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
《长月烬明》惊艳了时光,从视觉盛宴到深度思考,伊说说不会说百分百完美的话,但是达到一定高度是有了。
这部剧不是按照时间或者空间的顺序变化去讲述一个故事,而是在剧中采用了多种叙事手法,每讲一段故事都会有不同的视角的切换,向我们呈现事物的多面性,和不同的感受。
比如,在黎苏苏刚回到五百年前的,根本不知道在她回来的时间节点之前发生过什么,都是通过丫鬟春桃和她所见之人口中的只言片语,通过黎苏苏了解叶夕雾的视角,给观众呈现。
再比如,黎苏苏和叶府的人都不了解澹台烬的过往,甚至澹台烬也不知道记事之前的事情。通过梦妖的梦魇,同时也是莹心的视角,呈现了澹台烬的出生。这个剧情的安排,让澹台烬第一次解决了我是谁的问题,也让黎苏苏生出想要帮助澹台烬的想法。
还有之后冥夜的般若浮生,初代魔神的话本说,澹台烬的般若浮生,都是采用不同的视角去讲述事情,中间还穿插很多次,人物内心活动的投射,梦幻联动等等镜头语言,这种安排让剧情不再平铺直叙,也不会有强行插入矛盾推进剧情发展的感觉,增加了剧情的跌宕起伏。
有兜兜转转回到原点,又高于原点的感觉;有蓦然回首一切如是又不是的感受;有恍然大悟又潸然泪下的震撼,更有荡气回肠后百转千回的留恋。
其实,最后两集黎苏苏和澹台烬最终成神后的大段对白,一刷时候伊说说也有一点点不适感,可是二刷才发现最后的最后,澹台烬和黎苏苏之间有多少话要说,就有多少眷恋,眷恋对方的存在,眷恋在一起的时光,更是眷恋那些万物风光和烟火生活。
两个人成神悟道的那一刻才知道,真正的宿命不是魔神的话本,不是魔胎的命运,而是黎苏苏的生是为了澹台烬的灭,而澹台烬的生是为了黎苏苏的悟道。
即便是这样,两个人还是会选择他们的归去方式,黎苏苏选择陪澹台烬一起消失关闭同悲道,而澹台烬选择了一人消失让黎苏苏好好活下去。
如果说凡间景国的大婚之夜,黎苏苏给澹台烬钉灭魂钉,是她的主动选择,那么澹台烬成魔后所做的一切,都是按照景国大婚的模式,想再次激发黎苏苏的恨意,让她主动选择灭了他。
此时的黎苏苏总是有那么一丝的犹豫,总是在分辨眼前的人是澹台烬还是魔神。哪怕澹台烬把自己推进星罚大阵要承受八十一道雷劫,黎苏苏只要没有成神就还是没有修成无情道。
澹台烬再次拿出屠神弩,重现二代魔神灭仙门的样子,这是黎苏苏最为恐惧的地方,也就是这一刻黎苏苏只能相信自己所见,所有的恨意所有的后悔所有的愧疚都在这一刻爆发。
成神的这一刻,她见到了自己的母亲初凰,也见到了万年前的诸神。初凰说,这是你想看到的时候才会看到的地方,黎苏苏在这一刻看到了什么?
黎苏苏的成神之路,也可以看作是一个人最大的成长突破,那就是直面内心的恐惧,她在这一刻才看到澹台烬并不是魔神,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自己成神后,可以诛灭魔神关闭同悲道。
之前看到过很多人质疑两个人在天柱的对白。这一段对白是两位成神后的角度,引发的哲学思考。这一段还是要结合澹台烬的一生来品评。
澹台烬从一出生就活得很艰难。正如他在叶府时候说的那样,他活着都比旁人累很多,尊严这类精神的追求对于他来说都是一种奢侈。
当时的澹台烬随时随地都可以献祭给魔神,他无所谓身体灵魂都给了谁,因为他找不到生活的意义,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
现实中,我们是不是在某一个时刻,在遇到变故或者打击的时候,是不是也会有这种感受,那是行走在黑夜看不到朝阳的日子。
每每看到没有遇见黎苏苏的澹台烬,就会想起东野圭吾《白夜行》里那段经典句子,我的天空里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暗,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阳。虽然没有太阳那么明亮,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凭借着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当成白天。
对于澹台烬来说,他遇到的光就是黎苏苏。
那么,黎苏苏呢?一个带着莫大的仇恨拼尽全力回到五百年前去报仇,却在见到跪在雪地的澹台烬犹豫了,这里是给人第一次震撼,黎苏苏的善念让她没有被报仇的执念迷惑,而是保持着理性的思考,区分魔神和澹台烬的差别。
这一点被兆悠的话再次放大人生格局,每个人都不应该生来就生活在黑暗里,兆悠这句话总是让人想起就泪目。
《白夜行》里还有一句话,世间有两样东西不可直视,一个是太阳,一个是人心。
《长月烬明》里把人性的刻画入木三分,没有一个角色是扁平标签式的,从人心到人性都不是非黑即白的,更多时候是黑白的杂糅,是复杂多面的。
冥夜告诉澹台烬,神魔在一念之间,兆悠告诉沧九旻,无论神魔没有好坏之分,只在于心中的善恶之念。
