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网上报道,券商从业人员的平均年龄是36岁,这个年龄已经超过了大家公认的35岁的焦虑年龄。我想这个行业的从业年龄也反映出了一些问题。
一、早期的券商从业人员就是在银行等金融机构当驻点,开发股民。当居民用自己的储蓄资金炒股时,大家纷纷开始加入这个行业。因为上证指数一直在涨,所以带动的好多股票也一直在涨。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证券法规还存在一些漏洞,这就让好多的股民钻了空子,通过股票的投机业务,赚取了依靠劳动实现不了的收入。那个时候,证券公司的从业人员就是不停地吆喝,而且在那个时代,炒股的佣金也比较高,所以这就给大家一个印象,证券业是暴力行业。券商都是招聘财经院校的高才生,收入丰厚。好多年轻的证券公司客户经理,只要有一定的客户积累,收入就丰厚的不得了。
二、最近10年,证券业已经早已经过了之前的爆发期,开始朝着理性的发展方面回归。在2008年的上证指数以后,也开始回归到理性的发展轨道。财经院校的学生在毕业前纷纷通过了证券从业资格考试,能进入到这个行业的从业人员大大增加。证券公司开始在全国各地纷纷建设营业部和分公司,基础的经纪业务已经不能够在让从业人员收入颇丰。好多的证券公司开始下达指标,券商的从业人员纷纷开始被要求开展融资融券、期权和基金产品的售卖。这个时期,证券公司的基层业务人员可以说是大浪淘沙,一年之间不知道换了多少批营销人员。证券公司的从业人员收入也在不断的降低,提成收入的比例也在不断的缩水。这个时候,好多证券公司的营销业务就是靠老业务员苦苦支撑。
三、刚刚进入证券行业的年轻人员在刚开始的几年能保障自己不被淘汰就已经不容易了,所以现在证券公司的从业人员的年龄普遍增长了好多。大家看各大招聘网站的信息,尽管证券公司要求营销岗位人员的年龄不超过35岁,但是有特殊资源的除外。这就说明,证券业已经不是之前那个赚快钱的时代了。
四、证券公司的机构业务主要体现在IPO和债券的承揽承销方面。之前的准上市公司一般只要有券商做保荐人,上市就是预料之中的事情。证券公司负责的债券业务是卖方市场说了算。但是最近几年,我们都知道随着国家法律的不断完善,证券公司的机构业务收入不再是有项目源就能解决的事情,证监会在对项目审查时,一般要经过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周期,这样的目的就是防止有些负债过高的企业过度融资。这也变相的要求证券公司的从业人员更强的实战经验,在坚实的理论基础的同时,能让我国的证券行业健康发展。从事投行业务的从业人员的年龄也提高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