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剧,会把你带回到九十年代吗?

夜深人不静》这部电视剧,简直就是九十年代东北农村生活的情景再现!看着看着,不知不觉就把人带回到二十多年前了……


我虽然出生在一个小山村,可是从我记事起,收音机是从来没有缺席过的。那时,我们家的收音机几乎是全天播放着。

早上,爸爸要听新闻,然后姥姥喜欢听“王二姐思夫”、“大西厢”等味道纯正的二人转,我则喜欢听悦耳的小喇叭开始广播了和单田芳那嗓音沙哑的评书

后来,家里又添置了录音机,随后我就开始“败家”,三天两头的就买回流行歌曲的磁带,不厌其烦地听,跟着哼唱。现在老家的一个鞋盒子里,还保存着二十多盘磁带,只是没有录音机了。看着那些磁带,有点“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觉了。

那时,姥姥家的炕梢放着一对木头箱子,而我父母的家里,炕梢摆的则是个炕柜了。箱柜不上锁还好,假如有锁头把门,反倒激起了小孩子的好奇心,想方设法打开,到里面去搜寻点吃的。

但不管是箱还是柜,上面都有个“被子垛”。“起来吃饭了,把被子叠起来”,这是母亲每天做好早饭后,经常对我们喊的话。

当时,我就觉得叠被子是个技术活,要宽度合适,上下对齐,不然等你一回身儿的功夫,它倒了。

讲究人家,被子垛上面都要盖个单子,防止落灰,又免得被子脏了被人看见嘲笑吧!

这炕柜,这被垛,曾经是多少孩子藏猫猫的最佳之处啊!

过年了,贴春联可是要当做一件既庄严又喜庆的大事去做的。每年,屋里门框上的对联,我都会读了一遍又一遍。我至今对“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这幅对联记忆犹新。至于财神爷和门神的模样,我至今也是分不清的。

过日子人家,墙上咋能少得了一本日历呢?有的人家,过去一天就撕掉一页,然后把它拿去当做卷烟纸了。有的人家把过去的这一张翻上去,用夹子夹住。大人有时没事就会站在日历前,顺手翻一翻,看看节气,随口说句“三九四九不出手”、“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等谚语。

那时,我家墙上挂着一个带钟摆的大钟,到几点整,它就铛铛几下,我最讨厌十一点了,觉得它响个没完。而且姥姥经常让我拿起一个小钥匙模样的东西,去给钟“上劲”。

我们家的黑白电视虽然只看了几年,但我仍然记得它是“美美”牌的。到了九十年代,我家的黑白电视就换成彩电了。那时候的电视剧真是百花齐放啊,国内的,港台的,海外的,古装的,现代的,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确实是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我刚开始学骑自行车,就是这种二八杠的大车子。我现在都佩服自己的勇敢,当时个子矮,够不到车座子,就“掏裆”,蹬不了满圈,就蹬半圈。期间,一次次摔倒,一次次撞墙,那真是千锤百炼啊!

暖壶是家家必备品,父亲爱喝茶叶水,所以家里还有大茶盘,茶壶,茶缸子。至今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夏天,爸妈上山铲地,爸爸扛着两把锄头,妈妈抱着一个装满凉水的暖壶……

每年同春联一样换新的,就是贴在墙上的年画,要么是胖娃娃骑大鱼,要么是古装画,偶尔也会有人家在墙上或者棚顶贴报纸的,不知多少人玩过在报纸上找字的游戏呢?


九十年代,村里好多人家都住砖房了,但是我却喜欢在姥姥家的土房子里玩耍。姥姥家有南北两铺炕,有前窗户,后面还有个小窗户,按照今天说法,属于南北通透型的。房子虽然旧,但是冬暖夏凉。只可惜,旧房子扒掉时,连个照片都没有留下。


冬天,母亲黑天就把被子铺好了。这样既能让炕减少散热,又能把被子捂热,我们每次脱衣服钻进被窝都是暖乎乎的。

我尤其喜欢姨姨们来我家串门,晚上,大人们坐在炕上唠嗑,听她们声情并茂地讲过去的事情,每一件事都那么有趣。


看了这部拍摄于一九九六年的电视剧,我记忆的闸门一下子被打开了,过去人和事,全部在脑子里重现。那时,爸妈都正值壮年,他们勤劳肯干,是我们姐弟三人的坚强后盾。那时,我们每天的日子都是无忧无虑的,可父母终究会老去,我们终究要长大,曾经的美好也终究会成为过去!

继续向前走吧!过好每一天,因为今天的一切又将是明天的回忆,别给自己留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