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国际合作,构建更有韧性且安全可靠的风电供应链;拥抱技术变革,谱写高质量转型发展新篇章;“问海论渔”,让“海上风电+”引领未来……
11月30日,汕头市举办汕头国际风电技术创新大会,向全球推介一批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建设成果,发布一批海上风电前沿技术研究成果、展示一批国际海上风电合作项目,同时成立了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的专业高级智库——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建设咨询顾问委员会,呈现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建设的阶段性成果。
大会开展包括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发展战略座谈会在内的多场论坛,同期举行多场专题技术沙龙和风电国际合作交流会等一系列活动,30日下午,大会同时举行国际合作、科技创新、融合发展3个高端论坛,世界多地的风能代表在论坛上分享经验、碰撞思路,为风电产业未来的发展建言献策。
国际合作论坛:构建互信稳定的风电产业链
近年来,世界各国纷纷将实现碳中和及保障能源安全列为关键任务。大力发展风电产业,要构建互信稳定的风电产业链供应链,离不开全球合作。
汕头的风电产业基础扎实,在资源禀赋、高端装备制造、资源开发、创新研发、施工运维、人才培训等方面的优势明显,与东南亚等地区在风电领域拥有广阔的合作空间。
当前,汕头正“以侨架桥”,不断拓展海外“朋友圈”,广泛凝聚侨心侨力侨智,进一步探索与各国的风电产业合作路径,助力建设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为推动全球风电高质量发展贡献“汕头力量”。
基于汕头开放、包容的城市底蕴,在国际合作论坛上,嘉宾和专家学者围绕“深化国际合作,构建更有韧性且安全可靠的风电供应链”展开深入研讨。通过“引进国际风电经验”“共筑中外可再生能源合作新机会”“携手共同发展海上风电基础安装”等精彩演讲,共同探索全球风电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为各国携手应对气候变化、加强能源安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撑,让中国风电走向世界,开启国际合作新篇章。

国际合作论坛
科技创新论坛:打造海上风电创新策源地
经过十多年的飞速发展,风电已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了极具市场竞争力的绿色能源,为各国应对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打造经济新增长点提供重要支撑。在此过程中,创新始终是风电发展的最大驱动力。
汕头依托良好的风能资源和产业基础,围绕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建设,以海上风能资源开发为支撑,以协同创新为驱动,以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为核心,打造服务全球的海上风电产业新城,使之成为国家海上风电产业的“根据地”和国际海上风电技术创新的“策源地”。
在科技创新论坛上,来自全球各地的专家学者深入探讨,围绕漂浮式海上风电技术,从“海上风电规模化开发”“漂浮式海上风电关键技术”“海上风电并网”“深远海漂浮式风机结构健康监测”等高精技术作分享交流,并围绕海上风电超大机组及关键零部件技术,就“海上风电机组抗台风”“海上风电轴承关键技术”“风机防腐、防火”等主题进行生动演讲,提供科学方案,探索创新思路,从技术创新中形成推动风电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科技创新论坛
融合发展论坛:探索“海上风电+”的新路径
过去数年,我国海上风电装机规模迅速扩大,“海上风电+”正成为海上风电开发主要趋势之一。实现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的融合发展,与储能与氢能的协同发展,不仅是提升海上风电产业发展质量的客观需要,也有助于解决单一海洋资源开发瓶颈问题,实现“海上粮仓+蓝色能源”立体开发。
当下,汕头抓住历史机遇,立足海洋资源禀赋和海洋产业发展基础,积极探索海上风电+海洋牧场、制氢、储能等产业新模式,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
在融合发展主题论坛上,众专家学者聚焦“海上风电+”,围绕“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融合发展”“储能与氢能协同发展”等方面,问海论渔、发展新型业态。
通过“海洋多能源多产业融合技术研发”“海洋牧场发展”“海上风电的电解水制氢技术”“海上风电制氢及其综合利用”等主题演讲,众嘉宾积极建言献策,讨论“海上风电+”模式创新和实践经验,探索“海上风电+”的新路径,引领未来相关产业的新趋势,助力广东省落实海洋强省战略以及汕头的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融合发展论坛
文、图 | 记者 曾柯权 赵映光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孙旭歌
校对 | 桂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