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网上看了一组漫画,一群人,每人都扛着一个沉重的十字架,艰难前行。其中一个人实在不堪重负,慢慢被甩在了后面。
于是他自作聪明,将十字架锯掉一截,这下轻松多了,他很快就赶上了队伍。可没过多久,他就又累得不行,于是就把十字架又锯掉了一截。
很快,他赶超了所有人,走在了队伍的最前面。这时,面前突然出现了一道鸿沟,拦住了他的去路。
他无法逾越,眼看着其他人用自己的十字架做踏板,轻松跨越了鸿沟。而自己的十字架由于之前被锯短了,已经无法搭在鸿沟的两端。
最终,他只能望着别人远去的背影,后悔自己没有坚持。
你看了这组漫画,作何感想呢?
我的看法是,他如果能提前预知前方鸿沟的存在,那他就一定不会把自己的十字架锯断。试想,谁会无来由地自毁前程呢?
我们为什么要坚持?坚持真的有用吗?不坚持就不能将事情持续做好吗?
01 坚持的心理认知
在成功心理学中,人们把关键因素引起本质变化的现象,称为“沸腾效应”。比如水加热到99度,还不能算是开水,其可利用价值有限。
如果再持续加热一会儿,在99度的基础上再升高1度,就会使水沸腾,变成水蒸气。而大量的水蒸气能够开动机器,比水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可以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这就是沸腾效应。
引起本质变化的关键因素就是那1度,多烧一会而已。只那一点点,就是巨大差别的关键。
100度是个临界点,一旦达到这个临界点,事物的本质将发生巨大的变化,这就是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一步之差,天壤之别。
行百里者半九十,通往成功的道路从来都不拥挤。只要再加把劲儿,就能达到那个临界点,丑小鸭会变成白天鹅,乌鸡也能变成金凤凰。不要轻言放弃!
回到前文的那组漫画,锯断十字架的人其实不是不想坚持,也不是不能坚持,而是他对前方的目标没有预判,不清楚实现目标需要具备什么样的前提条件,更不清楚自己辛苦地负重前行究竟是为了什么。
其实人在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去做一件事情,或是根本就不感兴趣、不情愿地去做一件事情时,他是很难去坚持的,也几乎不可能做好。所以,你根本就不需要坚持。
如果你心甘情愿地想要做好一件事,那就更不需要坚持。但要掌握持续做下去的方法,否则,你只会半途而废。
02 为何总是半途而废?
有人说,坚持是因为胜利近在迟尺。因为你看到了光明,看到了希望。
都说成功者大多有赌徒心理,这并不是说他们都喜欢赌博,而是形容他们对成功的追求和渴望,就像赌徒希望赢钱一样如饥似渴。
比如玩老虎机的时候,老虎机的概率设置是不变的,它不会因人而异。但它会经常出现只差一点点你就能赢钱的情况,不断地给你希望,给你刺激,让你坚信下一次你一定有机会。
你在希望的强烈刺激下,会一次又一次地投注,不断地尝试,直到输光钱包里所有的钱。
当然,懂得克制的人会见好就收,或果断放弃,以避免更大的损失。
做事情经常半途而废的人,多半是因为总是看不到希望,尝不到甜头。最终导致绝望而不得不放弃。
就拿追女孩来说吧,如果对方给机会,给希望,你就会一直追求下去,即使人家并没有给出明确态度。
如果女孩见你就躲,态度很坚决,就是不肯和你交往。虽然你追求了很长一段时间,却一直看不到希望。这时,你很有可能会打退堂鼓,不得不放弃。
但要是突然有一天,她闺蜜告诉你,她之所以拒绝你,是想考验你,试探你的诚意,你可能立马就来精神了,下决心继续穷追猛打,要用真诚打动对方。
为什么呢?因为她闺蜜的说法让你又看到了希望。
很多人之所以总是看不到希望,尝不到甜头,是因为给自己设定了一个超人计划,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比如一个月减肥30斤;每天做100个俯卧撑;每天跑上5公里等。结果,可能还没开始就已经绝望了,认为自己无法完成而放弃。
殊不知,自己忽略了事物发展的规律是循序渐进,不可一蹴而就。
你应该先给自己设立一个小目标,让自己每天进步一点点,每天都能感受到自己又向成功迈进了一步,这样你才会有动力持续下去,让自己达成最终的目标。
03 如何才能看到希望?
第一,要把目标具体化,便于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
莱特兄弟在很小的时候就对机械感兴趣,他们会经常躺在草地上想,天上的鸟儿为什么能飞,人为什么就不能。起初,他们并不清楚怎么做才能实现人类的飞行。
父亲知道他们的想法后,送给他们一个飞螺旋。飞螺旋借助橡皮筋的弹力飞起又落下,这让他们兴奋不已。
父亲告诉他们,飞螺旋是模拟鸟的翅膀,向下拍打空气后获得向上的力。他们开心极了,认为自己找到了努力的方向:将“人怎么才能飞”的问题,变成了“怎么模仿鸟设计一个机器,让机器带着人飞翔”。
他们开始研究老鹰的飞翔原理,并运用这个原理做出了滑翔机。
滑翔机可以像风筝一样在空中停留,却不能长久飞行。于是他们又想,鸟能飞是因为它不断地拍打翅膀,如果给机器加上动力系统,那机器不就能持续飞行了吗。
带着这个明确的问题,他们在工程师的帮助下,制造出由发动机驱动螺旋桨来提供动力,能飞行更久的飞机。
后面虽然还会有无数问题,但比起“人怎么才能飞”那个问题要具体得多,也好解决得多。最终,飞机带着他们在76米的高空飞行了1小时14分。
第二,要不断设立小目标,刷出成就感。
乌克兰著名撑竿跳运动员谢尔盖·布勃卡就是一位目标感极强的人,被誉为“跳高沙皇”,但人们更愿意称呼他“一厘米王”。
原因是每次赛前,他给自己设定的目标高度比前一次都只多一厘米,而每次的比赛结果也都比之前的纪录只高一厘米,直到他退役,都是如此。
很多人不理解他的行为,有人说他在做噱头,博眼球,增加关注度;有人说他精于算计,明明能跳得更高,却为了每次都能拿到破纪录的奖金,才一次只高出一点点;更有人说,他能力不足,训练一年也只不过才提高几毫米。
直到退役,他就任国际奥委会主席时才揭晓答案。他说:“很多人对我的‘一厘米目标’不理解,其实我是有自己方法的。
因为‘一厘米’是我力所能及、通过努力就能实现的目标。如果我定了过高的目标,给自己带来的是压力,而不是动力,那我可能就不愿意再继续奋斗了,目标也就永远只是个难以实现的目标了。
我每破一次纪录,都是在超越之前的自己,都能获得快乐的享受,能获得实现目标的满足感,这比拿多少奖金都更能使我快乐。”
我们要在实现大目标的过程中不断设立小目标,寻找成就感。
这样,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你就会不断地刷新小目标,不断地让自己看到希望,最终实现大目标。
当有一天,你感到力不从心,缺乏持续做下去的动力时,请设想一下,不做下去的后果你愿意接受吗?不达成目标你将要面对什么样的现实?那是你想要的吗?
你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尽可能细致地在大脑里描绘出你放弃之后的种种情形?相信你会做出最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