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网络上可查,不涉及泄密,请知悉。
李嘉诚卖港口给美国,从原先认为是商人的“正确”操作,到现在被国内上下口诛笔伐,仅仅过去不到一个月时间。而李嘉诚“拥抱”美国霸权,可能在香港回归时,他就已经想到了这天,难道这场“卖国”事件的结局已经注定了?
01李嘉诚的两种决定
距离长江和记打包售卖包括巴拿马运河在内43个港口的交易日,还有5天时间,如今李嘉诚面临着两个选择,继续拥抱美国,完成交易合作;拥抱祖国,中断售卖港口。
一个是国家的利益,一个是自身的利益,按道理来讲,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前者。作为公正客观的角度,李嘉诚最后选择哪样都是他的权力,毕竟作为商人考虑自己的利益,并不是错误的事情,但打包售卖港口,不是简单的商业事情。
李嘉诚是个聪明的人,从苦难的家庭走到如今的地步,仅仅凭运气和努力是很难完成这样的伟业的。李嘉诚一直在强调他自己只是个商人,甚至在“中国人”这个身份上,他都表示是个累赘,因为他一生追求的是“利益”两个字。
2015年李嘉诚从内地撤资,将数百亿资产转向了英国。而当时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时候,对于李嘉诚的行为,我们也只能无奈和惋惜。我们当然希望李嘉诚能够留下支持中国的发展,但也不强求他的决策。
02 李嘉诚的缺点就是太过聪明
虽然李嘉诚一直坚持自己是商人,但对政治和国际形势,他一直保有灵敏的“嗅觉”。小时从大陆贫穷的地区逃到香港,赶上香港的经济发展。当然,他在香港的童年并没有过的很好,但相比那时候落后大陆,李嘉诚在教育上面得到了优待。
李嘉诚在15岁就辍学务工,但按照李嘉诚的家境,如果一直在大陆的话,估计连学都不会上。这也让李嘉诚养成了“唯利是图”的生活法则,环境不好,就直接离开。当然,我这不是在批判李嘉诚的这种行为,相反的我很敬佩他。
随着李嘉诚的成长,香港的发展也开始得到了迅速的改变。大家都知道李嘉诚的发家史是从一家塑胶工厂起来的,稍微了解的朋友也知道,他真正的发家是靠香港土地。
靠着塑胶工厂,李嘉诚有了一定的资金,于是靠着这些进入香港房地产行业。在香港房地产一路狂跌的时候,李嘉诚勇敢的进入,用低价收购地皮和旧楼,用来建房和出租,直到后来香港的房地产回升,这笔财富让李嘉诚直接成为富豪。
而在香港回归后,李嘉诚又将眼光放到了中国大陆,在大陆进行收购和投资,加上在之前在香港的积累,让李嘉诚一跃成为世界富豪。
03 不拿“爱国”来作噱头,也不把“爱国”当作压力
1997年,中国的企业买下了巴拿马运河的港口,而这背后就是李嘉诚的长江和记(当时的和记黄埔集团),这对中国企业是个非常大的突破,这也和2017年中巴建交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不得不承认李嘉诚在那时候为中国企业付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李嘉诚始终认为自己是个商人,没拿“爱国”情怀进行炒作。
也许李嘉诚在那个时候,就是全身心的追求利益。
在香港回归时,李嘉诚在大陆投资赚取的财富,以及拿大巴拿马运河的港口,他始终没有谈“爱国情怀”,也许正应对了如今他不顾美国对中国的压制,毅然决然将港口卖给美国。但不管怎么说,作为一个中国人,骨子流的血液是不能改变的,我们还是希望李嘉诚在大是大非面前,作出正确的决定。
对于李嘉诚的售卖港口,你保持什么样的看法?或者你认为这笔交易会不会出现改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读者朋友,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参考资料
新浪财经:李嘉诚何鸿燊们的发家史:白手起家是童话|李嘉诚_新浪财经_新浪网
新浪财经:李嘉诚卖港口交易暂缓!“将依法进行审查”|李嘉诚_新浪财经_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