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成分党崛起,近几年的化妆品浓度卷得飞起,你加1%他就要加3%。但是你有没有想过,自己投喂给皮肤的活性物,它皮肤真的吸收了吗?
要知道,为了抵御外敌,皮肤把自己打造成了一副严密的城墙,想要进入绝非易事。如果渗透不进、吸收不了,添加量多高的护肤品都是白搭!
为此配方师们绞尽脑汁,到底是找到更靠谱的”搬运工”,还是增加皮肤的“胃口”?都是为了让活性物能真正的渗透进皮肤。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还真找到了一群踏实给力的搬砖人,今天我们就来见识一下它们的真面目,是如何帮助活性物进入皮肤的!(记得划到文末查收总结图)
01
活性物渗透有多难?
物质想要渗透进皮肤,主要有三种渠道:细胞内、细胞间和囊泡。
细胞内途径当然是最直接快速的渗透方法,然而,这个路径是有挑战性的。
因为活性物必须克服亲脂性(细胞膜和脂质基质)和皮肤细胞内的亲水结构。单纯脂或者单纯亲水的成分很难通过,只有少部分“两亲性”的成分才可能畅通无阻。
细胞间的路径比较常见,活性物通过扩散的方式传播,这种方式下,分子大小、结构都是影响渗透的因素,所以我们也常说分子量越小,渗透性越好。
还有一种是通过囊泡进行渗透,但因为毛囊只占皮肤总表面积的0.01%,使这个方法作用范围很有限,一般只有一些头皮护理的成分会通过此方法渗透。
所以,护肤品中的活性成分,想要渗透吸收,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许多活性成分就在努力冲破层层障碍的过程中,白白被浪费掉了!
为了让护肤品发挥更好的效果,配方师们找了又找,最终盯上了源于药物载体的那一套——既然活性成分自己不好进,那就把它包裹“伪装”起来、悄悄送进去。
药物的载体形式有很多种,包括纳米结构脂质载体(NLC),碳纳米管(CNTs),纳米凝胶等等等等多种多样,这些都是按照不同的纳米载体或者载体包覆结构来分类的。
而当它们衍生到护肤品应用中,常用的包裹技术通常是这4种:脂质体、微胶囊、纳米结构脂质载体、聚合物纳米载体。接下来我们就挨个讲讲它们的优势在哪里。
02
清洁焕肤类
脂质体是磷脂和胆固醇组成的双分子层结构,亲水性成分可被包封于水相囊泡中,疏水性成分可被截留于磷脂双分子层中。靠着与细胞膜相似的磷脂成分,脂质体拿着出入的’通行证“,携带包裹的”活性私货“出入细胞。
▲左:脂质体 右:非脂质体
除了靠这层“亲戚“关系外,脂质体在接触到皮肤时,还能在皮肤表面形成均匀的薄膜有效降低经皮水分流失(TEWL)。
未流失的水分使得皮肤脂质膜之间的距离增大,皮脂的流动性增强,相当于打开了活性物接收的”通道“,使得皮肤脂质更易接收更多的油溶性活性物质。这也有利于活性物质的渗透。
▲冷冻电镜下的脂质体
这种技术常见用于包裹VC/VA等不稳定成分,原料商科莱恩就是利用脂质体技术升级成“固体脂质体“包裹了A醇,实现活性物的稳定和触肤融化缓释的效果。
化妆品中,这项技术也是用的比较广泛了,1986年迪奥就开发出了首款脂质体化妆品。黛珂家的肌源修护面霜也用到大小约0.1-0.4 微米脂质体技术,实现更温和,更高效的护肤效果。
▲黛珂肌源修护面霜
参考价格:630元/50g
03
微胶囊(microcapsules)
微胶囊可能更容易想象一些,简单来说就是聚合物的壁壳和微型的容器组成。利用造粒技术可以将固体、液体甚至气体进行包埋和封存。
这样做好处主要是“隔绝”,将容易失活的成分隔绝在微胶囊中,起到保护稳定有效成分的效果;还可以包裹住不良的气味和颜色,甚至是将原本不相容的成分通过微胶囊分别包裹进行隔离,从而实现“相容”。
另一个好处是实现“缓释”的效果,比如包裹的除臭剂成分用于止汗产品,当人体出汗后,微胶囊被破坏,活性成分释放。这个释放速率可以根据出汗量进行控制。
香精公司奇华顿是可谓把微胶囊研究的出神入化,不仅包裹了香精,采用独特的Mechacaps锁香技术,用高分子聚合物包裹特殊设计的香精,锁住香味。
