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九红从济南到了北京,没有一天开心的,原本指望着生了孩子,能被二奶奶承认,最后不仅不被白家接纳,孩子也被二奶奶抱走了……
杨九红心里的委屈和苦楚只有她自己知道,随着佳莉一天天长大,母女相认的希望越来越渺茫,白景琦夹在中间左右为难,他不敢忤逆母亲,也不想让女儿委屈,只是一味的让杨九红想开点,忍了吧!
原著中描述了杨九红的处境:
她做了一个女人应该做的一切,可她仍不是女人,不是妻子,不是儿媳,不是母亲。是什么?一个不是女人的女人。
二奶奶讨厌她、女儿看不起她、丈夫不体谅她,处在这样的环境中再坚强的女人,也会发疯的。
后来的杨九红可以用疯批来形容。
一切都是命,怨不得别人。
从她跟了白景琦那天开始,她以为这个为她坐过牢的男人会替她遮风挡雨,没曾想她余生所有的风雨都是这个男人带来的。
杨九红一开始没有想要被白景琦扶正的想法,一是二奶奶不同意;二是黄春稳坐“钓鱼台”。她是在得不到佳莉的承认以后,心理开始扭曲并且想上位的。
人总得找点事情做,才显得不那么度日如年。
杨九红怀的男孩在火车上流产了,她只有佳莉这一个女儿,她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佳莉身上,奈何佳莉油盐不进。
白景琦的新宅子修好了,最开心的人应该是杨九红,她终于可以天天看到佳莉了。俗话说人心都是肉长的,她相信只要她真心相待,佳莉一定会和她相认的。
杨九红悲切的对佳莉说:“我是你娘,你不能不认我!”可佳莉对她却是冷冷的。
杨九红解释着当年那段经历的身不由己,可佳莉却说她不要脸,还说杨九红不是她娘,她从小是奶奶带大的,只听奶奶的。
杨九红本想让白景琦说句公道话,可他只是说:“九红啊,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杨九红忍无可忍: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二老太太是你妈,你不能说你妈的不是,可我不也是佳莉的妈吗?怎么到了我这儿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就说不通了?”
杨九红理解不了,都是当妈的,怎么到了她这里一切都说不通了呢?
她始终不明白并质问白景琦:
“我怎么进的白家门儿?我做过什么对不起白家的事儿?你们的心太狠了!”
在这种高门大户里,杨九红的身份本身就是错,哪怕她什么都不做,她的存在都是一个错误。
二奶奶和白景琦他们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坏人”,可也绝对不是“好人”,他们在捍卫大宅门的伦理秩序的时候,是不会顾忌任何人的。
杨九红在这个宅门里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孤军奋战,好在还有白敬业的理解与帮助,才不至于让她显得那么可笑。
白敬业从没有看不起杨九红,还在关键时候帮助她。这可能和黄春从没瞧不起杨九红有关系。
白敬业得知佳莉丈夫何洛浦在北伐路上战死在了湖南,他第一时间找到杨九红,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看杨九红的笑话。
就在杨九红感叹佳莉命苦的时候,白敬业却说让她不要把这个消息告诉佳莉,佳莉还怀着孩子呢。
杨九红再怎么的强势泼辣,面对这样的事情也没了主意。白敬业劝她和佳莉低个头:
“我说姨奶奶,母女相认了吧,佳莉以后就靠您疼她了。”
杨九红还是不敢去找佳莉,原本以为老太太走了,佳莉可能会有所改变,可佳莉还是不理她。
“姨奶奶,心诚感动天和地,您得找她多谈谈。越不理您越上赶着找她,老太太走了,姑爷死了,她又怀着孩子,您为了孩子也得委曲求全……”
自从老太太去世后,杨九红就有一种小人得志的架势,她被老太太压的太久了,也就是因为她急于摆脱这个阴影,开始得意忘形,让原本支持她的玉芬都开始讨厌她。
基于她平常的所作所为,再没人愿意和杨九红推心置腹的说话,这个时候只有白敬业还苦口婆心的劝说她和女儿和好。
做为丈夫的白景琦都没主动想过要修复她们母女之间的关系,反而是白敬业一心想让这对母女重归于好。
白敬业给人的印象一直是“败家子”“不靠谱”的形象,唯独对杨九红存了一点真情,也是很难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