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阅读前请辛苦点下“关注”。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文丨孙虎的书房
编辑丨孙虎的书房
一、《大鱼海棠》形象美学的呈现
新时代中国动画电影对传统文化的构建与表达,无论是在国内外电影的发展方面还是在中华民族文化传承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和深远影响。
中国动画电影与本土传统文化的融合建构,已是未来我国动画发展的前进方向,只有坚持融合民族文化、展现民族风貌,传播精神内涵才能实现中国动画电影的长远发展。
以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为蓝本而创作的《铁扇公主》《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作品,将民族文化与影视创作相结合,在我国动画史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艺术高峰,对我国动画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也足以彰显出优秀的传统文化才是中国动画电影的根基。
2016年一部《大鱼海棠》再次成为了中国动画电影的票房神话,该部作品上映首日便打破了中国动画电影票房的记录。
从内容上看,该部作品将神话故事、中国元素与哲学思想同影像叙事相结合,以视听符号为媒介,以文化内涵为支撑。
从定位上看,该部作品一改以往低幼向的群体定位,内容面向全年龄的群体定位更加符合当前动画电影的市场需求。
电影《大鱼海棠》从创作到上映历时12载,它将民间神话故事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通过运用文化符号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其他人”的异域世界,导演用文化的魅力,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古老而又唯美的神话故事,影片精良的制作和浓郁的中国色彩,也获得了无数的好评与称赞。
正所谓“影像即符码”电影本身就是一个符号系统,因此本文主要从符号学、艺术学、美学等相关理论出发,探索电影《大鱼海棠》中对文化传统元素的呈现与使用,探讨该部作品的艺术特征和文化内涵,分析导演是如何通过电影符码构建民族文化,展现民族精神和传播文化内涵从而获得观众的认同。
纵观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我们应该立足于自我的维度之中,展现独具中国特色的民族性和传统性,只有将民族特色中国特色,传播到世界文化的舞台,才更能唤起国民的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
希望通过对该部电影的分析,能够重拾人们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记忆,也能为中国动画电影的民族化提供思路
在中国动画电影发展的百年历程中,文化传统己经成为动画电影的创作内核与根基。
从1978年获得“优秀影片奖”的《大闹天宫》,到1979年获得“金质奖”的《牧笛》,再到1980年获得国际赞誉的《哪吒闹海》,纵观这些极具中国艺术风格的经典作品,可以发现民族性贯穿了动画电影的每一个环节。
正是对民族风格和优秀文化的追求,也使得中国动画电影在国际动画电影节上获得了广泛关注。
但1980年以后受市场化的左右,急功近利的发展状态,也让我国动画产业从增长期进入了低迷期,同时伴随着大量国外作品的引进,一味的模仿也让中国动画电影的创作,丧失了对民族文化的追求和传统美学的表达。
2015年迎来了中国动画发展的重要拐点。
在国家政策的引领下、在资金层面的扶持下、在创作者的探索下,我国动画电影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观众面前。
2015年中国动画电影总票房首次突破20亿人民币,《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以9亿多的票房佳绩,振奋了中国动画电影的信心。
除《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外还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作品,如《大鱼海棠》《大护法》《姜子牙》等。
在这些既叫座又叫好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中华民俗的情怀。
这些优质的电影作品通过对民族文化符号的建构,将中华文化与时代脉搏相结合,构建了极具民族风格的故事,展现了我国的精神风貌和文化内涵,从而引起了受众的共鸣获得了无数赞誉与好评,也开启了中国动画电影建构文化传统的新时代。
二、《大鱼海棠》的前身与初生
2004年就读于清华大学的梁旋,有一天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他梦到一条小鱼不断的长大,大到没有地方能够装下它,而这个梦就是电影《大鱼海棠》的灵感来源。
为了追这个梦已经大三的梁旋,瞒着家人从清华大学退学,开始自学导演专业。
