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有支撑 “进”有动力

2025年01月22日14:40:40 财经 9602

“稳”有支撑 “进”有动力 - 天天要闻

  研读2024中国经济年报,可以看到“稳”是主基调,“进”是大方向。

  面对前进中的困难和挑战,各地区各部门锚定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不动摇,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新动能积厚成势,传统动能焕新升级,经济结构在向优、动能在向新。“经济爬坡过坎的过程中,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表示。

  中国经济活力澎湃

  在中国,一天可以发生什么?

  2024年,每天有8万多辆汽车下线、340万台智能手机被生产出来、超过4.7亿件快递在寄送……完整的产业体系、超大规模的市场、完善的基础设施、强大的创新能力,激荡起中国经济的澎湃活力。

  市场是最稀缺的资源。我国拥有14亿多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1.8亿多户经营主体,是全球超大规模且最有增长潜力的市场。随着“两重”建设、“两新”工作等重大举措加快推进,内需潜力不断释放,规模经济优势持续巩固。2024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分别达到48.8万亿元和51.4万亿元。

  安全发展的根基筑得更牢固。2024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站上1.4万亿斤新台阶。能源产供储销体系不断完善,能源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我国稳居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稳步提升。房地产市场出现积极变化,地方政府债务和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得到有效缓解和管控。

  保障和改善民生扎实推进。2024年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落实惠民举措,更大力度稳就业、促增收。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5.1%,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5.1%,与经济增长同步。脱贫人口务工规模连续4年稳定在3000万人以上。

  改革开放持续深化。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清零”,服务业扩大开放稳步推进,“免签朋友圈”持续扩容,“china travel”全球圈粉。2024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43.85万亿元,同比增长5%,规模再创历史新高。

  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

  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我国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正式入列,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建成并首发成功——中国科技不断拓展新高度。

  全球最快高速列车cr450动车组样车正式亮相,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300万辆,手机产量全年超过16亿部——中国产业发展跑出“加速度”。

  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正在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2024年,我国积极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大力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2024年,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升到第11位,是10年来创新力提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68%,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机。2024年,我国加快推进工业领域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制造业技改投资比上年增长8%,明显快于全部投资增速。作为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的重点领域,原材料工业、工艺技术装备水平在稳步提升,绿色数字转型在加快。

  新兴产业塑造新优势。2024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较上年增长8.9%,其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加值都实现了两位数增长。以高端装备、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发展态势向好,产业体系的新支柱正在逐步形成。

  未来产业布局新赛道。量子科技、低空经济等正在加快走向现实,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上线运行,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数字经济赋能千行百业,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和关键引擎。2024年,规模以上数字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速明显快于规模以上工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9%,数字消费新模式新场景不断拓展,带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6.5%。5g、千兆光网等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截至2024年11月末,我国5g基站数达到419万个;“东数西算”首条400g全光省际骨干网正式投入商用,搭起了高速算力通道。

  积极因素不断增多

  有力有效的宏观调控,为中国经济稳中有进提供了坚实保障。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2024年中国经济平稳收官,一揽子增量政策和存量政策效果释放是主要原因,同时也反映出我国经济的韧性和潜力。在基本面支撑和政策面呵护下,2025年中国经济仍有望保持回升向好势头。

  “2025年,我国在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助力经济回稳向好的同时,还要更加注重实现高质量发展。”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陈彦斌表示,要增强稳定政策、增长政策和结构政策的取向一致性,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构筑更高水平的供需动态均衡。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郭丽岩认为,展望2025年,中国经济仍有多方面有利条件和支撑。一是创新引领力,生产要素正在加快向有利于新质生产力生成的方向汇聚。二是内需主动力,在尽可能稳住外需支撑力的同时,把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进一步释放出来。三是改革激活力,我国正加快落实各项改革举措,引领新动能发展。四是安全保障力,扎实做好布局“两重”工作,引导有效投资,为未来安全能力提升提供有力支撑。

  这些天,各省份两会正在陆续召开,这也是观察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窗口。新质生产力、产业升级、扩大内需、深化改革开放等成为高频词,新一年各地高质量发展的“施工图”逐渐明晰。

  “稳”有支撑,“进”有动力。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因素不断增多,需求升级、结构升级、动能升级将拓展更多增量空间。(经济日报记者 熊 丽)

财经分类资讯推荐

30万浙商砸下万亿投资!湖南招商6.7%来自浙江 - 天天要闻

30万浙商砸下万亿投资!湖南招商6.7%来自浙江

7月11日,“之江同心・浙商同行”知名浙商湖南行暨湖南省浙江总商会成立二十周年招待会在长沙举行。全国39家省级浙江商会会长、知名浙商代表,近80家湖南省级商会会长及代表,全省浙商代表等600余人齐聚一堂,共谋发展、共话未来。△知名浙商考察湖南发展前沿产业“浙湘两地经济互补性强、合作前景广阔,湖南省浙江总商会积...
投资者研究上市公司十年的财报,甚至老板祖宗三代也没有放过 - 天天要闻

投资者研究上市公司十年的财报,甚至老板祖宗三代也没有放过

我认识一个华尔街研究员,非常了解高乐氏公司的情况,他能够说出这个公司不同牌子的漂白剂,在美国几乎每一个小镇的市场份额,公司每条生产线的产量,甚至还有公司供应商的特点,董事长的八卦情人和夜生活,然后高乐氏公司产品开始滞销走下坡路,他却没有看到
美股的不祥之兆:指数创新高,卖家却在消失 - 天天要闻

美股的不祥之兆:指数创新高,卖家却在消失

随着美国股市攀升至新的纪录高位,一个潜在的不祥信号正在浮现:市场上的卖家正变得越来越稀少。最新动态显示,标普500指数在过去九个交易日中创下了五次历史新高,市场情绪异常高涨。然而,据Thrasher Analytics汇编的数据,过去一个月,下跌股票的交易量平均仅占美国交易所总成交量的42%,这是自202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这...
鲲鹏(青岛)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收到警示函 - 天天要闻

鲲鹏(青岛)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收到警示函

7月11日, 青岛证监局发布关于对鲲鹏(青岛)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吴宗耀、朱江汉、陆智慧、段洪超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经查,鲲鹏(青岛)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鲲鹏公司”)存在以下问题:一、利用基金财产为投资者以外的人牟取利益。上述行为违反了《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以下简称《私募条例...
下周二,首届中国纺织服装人工智能大会将在广州海珠召开 - 天天要闻

下周二,首届中国纺织服装人工智能大会将在广州海珠召开

纺织产业,是广州市海珠区的传统产业,时至今日广州海珠纺织产业依然旺盛。在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传统纺织产业期待着新活力的注入。记者7月11日从广州市海珠区获悉,“2025首届中国纺织服装人工智能大会”,将于7月15日在广州市海珠区召开。人工智能与传统纺织的智慧碰撞,将在本届大会上发生。据悉,广州市海珠区...
成本压力致业绩背离  司太立回应上交所问询 - 天天要闻

成本压力致业绩背离 司太立回应上交所问询

中经记者 苏浩 卢志坤 北京报道(司太立公司大楼公司官网/图)应付账款激增5亿元与产销量双降并存,在建工程拖延三年未转固,这家造影剂原料药龙头正面临扩张阵痛期的多重拷问。近期,司太立(603520.SH)发布对上交所年报问询函的回复公告,2024年年末,公司应付账款余额同比增长36.45%至5.09亿元,而同期主要产品造影剂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