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星为何(疑似)内涵迪丽 热巴?

金 星为何(疑似)内涵迪丽 热巴

文/羊羊


01


前几天,金星突然怼人,疑似在说迪丽热巴




我觉得金星怼人,涉及到的就是一个话语权的问题。

话语权大的人,就可以制定关于穿衣、文化自由的行为准则,供别人遵守。

话语权小的人,就只能按照别人制定的规则去行事。

迪丽热巴还没有成长到......像金星一样,我行我素、想怼就怼的程度。

每个人都在这套话语权等级体系下生活。

金星面对话语权更大的人,也需要遵守人家制定的准则的。


哦,面对话语权更大的人这样干,她可能就不敢怼了,因为那些人的形式做派,反而会成为标杆和标准。


所以,我觉得,那些不停在网上给别人制造道德标准而对自己零要求的博主,要警惕。



比如,规定别人要怎么穿、怎么笑、要有怎样的眼神,要怎么卖货和怎么回应、受害者家属应该要怎样……


你达不到Ta制定的标准,就一顶“无德”的帽子扣下去,但Ta对自己,则是零要求,Ta干啥说啥都是正义的、正确的,是匡扶正义、普渡众生。


02


最近,看了两条很心塞的新闻:



柜员例行询问,是上级要求的,甚至不是银行要求的,而是反诈部门要求银行必须配合(真的有很多人这么被诈骗分子骗走钱)


哪怕你就是取钱去买白粉,也例行回答一下,说是去买白菜就行了。


这位倒好,认定别人就是恶意,还要把自己作为储户的那点权力压迫用到极致。


有些人是不是觉得,银行营业网点内部、外面挂的那些横幅、宣传标语、海报等等,都是银行自己想挂出来的?还真不是。

银行几乎是金融行业最基础也最底层的一环,管他们的爹和妈是很多的。他们很多时候只有配合的份。

但老百姓不知道这一层,只知道拿着大堂经理和柜员撒气。


还有新闻说,一女子因上菜时被服务员称呼阿姨,拒绝买单,还要求:一声阿姨赔偿1000元。


警察来了后,和稀泥解决了,烧烤店给顾客打了八折。





我:????

人为什么那么容易被冒犯呢?你感到被冒犯了,就一定是别人的问题,而不是你自己的问题?


比如,我根本想不到——我推一件妈妈装,仅仅因为使用了“妈妈装”这个称呼而有的人有衣服的花式恰好跟这件衣服一样,也冒犯到了别人。

古代如果见了皇D不行李、不磕头,那是要杀头的。


现在你作为服务员,服务顾客时居然敢叫人家阿姨,那是要被刁难的。


你作为市场上的乙方,居然在介绍产品时使用了对方觉得不妥当的字眼。

说白了,这只不过就是在彰显作为甲方的权力。

无奈的是,店家也好,警察也罢,这种和稀泥的方式,反而助长了这种权力压迫。


只要一个人成为了甲方,就可以享受“人上人”的待遇。

然后,每个人的人生中,总有要做几次乙方的机会。大家都把这种权力压迫,一级一级地传导下去。


行吧,来呀,互相伤害呀。


03


礼仪这玩意儿,本来就是上层权力架构者给下层制定的、测试你是否具备服从性的工具。


比如,满清汉人制定的规矩“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

比如,乾隆要求马戛尔尼带领的英国使团跪拜天子。

甚至在一个单位、一个公司,上位者也可以给下位者制定礼仪。

不服从礼仪的,一般会面临来自礼仪制定者的处罚。

能用削弱你利益的方式处罚的,直接削弱你的利益。


不能直接这样干的,就利用“舆论”来处罚你、孤立你。


“没素质”“没教养”“不讲礼仪”等等词,也是这么被发明出来的。

如果印度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度,可能我们用筷子或刀叉吃饭而不是直接用手抓饭的人,都是“没素质的野蛮人”。


