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汪佳佳
“恍若一曲未尽的骊歌,曾经江南,无限美山河。恍若人世间未曾走过,是非对错,谁人评说。”
8月26日、27日晚,由剧伙音乐&上玺文化联合出品、剧伙音乐倾力制作的“音乐剧《南唐后主》来到杭州首演,这部有着“新·国风”特色的原创音乐剧自孵化阶段起就备受关注,口碑持续发酵"出圈"。
杭州场的演出,也吸引了众多慕名前来观看的观众,场内几乎坐满。而观众们也难掩热情与兴奋,一早来到剧场,等待演出开始。
纷纷扬扬的大雪漫天飘洒,葬下李后主一生的花月春风。
《南唐后主》以独树一帜的音乐风格和极富戏剧性的历史故事,为杭州观众带来了别样惊喜的舞台呈现。
这种惊喜,既有"宝藏戏剧人"刘晓邑导演的风格加持,又离不开演员精彩至极的表现,说到源起,还是整个主创团队为作品三年打磨的匠心。
提起南唐后主李煜的名字,总是说不尽的哀婉与传奇。历史褒贬不一的评价为他覆上重重面纱。
舞台之上,一片宛如水域的镜面台中,我们看到李后主一生自我内心世界的撕扯。
他的悲剧是历史与身份枷锁带来挥之不去的宿命感,是以美为底色的诗人与以野心为纲的帝王政治间的磋磨对抗。
“黑白”李煜,他们是一个人身上多面性的化身。李煜和李从嘉既互相交战,又永远彼此依赖。在身不由己的环境之中艰难争执、碰撞、共进……
是国风,又不是单纯国风的《南唐后主》的现场音乐效果无疑是鲜明而惊艳的。强大的情感张力中不失古风的婉曲深致,无论是鲜明民族调性色彩的唱段《七月初七》、唱段《谶语:莫问江南事》,还是用古筝和琵琶为主的国风trap唱段《龙椅就在那》都极富质感。
而当《狂风要起》一曲中唢呐的声音一出,那“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氛围感被烘托到极致,台上的角色疯了,台下的所有观众更是全身心投入在这音乐与故事之中,一个空前一致的情感共鸣场就此建立了。
更有观众在演出后表示:唢呐声一起,我和台上的李煜一样“疯”了。全身心的沉浸,剧场内得到共鸣的感觉就是这样无与伦比。
导演刘晓邑为这部剧作注入了无与伦比的戏剧质感,创造出一种《南唐后主》独有的东方美学气韵,一种“极具东方神秘色彩的肢体意象”,舞蹈编排也独具匠心。
舞台构建如此之多的巧思配合灯光,构成了《南唐后主》随便停留一帧都极美的画面。林花、梧桐、寒雨、玉钩四亡魂接引李煜往生,《春花秋月何时了》一曲毕,一切似乎埋葬在白茫茫大雪之中,命运沧桑被赋成绝代光芒,如此悲凉的底色却又被极致的浪漫所包裹,赞美《南唐》。
导演刘晓邑坦言:“对于原创来说,在排练厅犯错是最重要的。每一次错误都是金子,意味着演员在人物身上又进了一步。做《南唐后主》这部剧,最幸运的便是选择了剧中这些努力、尽力的演员。希望能有更多的观众走进剧场来感受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让更多中国的年轻人感受到自己文化的博大和包容,感受历史的魅力。”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