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刘忠田的故事,堪称“中国赚钱,美国花”翻转剧,与那些将财富带到国外的富豪不同,刘忠田走了一条截然相反的路:他在美国赚钱,却将巨额财富带回了中国。
靠着铝材生意,刘忠田在短短五年内狂揽240亿,一跃成为“亚洲铝王”,但真正让他名声大噪的,还是他通过一系列复杂操作从美国市场“带走”的的126亿人民币。
2021年10月,美国司法部祭出了一份重磅起诉书,24项罪名,高达465年的潜在监禁,这份堪称史上最严厉的指控让刘忠田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四年过去了,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商界大亨,他的结局究竟如何?是成功逃脱法网,还是最终难逃制裁?
愣头青闯商场
14岁时,刘忠田揣着仅有的200块钱,就敢单枪匹马闯荡长白山的木材市场。
虽然初期小有斩获,但很快就碰了一鼻子灰,被老练的浙江商人挤得无处容身,这次失败没有击垮他,反而让这个愣头青迅速成长为一个嗅觉敏锐的商人。
90年代的改革开放浪潮中,刘忠田如鱼得水,他瞄准了化工贸易这块肥肉,玩起了低买高卖的资本游戏,很快就让自己的腰包鼓了起来。
1992年,房地产改革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刘忠田又一次展现了他的“火眼金睛”,他断定铝材需求将会暴涨,毫不犹豫地跳进了这个新兴市场的漩涡。
凭借“物美价廉”的杀手锏,刘忠田的铝加工厂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成长,1993年,他一鼓作气创立了忠旺集团,专攻建筑门窗铝材。
借着房地产业的东风,忠旺集团很快就从一个小作坊变成了行业巨头。
1996年,忠旺的产能突破10万吨大关,这一壮举惊动了大洋彼岸的美国铝业巨头。
忠旺集团
2001年,美铝开出了4.5亿的天价想要将忠旺收入囊中,面对这个足以让许多人动心的offer,刘忠田却出人意料地摇了摇头。
他不但没有被金钱诱惑,反而从与美铝的交锋中嗅到了一丝机遇的味道——工业铝型材市场正在悄然崛起。
刘忠田提出转型的想法时,公司高层几乎是集体反对,但这个倔强的东北汉子坚持己见,认定这是公司未来的制胜法宝。
事实证明,他又一次站在了时代的浪尖上,随着中国加入WTO,经济腾飞,铝材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期。
2002年,忠旺集团大刀阔斧地转型,砸下20多亿巨资扩建工厂,杀入高端交通铝合金领域。
很快,忠旺的产品就出现在了火车、飞机、奥运会、世博会等国家重点项目中,为了甩掉对西方技术的依赖,刘忠田还下定决心要啃下这块硬骨头。
2008年,功夫不负有心人,忠旺终于突破了欧美的技术封锁,推出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产品。
2009年,忠旺集团在资本市场上大放异彩,IPO融资13亿美元,一跃成为全球第三、亚洲第一的铝业巨擘。
然而,成功的光环背后,一场风暴正在酝酿,美国政府对这个来自中国的“黑马”虎视眈眈,尤其是在刘忠田拒绝美铝收购后,更是将忠旺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有人坐不住了
纵观全球铝业版图的变迁,1990年代美国还是当之无愧的霸主,产量占全球30%,而中国只是个小字辈,仅占8.5%。
但到了2010年后,形势急转直下,中国一跃成为行业老大,占据了全球54.33%的份额,而曾经的王者美国却衰落至谷底,仅剩寥寥两家铝企在苦苦支撑。
2009年到2015年间,中国输美铝材的比例从14%飙升至40%,忠旺集团俨然成了美国铝企的心腹大患。
为了保住自家的“奶酪”,美国国会对忠旺下了狠手,祭出了33.28%的反倾销税和374%的反补贴税这样的"大杀器"。
还能这样逃
为了躲避美国的高额关税,刘忠田可谓是绞尽脑汁,他瞄准了墨西哥这个“黄金地带”,悄悄在那里打造了一个庞大的生产基地。
通过“进口再出口”的花招,他巧妙地绕开了美国的关税壁垒,将铝材源源不断地输送到美国市场,这招“曲线救国”的妙计,一度让他在美国市场上大杀四方。
2014年,这个精心设计的计划终于露出了马脚,美国调查人员在墨西哥发现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秘密工厂,里面堆积如山的铝材高达100万吨,相当于全球库存的6%。
这个惊人的数字,足以让整个铝业市场为之震动,刘忠田的“藏宝洞”终于曝光,引发了轩然大波。
刘忠田的手段可谓是煞费苦心,他将这些铝材加工成看似普通的铝托盘,然后大摇大摆地运往美国。
这一招妙就妙在,铝托盘在美国税法中属于不计税项目,轻而易举就绕过了海关的重重关卡。
这些貌似无害的铝托盘一进入美国,立马变身为炙手可热的商品,它们被迅速熔化,重新铸造成铝锭,然后以高价出售。
就这样,一条完整的洗钱链条悄然形成,这番“变废为宝”的操作不仅让刘忠田赚得盆满钵满,还让美国政府损失了约126亿人民币的关税收入。
终是破产
2017年,美国终于对刘忠田和忠旺集团亮出了“獠牙”,两年后,一份长达53页的起诉书横空出世,里面列举的罪名足以让任何人胆战心惊:洗钱、逃税、提交虚假文件、国际金融欺诈······
美国检方甚至要求判处刘忠田465年监禁,外加18亿美元的天价罚款,这份起诉书就像一记重拳,将刘忠田和忠旺集团打得措手不及。
随着调查的深入,忠旺集团的股价如同断了线的风筝,一路狂跌,曾经风光无限的企业,内部问题开始像潮水般涌现:管理混乱、扩张过快导致债台高筑、甚至还涉嫌非法换汇。
这个庞大的商业帝国,开始从内部瓦解,就像一座即将倒塌的多米诺骨牌。
2020年,忠旺集团公布的财报数据令人触目惊心,总资产虽然高达1279.7亿元,但负债却已经膨胀到了910.33亿元的恐怖数字,其中贷款就占了669.2亿元。
这个曾经叱咤风云的行业巨头,此时已经成了一个被债务压得喘不过气来的“纸老虎”。
最终,在2021年,忠旺集团黯然从香港联交所退市,紧接着在2022年,它正式提交了破产申请。
这家曾经的行业翘楚彻底崩塌,一个商业神话就此落幕,刘忠田的“铝王”梦想,最终化为泡影。
结语
刘忠田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在法律的边缘疯狂试探,一度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商业奇迹,然而,这种建立在违规操作和过度扩张基础上的成功,终究如同海市蜃楼,经不起时间和法律的考验。
有趣的是,刘忠田虽然在美国大肆敛财,却选择将赚来的钱花在中国,这种不“同流合污”的做法,在某种程度上倒是让人眼前一亮,但无论如何,这并不能成为他逃避法律制裁的"护身符"。
在商场上,聪明才智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懂得敬畏法律,遵守商业道德,过度贪婪和铤而走险的行为,最终只会导致自食其果。
这个曾经的“铝业大亨”,用自己的经历诠释了一个古老而永恒的道理:取之有道,用之有度。
参考:
新浪财经《曾经力压王健林的东北首富刘忠田 六年两败》
金融界《紧急回应来了!铝业巨头被指逃税18亿美元遭美指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