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汽车选择取消了门把手的外部的机械拉丝,更重要的考量是:颜值、科技感、风阻等。更好看的车+续航更友好的车 vs 不那么确定的安全性问题。更多的车企在选择前者。
隐藏式门把手的安全问题,最初引起大家注意的应该就是特斯拉的官司:
2019年,美国麻醉师omar awan驾驶自己的特斯拉model s时发生了一起事故。但当救援人员试图打开车门时,却发现车门无法打开,omar awan最终因为车内起火而身亡,这成为全球首例因隐藏式门把手而导致车内死亡的案例。因为疑似门把手设计缺陷,特斯拉被起诉,随即这一案例也引发了全球对隐藏式门把手的关注和讨论,汽车行业对于隐藏式门把手的普及,是否考虑到了实际使用中的方便性和安全性呢?
这种门把手的问题,更主要的原因在于危机时刻,无法救援!据报道,2024年5月14日,上海迪士尼高架路口一辆电车撞到路边护栏后迅速自燃。由于隐藏式门把手需要通电才能弹出,电路故障导致车门无法打开,救援人员只能破窗施救。而电车出于美观性考虑,大部分都使用这种隐藏式门把手。前一阵的小米su7的碰撞事件,再次激发了人们对隐藏式门把手的巨量吐槽。
现如今门把手主要有四种形式:
传统机械式门把手:通过机械拉丝连接锁具,可以轻易方便开启车门。如奥迪a4。
隐藏式门把手:从车辆外观上来看,门把手完全隐藏在车身表面中,整个车身浑然一体,充满科技感和未来感。这种又分为两种:①按压弹出式:轻按把手特定区域,另一端自动弹出或手动拉开。代表车型有特斯拉model 3/y。②电控弹出式:通过车辆内部的电机运作,在解锁后自动弹出,锁车时收回。代表车型有特斯拉model s、路虎揽胜等。
半隐藏式门把手:部分机构嵌入车门内,但仍有一小部分外露以便于用户拉动。
按钮式:没有传统意义上的门把手,设计了单独按钮。代表车型有福特电马。
其实,门把手的讨论,本质就是在讨论门锁,要想知道真正的原理,我们需要先详细看一下门锁的结构,如下图:
①和③都是机械拉丝,②是锁电机。还记得我们遥控钥匙可以解闭锁吧,就是这个电机控制的。那么①直接固定在②的传动结构上,也就是①和②是一样的,①的机械拉丝也可以让这个锁解开和闭上。③是什么?③就是你拉车门把手,车门会开启的机构,对比之下就是咱家门上“锁芯”和“门把手”的区别,①②是控制锁芯,③是门把手,控制拉开门(图中家用门旋转把手那一下的动作)。
这里面的问题关键点就出来了,我们吐槽的不是①和②锁芯控制的问题,而是③无法拉起车门的问题。而隐藏门把手没有③这个拉丝么?答案是:可以有,也可以没有!比如小米su7,门把手采用固定式设计,没有翻转的机构。小米就是把③这个拉丝更换为一个电机,在门把手里面嵌入一个按钮,按压这个按钮,替换③的电机动作可解锁车门,在配合人拉出的力,车门开启。这里最大的关键点在于这个③变成了:电机。车辆断电就无法外部开启了。
那么更进一步的是,这个半隐藏式门把手是不是可以有机械结构的呢?当然可以,比如下面的元up,包括向外延伸手动打开的功能。这个翻转的力就可以拉动③那个拉丝,打开车门。
下面在说说隐藏式门拉手,一种翻转式的,一种抽拉式的。比如下面这个抽拉式的完全不用考虑,必须电机通电才能弹出,紧急情况下没电你根本不用想。而翻转式的呢?翻转式的也类似上面半隐藏的状态,有的可以,有的不可以。比如特斯拉的,就无拉丝,必须有电,外部才能开启车门。
说了这么多,这里做个总结:以外观形态区分隐藏本把手,主要有传统机械式、半隐藏式、完全隐藏式,按钮式四种。不论那种,要想外部断电开启,其背后的本质是有可以旋转带动拉丝的结构。很明显。有机械拉丝结构的,可以“断电”外部开启,更加安全。而现实是,很多汽车选择取消了外部的机械拉丝,更重要的考量是:颜值、科技感、风阻等。
颜值没啥好讨论的,我就是觉得隐藏门把手的确比传统的好看多了;科技感受上来讲,可以电气化控制,更强了。
门把手对于风阻的影响
为了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参考下面的图片,红色的部分风阻高,可以看到车辆门把手区域的红色的风阻点,说明门把手的突出是对风阻影响还是挺大的。
一般来讲,流线性越强的汽车,其风阻系数越小。目前,我们在马路上看到的大多数轿车的风阻系数在0.28—0.4间;线性较好的汽车如跑车等,其风阻系数可达到0.25左右,一些赛车甚至可达到0.15左右。每一个隐藏式门把手大约可使风阻系数降低0.003,4个也就是0.012。可不要小瞧这0.012,为了降低风阻,下面这个图片看看车企有多努力:一点一点的整。
下面这个是奔驰eqs在不同风阻下的续航里程的影响:
换一个嵌入式门把手,降低风阻0.012,换算下来大概可以让你整体多跑二十来公里,听起来是不是不可思议?
所以,车企面对的问题是:更好看的车+续航更友好的车 vs 不那么确定的安全性问题。更多的车企在选择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