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蒋璟璟
5月6日,多位网友反映艺人白敬亭所创立的潮牌疑似存在质量问题,第一次穿的时候,背后的胶印直接印在了车座上。该品牌的网店客服回应称,只要按照要求方法洗涤,是不会出现掉色问题,目前已接到相关反馈,正在紧急处理中。目前相关话题持续热搜中。值得注意的是,去年1月,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通报该品牌的一款牛仔外套抽查不合格。当时,该品牌迅速做出回应,下架了该产品,同时加急追查已售出产品去向,紧急联络召回。(中新社)
明星潮牌,表面看起来是快时尚,但其本质还是粉丝经济。在这套游戏中,“商品消费”的行为背后,其实带有相当一部分“氪金应援”的成分。所以,所谓“性价比”的逻辑,在这个领域,大概率是不适用的。于是诚如我们所见,关于明星潮牌,往往是当局者痴迷不已,局外人大惑不解。而这一次,由于衣服质量太过离谱,白敬亭的明星潮牌局里,就连某些“自己人”也怒而发帖吐槽了,这属实是有点忍无可忍的意味。
既然是明星潮牌,卖的是脸,值钱的是品牌背后的艺人IP。就其产品本身来说,质量从来并不是最重要的事情。但凡质量不太差、做得不太过分,粉丝消费者们,基本还是能够保持较大包容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潮牌生意的模式很简单,就是将一件方方面面很普通的东西,以较高的溢价卖给目标客户,从而获取超额的利润。这个产业链条中,作为潮牌创始人、主理人的明星个人,对上游供应链有着极强的议价能力,由此所衍生的“极致控本”操作,埋下了种种隐患。
潮牌主理人,有着强势的供应链议价能力,却没有与之对应的品控力,这导致了后续种种问题。其实,就如同明星开餐馆“九死一生”一样,潮牌服装这门生意,也是看起来很简单,实则门道很深的那种,想要做成、做大,远比想象的难得多。明星作为“服装业外行”,能给旗下潮牌带来的贡献,其实也就是品牌背书、营销推广和零星的设计灵感,至于说生产与渠道端的大部分专业工作,基本都是假手他人——而很遗憾的是,对于很多明星来说,在商管这块也是外行。
其实,并没有明确的实证数据,可以来验证明星潮牌的瑕疵率较之一般的快时尚服装品牌,是更高还是更低。然而可以确信的是,明星潮牌但凡曝出问题,舆论反应必然比一般的服装品牌要大得多。须知,爱屋及乌的另一面,很可能就是“因衣废艺”。去做自己把持不住、掌握不了的事情,本身就是冒险。粉丝经济之所以能维持,圈子经营、闭环运维,维持住好感度、忠诚度是关键。若是非要破圈杀入服装行业,接受公开市场的检验,就属实有点太过勉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