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唐·崔护
人生总是充满着未知,没有人知道下一秒究竟会发生什么,当年结伴同行的人,或许会悄悄地消失在某一个瞬间,彻底沦为记忆。生活最难得的是安稳,最可怕的是意外,很多厄运总让人始料未及,晴天霹雳般给人当头一棒,所以生而为人,我们都应该珍惜当下,珍惜眼前人。
意外从来不会偏袒任何人,近些年来不断有央视主持人突患癌症的噩耗传出,一边是人人谈之色变的癌症,一边是光鲜亮丽的主持人,当二者碰撞在一起,不由得让人唏嘘不已。
其中有一位主持人格外让人惋惜,他便是被誉为“行业标杆”的罗京,如今在他墓前草木环绕,一只特殊的话筒似乎仍旧在诉说着不凡的一生。
一、播音界的“行业标杆”
罗京出生于北京一个艺术之家,从小耳濡目染,对京剧很感兴趣。或许是因为从小接受艺术的熏陶,罗京长得眉清目秀,行动儒雅随和,宛若谦谦君子。
上世纪七十年代,罗京像很多学生一样准备高考,虽然后来成为了央视的著名主持人,但其实他一开始并没打算干这行。
当时高考的制度和现在有所不同,那时候是先填志愿再考试。罗京的一位同学想考北京广播学院,那是当时播音主持界的顶尖学府,作为好友,罗京也一同去了学校招生办。
没想到罗京一开口,招生办的老师就觉得这位同学嗓音很不错,很有天赋,于是向他介绍了播音专业。
听完老师的介绍后,罗京对播音主持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于是他也打算报考北京广播学院的播音系。
然而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和他同去的同学后来不幸落榜,罗京如愿收到了录取通知书,他的人生到达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在学校学习的几年时间里,罗京的成绩很不错,因而一毕业便被分配到了央视工作,且担任着《新闻联播》的主持工作。
提起《新闻联播》这档节目大家应该都不陌生,这档节目每天七点准时开播,几乎全民收看,因此很多家庭都养成了边看新闻边吃完饭的习惯。
二十多年的工作生涯中,罗京主持了3000多次节目,从未出过半点差错,深受同行敬佩,因此他也得了个“行业标杆”的称号。
同时,罗京在观众的心目中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的音容相貌几乎全国人都知晓,所以有人也开玩笑说罗京的脸是“国脸”。
二、不幸患癌,坚持传递奥运火炬
2008年是一个很不平凡的年份,这一年发生了太多可歌可泣、惊天动地的大事,其中最让人振奋的无疑是北京奥运会的顺利举办。
奥运不仅是体育盛会,更是检测一国之力的标准,因此当时几乎全民关注,大量工作人员参与其中,其中就有罗京的身影。
为了传递奥运圣火,国家从各行各业中选出了百位火炬手,作为主持界的标杆,罗京很荣幸得成为了其中的一份子,并以饱满的精神状态顺利完成了任务。
然而当时很少有人知道,就在被选为火炬手的前几个月,罗京不幸被查出患上了癌症。
癌症是现代人健康的三大威胁之一,直到现在还没有很有效的治疗方法,所以一旦染上几乎就等于被判了死刑。
因此得知患上了癌症后,罗京如遇晴天霹雳,其妻子刘继红几近崩溃。尽管如此,刘继红还是第一时间给丈夫安排检查和治疗方案,只要尚有一丝希望她都不愿放弃。
然而距离奥运开幕只有短短的几个月,罗京如果此时住进医院,传递圣火的任务肯定要完不成了。
想到百年奥运的重要性,罗京不顾妻子反对,决定暂缓入院治疗,专心准备奥运圣火的传递。经过一次次排练,传递圣火当天罗京终于完美地完成了任务。
三、巨星陨落,一只话筒诉平生
完成任务后罗京当即前往医院再次检查,然而这次的情况很不乐观,癌细胞已经开始有扩散的迹象。这一次罗京听从了妻子的安排,放下了央视的工作,全力配合医生展开治疗。
癌症的治疗过程很痛苦,各种药让罗京常常呕吐不止,他的头发也因为化疗几近掉光,曾经如此自信、如此光鲜的一个人似乎瞬间老了许多。
可惜的是奇迹最终还是没能出现,一年后罗京的心脏停止了跳动,这一年他刚好48岁。追悼仪式在八宝山举行。
除了罗京的亲朋好友、昔日并肩作战的同事们,许多社会人士听闻这个噩耗后也自发前来悼念,他们为罗京献上鲜花,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告别陪伴了多年的荧幕老友。
罗京的墓前草木环绕,亲朋好友专门用大理石为他精心雕琢了一尊半身像。石像上的罗京身体微微前倾,一双眼睛平静地注视着前方,似乎仍旧看着镜头,如往日般播报着新闻。
黑色的墓碑上除了刻着罗京的名字,墓前一处小细节让人动容,那就是浮雕的一只灰色的话筒。
作为一名出色的主持人,罗京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荧幕。这只话筒雕塑,似乎仍旧在讲述着他不凡的一生。
这只话筒犹如他的多年老友,见证了他从一个青涩的年轻主持到“行业标杆”的蜕变历史,如今这话筒随罗京静静地躺在静谧的墓地中。
结语
人常言世事无常,罗京尚未半百便被病魔夺去了生命,不禁让人感到惋惜。不过他这一生虽然短暂,但经历了很多人都不曾经历的事情,到达了很多人无法企及的高度。
因此他的人生是精彩的,是很有价值的。罗京虽然远去,但他的故事将像他的声音一样,在很多人的心中留下独一无二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