在社会生活中和家庭里也存在这个现象。


所谓“规矩”,有时候只是某些人彰显权力感的工具罢了。


比如,女人结婚后要去男方家里跟公婆一起住,或是,儿媳妇要去婆家过年。


公婆有那么想让儿媳妇跟自己住同一个屋檐下吗,过年时有那么想看到儿媳妇吗?显然不是。


把“规矩”拿出来压人,把“自古以来或是别人家都是这么做的”这理由摆出来,不过是想彰显自己的权威,希望别人顺从自己的控制欲。

这类人,一旦遇到他人不肯配合的情况,就闹得鸡犬不宁。


他们在乎的是家庭的和谐和幸福吗?不是。


他们只在乎自己的控制欲是否得到满足。只不过,用上“规矩”这个大棒,能让他们更加理直气壮罢了。


04


江西鼠头鸭脖事件,真是“指鹿为马”历史事件的重演。

根据常识就能判断出来的事情,非得要强辩,后续还组织水军在网上刷贴。

说白了,就是要借这个事,确认哪些人听话、和自己是一伙的,哪些不是。

秦朝时期,胡亥当上皇帝后,对自己的老师赵高非常感激,给他升官,让他把持朝政,自己则整日在宫中吃喝玩乐。

赵高掌权后第一件事就是要杀了那些不听自己话的人。


他先找了借口杀掉了蒙毅,后来又杀了李斯全家。


为了验证自己是不是足够有威信,他找人牵来一头鹿,说要送给胡亥一匹马,并问大家是鹿还是马。

大多数人害怕赵高的权势,都附和着说是马。有些人就装哑巴,有些人则说是鹿不是马,后来,说是鹿的人都被除掉了。

历史当然会拨乱反正,但某些人被除掉了,也就除掉了。

而历史是会重演的,两千多年后,我们又创造了一个典故:指鼠为鸭。


05


我再讲个真事。


一个新员工进到一个上千人的国企大单位,有一次在电梯里遇到董事长,但他不确定对方的头衔,就称呼对方为“总经理”,而不是“董事长”......


然后,因为这起称呼事件,这个新员工被董事长调去了最偏远的乡镇。

好多人认为,这个事情错在员工,如果他记不清楚每个领导的样子和对应的头衔,那他全部都统称“领导”不就完了?

虽然现实中我也是这么干的,但我完全没办法认同这种思维。

一个应当关注宏观问题、给企业掌舵的董事长,在这种称呼问题上跟一个新入职的小员工较真、较劲,只能说明他心胸狭隘、想借此立威。

这样的领导者,是最没有格局的领导者,也是最没本事的表现。他做不出更牛的业绩,只能靠这种细节来彰显自己的权力和价值。

这些人的评论,反倒折射出其潜意识:领导都是对的。


可是,领导都是对的嘛?前一天还在主席台上耀武扬威,后一天就蹲在牢房里的领导,也大有人在啊。


在体制内那么多年,哪怕出来后,我也一直对“排场”这事儿心生反感。


每次上级领导去下属单位视察,都搞得下属单位人仰马翻,生怕在接待方面出半点岔子。

在很多人看来,这是彰显权力、强化权威的方式之一,可在我看来,很多时候这是一种劳民伤财的、没啥意义的资源浪费和内耗。


人们动用大量人力、物力、资源搞好某个领导的接待工作,但心里敬畏的只是那个位子,而不是那个人。

领导一来,所有人如临大敌、谨小慎微,不敢大声说话、喘气,对官威的畏惧写在了每一个人的骨子里。


接待什么样级别的领导,就有一套与之对应的接待标准,丝毫不能乱,乱了就是“政治问题”。


这种氛围,搞得领导本人也无法松弛。直到最后挥别乌泱泱送别的人群,回到自己的车上,才能做回自己。

接待领导这种事儿啊,就跟应酬似的。


所有人都在装,所有人都在演,所有人都觉得累,所有人都不喜欢,但大家又都乐此不疲,不愿改变。

中国人对权力的谄媚和惧怕,真是写进了骨子里。


06


我老早以前就知道,这世界上从来没有什么绝对的是非、正误、良莠、黑白。

舆论、话语,其实也是实力的展现。你强大了,你说的话、讲的理才有人听。


但其实我特别讨厌“忍忍忍”的职场文化。

当大多数人靠“忍”可以获利时,那部分不愿意忍、不擅长忍、会据理力争的人,反倒成为了另类,甚至会受到惩罚。

让所有人都感到舒服一点的平等视人、尊重人的职场规则,就永远建立不起来。

然后,一代又一代的,延续这种权力结构,直至大家都习以为常。

每个人都被迫变强,因为不强就意味着要被人踩。

所有人都卷到飞起,苦不堪言。


但这样的世界,你喜欢吗?


领导、老板、上司等等,是一个名词吗?

对不起,在我的概念里,它是一个动词。

领导,享有一定的权力,但同时也意味着一种责任、一份义务。

下属出了问题,你得兜底,你得担责。

你和下属之间,并不是上下关系,而是协作关系。

作为负责人,你有带领下属把一个工作任务完成的义务。

领导这个词,作为动词用的时候,是“你跟我上”,而不是“你给我上”。

在我看来,为屁大点事情搞得兴师动众、浪费自己和他人无数时间和精力的领导,也是甩锅的、不负责任的领导。

领导是干嘛用的?真不是让你彰显权力用的。


但是,他们不会听我的,他们只会对我说:你,算个屁!


全文完

欢迎分享或转发

这是最好的鼓励


--END--

作者:晏凌羊,80后,情感专栏作者,新女性主义作者,中国作协会员。著有畅销书《那些让你痛苦的,终有一天你会笑着说出来》《愿你放得下过往,配得起将来》《愿你有征途,也有退路》《我离婚了》《有你的江湖不寂寞——金庸武侠小说的另类解读》以及儿童绘本《妈妈家,爸爸家》。拥有13年金融从业(管理)经验,现为广州某文化信息咨询公司创始人、某文化传媒公司联合创始人。出生于云南丽江,现居广州。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晏凌羊 微博:晏凌羊

PS: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