2005年3月导演梁旋、张春和其他合作伙伴,共同组建了彼岸天工作室。
工作室成立后,梁旋创作团队接了很多商业项目,以赚取补贴《大鱼海棠》的经费,同时也希望能够以此磨练自己的技术为创作《大鱼海棠》打基础。
2006年一部《燕尾蝶》让梁旋的创作团队获得了《大鱼海棠》的第一笔启动资金,从2007年到2009年梁旋团队,用了三年的时间完了成第一版剧本。
他认为“所有活着的人都是一条大鱼,我们的一生就是横越大海的旅程”,后来这个梦境在《庄子·逍遥游》中找到了印证,也由此构成了该部作品《大鱼海棠》的世界观。
2009年一2010年,梁旋团队开始寻找投资,2000万元的制作成本让投资人变得迟疑,加上当时动画市场一直处于低迷期,所以资金一直没有着落,电影创作也处于了半停滞状态。
到2011年底梁旋团队将《大鱼海棠》项目暂停,决定开始转型制作游戏,希望通过运营游戏赚取制作《大鱼海棠》的资金,但由于当时游戏的行情不太景气,因此游戏转型宣告失败。
梁旋团队不仅没有从中获利反而亏损了不少,他们不但没有找到做《大鱼海棠》的机会,反而陷入了一个更困难的处境,最终在2012年彼岸天工作室宣告解散。
2013年是电影《大鱼海棠》的转折之年。
6月4日导演梁旋通过微博发声,向《大鱼海棠》的粉丝坦白了目前的困境。
6月17日梁旋团队以“追梦”为口号发起了众筹,无数网友被这群追梦的年轻人所感动,最终在数千名网友的努力下筹得资金158万元,也成为当时融资金额最高的一个电影项目。
这次众筹也引起了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的注意,8月梁旋团队获得光线传媒3000万元投资,在有了新一轮的投资后加上众多网友的支持,电影《大鱼海棠》正式开始制作。
2015年光线样片首次试映。
2016年2月电影中期画面完成。
3月后期配乐完成。
4月电影后期画面完成并举办了定档发布会。
5月发布电影印象曲《大鱼》,6月发布电影主题曲《在这个世界相遇》。
配音工作也相继全部完成。
24日成片输出。
7月6日举行了全国首映礼。
7月8日《大鱼海棠》正式公映。
三、电影的镜头叙事
在电影的叙事结构中,以“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为结构所构成的模式,是电影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叙事结构模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线性叙事结构。
“这种因果承接的叙事结构,主要以事件的因果关系为核心,叙事及线索以单一的线性事件顺序展开。”
影片《大鱼海棠》以常规的顺叙为主,叙事线索单一,主要围绕“椿-鲲-漱”三个少年的故事进行展开。
影片《大鱼海棠》的女主角椿来自于另外一个世界,这个世界的天空与人类大海的最深处相连接。
他们不是人类也不是天神,但他们掌管着人类的灵魂和万物运行的规律。
在这里有一条规矩,每个人在16岁那一年要去人间云游七日,观察万物自然规律,待他们平安归来之日就是成人之时。
春去秋来日升月落,鲲一天天的长大,但椿的逆天而行早已破坏了万物运行的规律,世界开始出现异常六月飞雪气候反常,海水倒灌天灾不断。
不断倒泻的洪水淹没了整个大陆,看见受到灾难的族民和被海水淹没的世界,椿与鲲道别后便跳入了海中,与化为海棠树的爷爷融为一体,变成参天大树堵住了漏水的天空拯救了族民。
漱不忍看到椿受苦便用自己的生命换回了椿的生命,椿被复活但失去了法力,最后漱送椿和鲲离开了这里,自己化身树叶消失不见,而鲲也重回人间变成了少年。
可以说影片中每一个故事情节的发展都与因果关系联系密切,在一连串的波折起伏之中,电影形成了贯通的线性叙事。
故事情节的发展由连锁激化式的冲突得以展开,在因果关系的推动中走向高潮。
“事情的发展,从起因发展到结局,一定是由一系列互为因果的事件构成,最后导致戏剧性结局。”
故事的发展就是以少年为救女主而亡,女主为了报恩违背天规的因果关系而展开,可以说电影《大鱼海棠》整个故事情节,都被紧紧套在因果承接的叙事结构模式之中。
这样的线性结构也让《大鱼海棠》的叙事显得十分清晰和明了。
在第三人称叙事的全知全能视角下,观众会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进行情绪的交替。
12年的执着与坚守电影《大鱼海棠》不负众望,成为2016年中国动画电影的一部力作。
它的成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动画电影的未来,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表达。
中国动画电影的民族化表达,要求动画电影创作者,不仅要注重专业能力的提升,更要重视自身文化素养的提高,传统文化与动画艺术的结合,不能只是简单的模仿与堆砌,而是要对民族文化进行解构再创作,最终实现中华文化的传播和民族精神的传递。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动画电影只有融入民族元素,才能在国际动画领域上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从而树立中国动画电影的国际地位。
《大鱼海棠2》也正在筹备和制作中,我们也期待着《大鱼海棠2》能继续大放光彩,为我们讲述一个更加神秘梦幻的“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