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热播剧《难哄》拉扯得让人上头,却也因弱故事性和过度改编争议不断。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精准戳中了无数女性观众的“恋爱脑开关”:
白敬亭饰演的桑延用几十秒的猫塑镜头让弹幕瞬间沸腾,
第一视角猫塑镜头
章若楠饰演的温以凡在昏黄路灯下的抬眸画面被截屏疯传。
而这一切的背后,导演瞿友宁的“沉浸式拍摄美学”功不可没。
——如果说《恋与深空》是让玩家通过选项攻略纸片人男友,
人总是会反复爱上秦彻
那《难哄》则用镜头语言打造了一场“第一视角恋爱模拟剧” 。
《难哄》最颠覆传统偶像剧的,是它近乎“游戏化”的叙事逻辑。导演瞿友宁将镜头化作观众的“鼠标”,让观众主动“参与”剧情:
剧中桑延与温以凡的许多对视,都被处理成0.5倍速的呼吸感慢镜头:睫毛的轻颤、指尖无意识的蜷缩、喉结滚动的特写、万花筒般的拥抱瞬间……
这些细节像极了游戏中的“心动CG”,让观众不由自主地屏住呼吸,仿佛自己就是被凝视的温以凡。对比《恋与深空》里玩家通过点击屏幕触发角色互动,《难哄》用镜头完成了类似的情感触发器。
此外,剧中重庆的雾霭、老巷的烟火气、酒吧的霓虹光影,被导演用油画般的色调渲染成了全息恋爱地图。观众不再是旁观者,而是跟着镜头漫步在3D建模般精致的场景里。
如果说《难哄》是一部精心设计的颜狗盛宴款恋爱游戏,那么姊妹篇《偷偷藏不住》就是它的“官方攻略本”。两部剧共享“竹已宇宙”的世界观,形成独特的互文效应:
《偷偷藏不住》里毒舌哥哥桑延,在《难哄》中化身深情守护者。这种反差如同游戏角色解锁隐藏剧情,让观众惊呼“原来马伯骞版搞笑男皮下藏着白敬亭这样的顶级恋爱脑”。
马伯骞的搞笑版桑延
当《偷偷》用校园暗恋满足少女心,《难哄》则用成年人的破镜重圆治愈现实疲惫。二者组合堪比“恋爱游戏本体+婚后番外DLC”,精准覆盖女性从18岁到35岁的幻想光谱。
当然,由于情节弱化和过度改编,《难哄》的高开也伴随着低走的风险。
比如,剧中女主9集被骚扰6次的设定,高强度虐女就为了突出男主对女主的救赎高光,未免有些跟不上时代的老套;
女主被多人骚扰 男主解救
同时,剧版弱化了原著中女主本身的个性(洒脱与冷幽默),让女主看起来像个窝窝囊囊的受气包,未免也有客体化女主的嫌疑。
女主被三却不解释
又比如,剧愣是给男二女二加戏,把八竿子打不着的人硬凑成一对,
古早台剧即视感
极大压缩了主线剧情的时长,让男女主的相处看起来总是像个MV,也让老粉们无力吐槽,纷纷表示遇到非主线剧情就选择直接跳过。
因此,虽然现在在海外及港台市场表现亮眼,最终口碑如何、是小爆还是扑,仍是个未知数。
《难哄》的热播,本质是当代女性情感需求的一场精准狙击。当现实中的恋爱充满计算与疲惫,这类剧集用极致的美学包装,将“被坚定选择”的幻想变成可触摸的视觉糖果。而它与《偷偷藏不住》的联动,更构建出一个比现实更完美的平行宇宙——在这里,每个“桑延”都会穿越九年光阴等你,每段“错过”都能被导演用慢镜头重新校准。
现偶的成功与否,大概就在于是否能让你清醒地沉沦——是否能用强烈的沉浸感让你主动关闭理性模式,把自己代入进一场盛大的一镜到底。从这个角度来看,《难哄》可能只成功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