沃尔玛这么硬气的吗?
在被中国商务部约谈后,美国零售巨头沃尔玛居然还在死磕中国供应商并要求单方面降价。按这个幅度,原本8%的利润直接跌破1%,连工人社保都交不起。
这下供应商是真急眼了!
先给各位补个前情提要:
2025年3月11日,商务部一纸约谈令,把沃尔玛请去喝茶。
原因嘛,是这老哥要求中国供应商每轮关税调整都得降价10%,把特朗普政府加征的关税成本全甩给中国工厂。
好家伙,这算盘打得我在十万大山都听见了——美国政客加关税,中国工厂来买单,沃尔玛左手赚着美国消费者的钱,右手掐着中国供应商的脖子,这波"美式双簧"唱得可真溜。
但魔幻的是,约谈都过去快一个月了,沃尔玛还在坚持"中国工厂必须出血"的立场。
宁波某厨具厂老板老李都忍不住跟我吐槽:"现在每卖一组调料罐就倒贴0.5美元,再这么玩下去,厂里连清洁阿姨的社保都要断供了。"
更绝的是,沃尔玛这次学精了,专挑厨具、服装这些"民生刚需"品类下手,还搞"分而治之"——跟每个供应商单独谈判,生怕大家抱团造反。
这让我想起沃尔玛引以为傲的"天天低价"策略。
原来所谓的"让利消费者",是建立在中国工厂的血汗之上啊!广东一家服装厂账本显示,每件出口T恤利润只剩0.3美元,沃尔玛这一刀下去都要直接砍到骨头了。难怪有供应商自嘲:"现在接单是慢性自杀,不接单是当场暴毙。"
更打脸的是,沃尔玛嘴上喊着要转移供应链,身体却很诚实
——60%的全球采购还得靠中国工厂。
美国分析师都承认,要是中国供应商集体断供,45天内美国超市就得出现三成货架空置。这就好比嘴上喊着要离婚,手里却还死死攥着对方的工资卡,无非就是想要作一下好谈更大的条件,典型的"口嫌体正直"。
有趣的是,现在中国消费者早就不迷信"洋品牌",跑去代工厂直购已成新潮流。
南方都市报:被指要求中国供应商大幅降价 沃尔玛近期被商务部约谈
江苏新闻:要求中国供应商降价 沃尔玛被商务部等部门约谈
说到底,这场闹剧暴露了某些跨国巨头的思维还停留在二十年前。
他们既想享受中国制造的红利,又不愿承担基本的商业道义。
但今时不同往日,中国工厂早就不只是"世界代工厂",而是手握智能制造、柔性供应链的王牌玩家。就像广东某精密零件厂老板说的:"他们嫌贵可以去东南亚啊,不过做出来的残次品可别哭着求我们返工。"
最后奉劝某些巨头一句:商业合作不是零和游戏,与其绞尽脑汁压榨供应商,不如学学胖东来把80%商品换成直采——毕竟只有尊重产业链的每个环节,才能把"天天低价"变成"天天共赢"。否则等到中国消费者都跑去山姆隔壁的代工厂店扫货,那场面可就尴尬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