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技术革新的大时代,个性化的文字、独特的记忆、情感的表达等人类独有的体验,仍然是人工智能较难复制的,ai也很难写出像张秋生先生那样有文人风骨的作品。作为写作者,我们要像张先生一样,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读者的文学作品。”28日,“童话春秋诗意人生——张秋生先生纪念展”在浦东图书馆揭幕,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如是感叹。
“张秋生先生曾说,‘巴掌’这个词挺亲切的,因为人与人见面时,都会伸出自己的巴掌和别人握一握,他写的小巴掌童话,就是他伸给小朋友们的巴掌。”浦东图书馆副馆长张宏说,张秋生为孩子们营建了美丽的、富有回味的阅读世界,“作为儿童阅读的引领者和推广者,我们会带着作家的这份心情,把一个个温暖的巴掌伸给小朋友,跟他们握手,把作品中的爱与美传递下去。”
“童话春秋诗意人生——张秋生先生纪念展”由上海浦东图书馆、上海教育报刊总社、上海市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主办,将持续至2024年2月28日。从张秋生及其家人、友朋捐赠的物品中选取著作、手稿、荣誉、照片等资料200件,设24个展柜,展示张秋生的生平事迹、创作成就、工作与生活三个板块。
生平概述区域展陈张秋生的生平事迹、他对儿童文学的思想性言论、工作和生活照片等。创作及成就区域展陈张秋生的代表作品,包含诗集、童话集、散文集、绘本及散文集《阁楼上的童话》、童话集《小巴掌童话》《奇古拉国王》系列的珍贵创作手稿。工作与生活区域展陈张秋生进入少年报社后编辑的报刊,与作家桂文亚、徐鲁、安武林等人的往来信件,个人生活中使用和收藏的物品等。其中一幅画家张乐平赠张秋生的画作,是张乐平初次创作的扇面画。
作为我国儿童文学界常青树,张秋生担任儿童文学报刊编辑、主编、总编之职,为当代中国儿童文学原创写作领域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人才,同时用半个多世纪的勤奋写作,在童诗和童话写作领域取得卓越成绩,影响了几代孩子。他的多篇作品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特别是充满童趣、智慧、温暖的“小巴掌童话”,影响了无数大小读者,成为当代原创童话的重要收获。2020年获陈伯吹国际儿童奖特殊贡献奖。2022年10月4日,张秋生在上海病逝,享年83岁。
“有没有重回童年的路?有。到了晚年,时时会行走在重回童年的路上……六十年来,阅读和写作成了我生命中的太阳和月亮,给我带来温暖、光明,带来沉醉和美丽的向往。”张秋生曾在回顾创作六十年的文章中写道。他感慨童年时期,遇上了诗与童话,爱上了阅读,自此与儿童文学结缘。
上海教育报刊总社社长仲立新回忆,2020年6月,张秋生已身染疾病,行走不便,但曾是《少年日报》《好儿童画报》总编辑的他听说小读者盼望着听到他的故事,仍然坚持在家为孩子们录制了视频。“张秋生先生用他诗意的文字和人格,为青少年铺就了一条通往诗意人生的路。”
张秋生夫人白祥英说,张秋生养过兔子、松鼠、狗等不少动物,也喜欢买各种玩偶,这些都化成了他笔下角色。儿童文学作家周锐送给张秋生诗书画作品《秋生谢茶》作为特殊展品亮相展区。得知张秋生喜欢喝茶,会向茶树鞠躬致谢,周锐特意作画并题词:你长多少叶,才成茶一杯,我写多少诗,全靠你伴随。刚开始创作小巴掌童话时,张秋生特意听取周锐的意见,“当时张先生已是报社领导,而我是比他年轻得多的刚进单位的编辑,他的谦和、虚心让我深受感动。”
上海教育报刊总社副总编辑徐建华回忆,张秋生包里总带着三四本小本子,就是为了能在碎片时间里记录文学灵感。中福会出版社副总编辑陈苏表示,张秋生对精短作品的锤炼,成就了他独特的文学风格,他曾说“刻意的追求,往往是用随意的方式来呈现”,作品看似随意,却有哲思,又有抒情浪漫,还有生活化的幽默感。
任教于复旦大学第二附属学校的顾文艳分享小学生阅读张秋生作品的感受,学会在普通生活场景中发现美。读者代表徐文莉说,浦东图书馆策划过一系列儿童文学作家专题纪念展、作品赏读,“张秋生作品不仅是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更是铺满金色梦想的童年路,也是充满信念、坚持与希望的人生路。”
作者:许旸
文:许旸图:主办方编辑:王彦责任编辑:邢晓芳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