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越界和侵权,相关平台的查处行动不能迟缓,更不能手软
近日,多名网友在社交平台称,发现有大量标注是“饺子导演”“饺子”的高仿账号,有人冒用《哪吒2》导演饺子的名字,注册短视频账号,短短几天便涨粉10多万,后来还将该账号以6万元的价格售出。
据上游新闻报道,相关平台工作人员表示,经核实众多账号都是仿冒的,已累计查处400余个仿冒饺子(杨宇)的账号。而片方工作人员表示,饺子只注册了微博账号,其他平台账号均为假冒,“我们也在密切关注”。
《哪吒2》大火,导演饺子炙手可热,成为网友追逐的对象,这不难理解。这一轮“哪吒热”,不论是多地争抢“哪吒故里”,还是争先打卡《哪吒2》生产地,蹭热似无可厚非。但不能丢了底线,不能干扰他人生活,尤其不能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
一些模仿账号真假难辨,在于发布者多自称“饺子导演小号”,其发布的信息又跟《哪吒2》和导演饺子相关。有的账号为骗取网友信任,甚至贼喊捉贼,一边发布内容“我是饺子,正式入驻平台”,一边发布“打假声明”,称近期发现平台出现大量假冒饺子导演的账号。
让误以为真的网友奔走呼号,助推其账号粉丝上涨。显而易见,这已不是单纯的蹭热。
按民法典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干涉、盗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姓名权或者名称权。这些仿冒账号以及用导演饺子的照片作为头像等,涉嫌侵犯饺子的肖像权、姓名权。
如此越界和侵权,相关平台的查处行动不能迟缓,更不能手软。毕竟,过度消费“哪吒”的虚假信息,也会拉低平台观感和形象。试问,一个平台上怎么可能有400余个导演饺子的账号?于平台而言,后台监控、账号监管、甄别真假、及时查处,都不是难事,关键是要有维护名人形象和平台形象及网友利益的决心,还有配套的监管制度实施。
事实上,随着报道普及,关于导演饺子的一些信息已深入人心,众多凭空而来的仿冒账号,很容易发现可疑之处,比如ip注册地不对,比如有带货商品链接等。对这些反常账号,相关平台不能视若无睹,追逐的网友也要细心分辨。这些账号利用热点效应吸粉,打着宣传电影的名义,推销叫卖商品,于消费者来说,本质也是一种欺诈行为。
对此,相关平台称已累计查处400余个仿冒导演饺子的账号,对新增仿冒行为仍在持续调查及拦截中。对于昵称、头像涉及仿冒热点人物的行为,视违规程度,平台会予以重置清空账号资料、限制用户修改资料、封禁账号等处置。这种查处,虽是亡羊补牢,但极其必要。
2月18日下午,@抖音集团李亮发文称,经调查和通过站内信向当事人核实,对方承认“6万买高仿号”并不属实,相关交易沟通记录都是伪造的。这一行为涉及到仿冒热点人物、虚构摆拍,平台已对该账号做封禁处置。弄虚造假,账号被封,也是自尝恶果。
总而言之,利用名人效应注册同名高仿账号吸粉谋利,这种侵权行为和欺骗行为,于法于理难容,对于这类社交生态中的“恶花毒草”,必须及时铲除,以净化网络环境。
红星新闻评论员 彭志强
编辑 赵瑜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