我们看到叶冰裳是如何从一个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一步一步走向欲望的深渊,天欢也是如此,一个是人一个是神却做了妖魔做的事情,妺女是妖却在最后领悟生命的意义,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最后她救了公冶寂无,看似没有结果,其实也就是她和公冶寂无的结局,她不再把公冶寂无当作萧凛的替代品,而是属于妺女和公冶寂无的开始。
还有,屠神弩可以灭仙门也可以救百姓,在于是谁用怎么用。
再有公冶寂无不是萧凛,公冶寂无既不能接受自己生的不完美,始终无法解决我是谁的问题,他的执念不是诛灭魔神而是除掉澹台烬,所以才会入魔,这里和沧九旻选择成魔对抗魔神,再次形成对比。
再看剧中,凡人的澹台烬,每一次玩脱手都是对自己认知的颠覆。他无法理解叶夕雾宁愿跳船也不跟他走,他无法理解萧凛宁愿选择丢了性命也不愿苟活,因为曾经的他就是这样活过来的,他更是无法理解叶夕雾大婚之夜想灭他,又在之后拿自己的性命换给他仙髓,让他活。
还有关于背叛,万年前魔神被谛冕刺了一剑,这是他遭遇的最大背叛,所以在魔胎澹台烬的身上,每一次的背叛都让人震惊。从莹心到兰安再到廿白羽,每一次的背叛都有各自的苦衷,每一个人背叛的角度也不一样,澹台烬在处理三个人的背叛也不同,这是他不断成长的结果。
对于莹心,他是关注自己,求自保,对于兰安,他给了兰安解释的机会,只是兰安的答案深深地刺痛了他,对于廿白羽,他不仅问廿白羽原因,还会站在廿白羽的角度去体会这种心情,告诉他一起解决问题。
这部剧中还提到了天道,什么是天道?天道在凡人眼里不一定是公平的,只有像澹台烬和黎苏苏站在天柱之上的时候,才能看到天道所在。
高度决定了视线的广度,罪业是怎么来的,凡人不是神,所以才会有无边无尽的痛苦,才会有万年前的魔神临世,才会有万年的纠缠宿命。
沧九旻和姒婴有一段对话,是关于天道秩序的诠释。无论事情好坏,解决的方法得用正道,不管神魔走了捷径,都必将付出代价。
或许是冥夜和桑酒的爱情故事太过凄美,或许是般若浮生里的魔神大战太过震撼,总之很多人记住了冥夜给的般若浮生,却记不住兆悠的逍遥宗。
其实,澹台烬成为沧九旻,最终能够成魔神,成神,是兆悠的引导。他的一句不该活在黑暗里,让澹台烬一生的委屈尽数释然,他的一句沧九旻已经不能救苍生但是魔神可以,让沧九旻生出无边的力量对抗初代魔神。
沧九旻最终的成长是什么?这里我们又得提到萧凛的选择,澹台烬是无法理解的。而在此时,兆悠宁愿结束自己也不愿入魔,沧九旻终于理解了尊严的意义。
他成全兆悠,背负所有人的恨意走向魔神的位子,那一刻震撼之余有种悲壮。
承受无边的恶意和误会,不再试图自证清白,只是知道自己的选择和目标,坚定地向前走下去。
很有意思的是,在《长月烬明》热播的时候,乱象像极了剧中的很多场景,就像先知一般。那段时间,伊说说停笔不写《长月烬明》的剧评,因为评论没眼看,甚至还有因为伊说说看这部质疑三观而明确说取关的,看着那些评论,很无力,不能删除,也不能分辩。
因为伊说说不止一次说过,尊重每一个人的偏爱和选择,尊重每一个人的观点,可以不认同但是不能轻视和诋毁。
后来伊说说明白了,自证清白这件事情,也是一种执念,放下这种执念,相信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认知。之所以到现在还在写这部剧,是因为剧播时候停了,等到剧播完,伊说说再写,神奇的事情发生了,仿佛一夜之间那些人都不见了。
伊说说知道,其实不是不见了。
《长月烬明》是适合反复品味的剧,或许你会说一部仙侠剧下饭剧而已,曾经伊说说也不喜欢仙侠剧,从《苍兰诀》到《长月烬明》,也让伊说说知道了,无论剧属于哪一类剧,都没有高尚廉价之分,如果一部下饭剧能让你收获良多,哪怕只是带来了片刻的减压,博你一笑,那便也是属于你的好剧。
伊说说二刷《长月烬明》结束,算是结尾篇。人生机遇像魔方,每次给到我们手里都是不同的样子,我们每次的转动也会引出无穷无尽的变数,这便是命运的美妙之处。
人生之路也是一列没有返程票的列车,犹如澹台烬和黎苏苏的命运和爱情,也像我们看这部剧终有结束的时候,列车会停靠很多大大小小的站台,会有很多人上上下下,有些人会骤然空降我们的生命,就像我们偶然间打开了《长月烬明》带给我们惊喜,有些人也会突然悄无声息地下车不告而别,就像我们发现《长月烬明》的结局并不如我们所愿那般。
或许我们都有一种童话情节,源于小时候听过太多的故事都是从此王子和公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很多年后,我们长大了,也很清楚这是一个悬浮又不现实的结尾,幸福需要自己的经营,而不是因为公主嫁给了王子。
他朝繁花落尽君辞去,此间浮生一梦终无悔。
写在最后的话:谢谢因为一部剧我们相遇,更希望因为伊说说的文字,你一直都在。
(图片均来源于电视剧《长月烬明》截图,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