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天的到来,
社区丰富的文化生活也正在逐步复苏。
斜土街道日晖七村的沪剧社团近日又恢复了演出,
七八十岁的沪剧爱好者们唱起经典曲目,
为社区居民奉上一场久违的表演。
一把竹筒二胡、一架扬琴,拉开了日晖七村沪剧社团今年的第一场演出序幕。受疫情影响,沪剧社团停止了一段时间的排练和演出。能够恢复社团活动,与社区居民们见面,成员们都很高兴。大家早早来到居委会的活动室,穿上自己准备的戏服,和同伴一起戴好头饰、化好妆,往台上一站,颇有风范。
“我们这个社团从2008年就开始排练了,那时候大家都不懂,从零开始的。”沪剧社团周阿姨已经年近八十,想起这些年来的学习,十分感慨。日晖七村的社团是居民自发成立的,由于退休后曾从事社区工作,周阿姨在建团伊始就成了成员们的主心骨。现在,她虽已搬离了日晖七村,但仍然心系社团。
为了今年的演出,周阿姨提前半小时就来到了活动室,准备演出事宜。今年表演的曲目包括《母女会》《相争》《燕燕做媒》《千万不要误会》等沪剧迷们熟悉的经典选段,都是成员们熟唱的选段。社团也拥有一定的演出经验,从2015年开始,在斜土街道和居委的大力支持下,沪剧社团就开始在大木桥路上的党群服务中心演出。
日晖七村是20世纪50年代起就建立的老小区,戏曲文化的群众基础广泛。活动室里的丝竹声响起不久,就有居民循声前来。“是不是在唱沪剧?我也会唱!”一时间,活动室里沪语、沪剧齐飞,亲切非常。
“沪剧对于这些居民来说,就好像沪语一样亲切。”日七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陶勇告诉记者,现在很多父母都希望让自己的孩子了解沪语,沪剧就是一种很好的途径。接下来居委会也计划为沪剧社团和辖区内的商品房小区策划活动,让更多的居民融入社区生活。
斜土街道向来重视沪语与非遗文化的传承推广。在社区自发的行动之外,街道还打造了“日晖有戏”学习品牌。通过丰富多彩的沪语活动,传承推广沪语文化,搭建上海人、新上海人、学生、白领、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平台,提升社区文化建设。
你想参与这样的活动吗?
在评论区告诉我们你的想法~
来源:上海徐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