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末,碳酸锂市场走势再次成谜。
先有澳大利亚锂矿停产,后又有中国企业频繁出手“抢矿”。在供给端,出清与入局几乎同时发生。而在需求端,新能源汽车和储能的需求再次刷新预期。之前都说金九银十,现在都已经进入12月份,增速依然不减。
截至目前,碳酸锂的供需两端,似乎正在展开一场“赛跑”,究竟看谁跑得更快,谁又最先“停”。12月份乃至2025年初,碳酸锂走势似乎依然扑朔迷离。
排产再超预期!政策可能延续
近期碳酸锂价格波动较大,碳酸锂主力合约从10月中旬的跌破7万元/吨的价格,攀升至11月中的接近8.5万元/吨,之后一路震荡现在徘徊于每吨7.5万元附近。
锂电池需求端的超预期增长成为了碳酸锂价格最大的主导因素。原来大家都认为“金九银十”之后,市场需求将归于平静,但是今年在政策的利好激励下,据测算将近600多亿元的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和储能投资,直接带动市场起飞。
据相关数据统计,10月份国内主要企业排产合计达到:88.5GWh,同比增长了接近28%。
11月份,国内新能源车产销和主要企业排产再超预期。头部电池企业11月份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排产再超110GWh,不仅没有减少,反而高于10月产量。这是11月份碳酸锂价格走出小高峰的主要原因。
相比实际需求,超预期增长往往更能带动市场热情。而这种预期,目前也已经延续到了12月份。据最新统计,目前12月份的各主要企业排产虽然略有下降,但是对比往年依旧表现偏强,合计12月主要企业排产依旧超过100GWh。这使得原本年底行情趋冷的预期再次反转。
再加之近期,传出汽车以旧换新补贴有可能延续,储能需求可能继续扩大的消息,这使得需求增长带来的乐观情绪,与年末年初的传统淡季思维,形成了博弈。碳酸锂价格也因此维持在7.5万元/吨区间不断震荡。
长期看好,头部企业带动市场信心
当然,除了短期波动之外,对于整个市场的长期看好也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稳定力量。这主要来自于锂资源企业,以及行业头部企业的信心。
面对快速发展的新能源汽车和储能,从长期来看碳酸锂不仅没有过剩,反而面临资源短缺的问题。为此我们看到,在一些高成本锂矿纷纷停产之后,产业巨头们同时加速了低成本矿山的布局。
宁德时代在南美洲的玻利维亚、赣锋锂业在非洲的马里、天华新能在江西纷纷开始加速锂矿资源开发,四川资源集团也以24.62亿元拿下甘孜州麦基坦锂矿探矿权。
这一方面说明,按照目前的价格,这些矿山的开采依然可以保持相对合理的利润;另一方面也说明,这些产业巨头们有信心进行这种逆周期,甚至是跨周期的操作。
对此,相关研究报告显示,2025年南美锂矿市场将有显著增长,宁德时代、紫金矿业、青山和赣丰等企业在南美的项目预计都将在明年投产,预计新增碳酸锂(折合LCE)约9万吨。而在国内,李家沟项目也有望在明年增量。多家中资企业在非洲布局的锂矿在2025年也将迎来量产爬坡。
价格趋稳,供给过剩或将习以为常
目前,碳酸锂供应端产量延续复苏、碳酸锂供应依然过剩,这已经是大家都十分确定的事实。但是,奇怪的是面对这种过剩的情况,整个市场目前没有出现价格暴跌的恐慌。
这一方面是因为,11月份碳酸锂价格出现小幅反弹,企业套保后碳酸锂有较好利润,同时快速增长的需求冲淡了市场的担忧。
另一方面,整个市场对于过剩本身的理解也在发生转变,大家已经开始习以为常,不再“谈虎色变”。毕竟,对于一个市场和技术都处于快速变革的行业,一部分的产能过剩和产品过剩是恰当地甚至是必要的。这才是市场经济、市场竞争优胜略汰的本质。
根据相关报告显示,预计在2025年全球碳酸锂(LCE)需求将达到约147万吨,增长22%,而供给将达到160万吨LCE,这意味着尽管部分高成本矿选择停产,但是依然还将有近13万吨过剩产量。这个过剩数量预计只是比2024年稍微少了一点。其实2023年的过剩数量也是差不多18万吨,2022年过剩数量是10万吨左右。
说实话,只要好好看一下历年产量数字就会发现,对于百万吨级的市场规模,区区十万吨左右的过剩或短缺其实不足以让市场产生,从每吨4万元到60万元,再跌回7万元的如此大规模的价格“过山车”。真正影响市场价格的是当年不完善的市场规则,以及过于集中、缺乏协调的市场格局,而不是产能本身。
因此,对于未来碳酸锂的走势,以及2025年的变局,从产能来看反倒是最不重要的因素,除了继续寻底之外,产能出清可能永远不会到来。相反,来自需求增长的信心,可能将起到关键作用。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国内增速空间已经见顶的情况下,储能市场占比的提升,将起到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