用于洗衣液时,这种微胶囊附着在衣物纤维上,在晾晒、揉搓或折叠时,微胶囊被打破,释放香味,带来持久长效的留香。
除了香精,他家还用微胶囊技术还包裹了透明质酸。这种微胶囊包裹的透明质酸渗透性更好,能深入表皮深处,逐渐释放透明质酸,填充丰满皱纹或者褶皱处,对于抗衰和丰唇非常有效。
04
纳米结构脂质载体(NLC)
要了解NLC, 先认识一下SLN(固体纳米脂质微粒),顾名思义就是固体型的脂质颗粒,将活性物嵌在这种固态油脂种加以保存,缺点是载物量较小、脂质在包裹活性物质的储存过程(晶型转变)中容易失去稳定性。
NLC是由固体脂质与液体脂质混合制备而成的微粒结构,它保留了SLN的优点,同时优化了缺点。
按照包覆方式可以分成三种类型,分别为:无定型脂质、非完整晶体脂质、多重结构脂质。
NLC具有更好的封闭性和皮肤黏附性,同时晶型结构更稳定,包裹量更高,活性物也更稳定。
IOPE全线主推的Supervital系列就用了这项技术。虽然并没有在购物详情页面主打宣传,但是某小破站上还能找到当时专门制作的宣传动画。
不过可能是技术太深奥,品牌后来已经换了一种方式来讲产品故事。
▲IOPE肌活智颜修护霜
参考价格:460元/50ml
05
多孔聚合物微球
不同于前三种结构,多孔聚合物微球是一种表面和内部都疏松多孔的的高分子材料。
作为护肤原料时,主要是通过吸附活性成分,长时间吸附,然后缓慢释放,从而避免快速直接接触皮肤带来的刺激和不适。
但这种多孔材料没办法进入皮肤,而是只将活性物送到皮肤表面,因此这种材料并不会起到促进渗透的效果。
另一个好处是,多孔聚合物本身具有吸油效果,因此会带来一种干爽丝滑的丝绒柔感。
美国Rohm&Haas公司曾经采用丙烯酸聚合物来吸附防晒剂,可以帮助增加化学防晒剂的稳定性,同时减轻油腻感。
联合利华也有类似的防晒技术,利用聚合物吸附的效果,将原本不兼容的而两个防晒剂应用到同一个配方中,增加了防晒剂的光稳定性,延长防晒效果,同时利用微球带来良好的肤感。
不过近年来受到“去塑料”号召,这种聚合物微球的出现率也越来越低了。
06
微流体
虽然以上4种都属于包裹技术,但是!它们在护肤品中都是“肉眼不可见”的存在,都不是你在某些产品中看到的“小米粥”一样的小微粒哦!
那这肉眼可见,且触肤就溶化的“小米粥“颗粒到底是什么,有什么用呢?
其实,这种小颗粒是通过一种“微流体”技术制造的。
使用微管道(尺寸为数十到数百微米)处理或操纵微小流体时,流体在这种非常微小的设备中会跟宏观设备中的表现不一样。
例如:当两相不互溶的液体(油和水)在微流控通道中流动时,在液/液界面张力和剪切力的作用下,其中一相流体会形成高度均一的间断流,即液滴,然后通过特殊的方法稳定这种液滴,那么就能得到我们看到的“小颗粒”。
小颗粒的颜色,透明度可调节,同时包裹在小颗粒中的活性物也可以定制化。这种产品最大的好处是“功效成分可视化”,同时也能保护包裹的活性物。
这几年有很多品牌都推出了外观很类似的,含有微珠的高颜值产品,比如迪奥的花秘瑰萃玫瑰微凝珠精萃液,欧舒丹的焕活微囊肌底精华液,香奈儿的山茶花润泽微精华。
迪奥花秘瑰萃玫瑰微凝珠精萃液 参考价格:1320元/15ml
欧舒丹焕活微囊肌底精华液 参考价格:578元/30ml
香奈儿山茶花润泽微精华 参考价格:880元/150ml
类似前面提到的聚合物多孔载体一样,它也只是一种负载技术,本身不具备促进渗透的效果;但是,具有保护活性物、缓释、温和的好处。
感谢这些造福护肤党的好技术,让我们的肌肤能够更好的获取到护肤品的滋养,记得给这篇文章点个“在看”,为美妆行业努力的每个打工人鼓劲儿,期待未来能有更好的技术出现!
策划:榨菜 监制:Phyllis
排版:熊仔
审稿:言安堂研究院
本文由言安堂内容团队原创,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支持原创,抄袭可耻,转载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