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团妈
最近热播的《梦华录》不断霸占热搜榜单。从剧中令人称奇的茶百戏,到宋代的历史文化,从独立果敢的女性角色,到现实生活中的女性现状,无不充满话题,引发讨论。
这部看似“大女主”类型的剧,生动刻画出了顾盼儿、孙三娘、宋引章等不同个性的女性角色,展现出女性敢于抗争不公、寻求独立意识的女性形象。
这些反常规套路的女子们,或隐忍坚强、或干脆果决、或才华横溢、或机智聪慧,但她们的人生经历和“京漂”历程让人不禁思考:我们到底应该培养什么样的女孩?我们希望女儿成长为什么样的人?
赵盼儿作为全剧智商在线的女主,坚强自信、独立果决是她的标签。
年仅9岁就经历了抄家没籍的坎坷,但聪明的她有着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为了不以色侍人,努力藏拙,反倒学会了记账,学会了做生意。有幸脱籍后,不甘卑贱,在她的努力之下,将小小的赵氏茶庄做成了“江南第一”,在男权社会闯出自己的一小片天地。
即使流落东京,男主顾千帆多次承诺会给予她所有的帮助,但她还是在人员复杂的走马巷,另起炉灶。
她说:“女子贵自立,一旦想要依靠别人,就有了弱点。”
她说:“买定离手,落子无悔,我在哪,我的背后就是退路。”
她还说:“有恩还恩,有怨还怨,不记过往,只遵当时本心。”
赵盼儿不像不谙世事的宋引章,深知求人不如求己,一旦下定决心,就义无反顾走下去。因为是“脱籍从良”的商女,赵盼儿唯有自我接纳,才能清楚面对自己低下的社会地位,提前预设各种不利于自己的方案,从而在东京立足。
但优点亦是缺点,无论面对什么问题,盼儿总是宁愿自己承担,自己解决,凡事都希望能做到滴水不漏,毫无错处。即使遇到被行业封杀的困局,也不向男主寻求帮助。甚至在面对感情时,盼儿也总是冷静自持,甚至让三娘提醒自己,“无论什么时候都提醒我,一定要清醒,一定不能让他看不起我,我自己也不能看不起我自己。”
每每看到赵盼儿故作坚强的时候,她的这份过于要强,实际是“低自尊”和“低安全感”的表现。
太要强的孩子总是对自己有着极高的要求和期待,一旦期待无法达成,巨大的落差和无助感,就会让他们难以接受。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理科的副主任徐振雷教授,在总结多年的临床经验时发现,那些出现厌学、网瘾、自伤等现象的孩子,大部分正是小学时“要强”的学霸。
这些“要强”的孩子因为缺乏足够的安全感,不敢表现出自己的丝毫不完美,对未来的每一步其实都充满恐惧,始终生活得战战兢兢,步步为营,甚至不愿意和身边亲人分享苦痛。
唯有让孩子真正感受到自身价值,父母能给予孩子足够的底气,才能让孩子拥有安全感和自尊,去勇敢成为能够犯错、犯得了错、也敢于犯错的人。
正如顾千帆对盼儿说的:“物过刚则易折的道理,我希望你能够明白。”我们要允许孩子上蹿下跳,也要允许她疯狂玩闹,允许她肆意奔跑,也允许她痛快大哭,敢于肆意释放自己,追求所爱。
孙三娘其实是最令人心疼的一个角色。她为了给丈夫做生意攒够本金,从芊芊弱女子变成杀猪女屠户,杀猪卖茶担起了家庭的重担;她努力“鸡娃”,好不容易攒了半年的钱才把儿子送去读书,每天追着打着让儿子努力学习,没想到,最后却落得丈夫出轨,儿子不认娘。
万念俱灰之下,她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此时的她,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价值,丈夫和儿子就是她的全部,特别是儿子,寄托了她全部的希望,可难产生下的亲生儿子,却宁愿选择小三当娘。
但赵盼儿告诉孙三娘:“你叫孙三娘,又不只叫傅子方他娘。你为人仗义和善,做得一手好果子、好菜、好汤水。街坊邻居都知道你贤惠善良,乐善好施。”
即使孙三娘在“京漂”的过程中,逐渐找回自己的价值,发现自己做果子和菜肴的手艺是一绝,但正如招娣一语道破:“你总说以前逼着子方念书,是希望他也能中进士能当上官,这样你就能当上凤冠霞帔的太夫人了,可是靠儿子,不也是靠男人吗?”
很多女孩特别是开始恋爱后,很容易将自己的一切与对方绑定,遇到问题总是习惯性将责任归咎于自己身上,忽略了自己的价值,最后失去了自我。
但懂得自己价值的女孩,更能自尊自爱,她们更敢于追求独立自我,活得恣意潇洒,不畏惧困境,也不怕外界的声音。
如同饰演孙三娘的柳岩,她的经历可谓令人唏嘘。在最低落的时候,她也曾怀疑自我:“我应该是什么样子?你想象中的我应该是什么样子?”。
但现在的柳岩已经和真实的自我和解,她就像是本色出演孙三娘,但她又更清醒。柳岩曾在采访中说:“我更渴望自我的实现和自我的价值,”若是能够做到这一切,“我就是一个完整的、独立的、充满魅力的女性。”
也因此,她有了在《受益人》中的出色表现,有了“拼命三娘”的称号,也获得了观众的认可。
正如苏格拉底所说:“其实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关键在于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发掘和重用自己。”
孙三娘在经历了变故之后,也逐渐蜕变,不再妄自菲薄:“除了母亲的身份,我首先是个自主的人。”
当女孩能够看清自身价值,那她也将如同蜕变后的孙三娘,与自己和解,大胆追求自己的梦想,快意人生。
宋引章是典型的“养成系”角色,从一开始的乖巧女孩,整天做着依附他人脱籍的白日梦,到最后终于觉醒,独自制服沈如琢,寻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其实,正是不少“乖乖女”需要经历的成长之痛。
赵盼儿受宋引章姐姐的嘱托,将引章视为亲妹妹,细心照料,倍加呵护。宋引章在教坊司的时候,也只需弹琵琶不用过问世事,结果,宋引章虽成为了“江南第一琵琶手”,却也像极了我们身边那些从小听话的乖乖女,真伪不分,全然不懂人情世故。周舍和沈如琢的几句甜言蜜语,就能轻易让她深陷其中。
宋引章并不笨,其实在“京漂”的时候,往往赵盼儿的几句话,就可以轻易点醒她。但如三娘对盼儿指出:这些年,你把引章保护得太好了,她不是糊涂,她是不食人间烟火。
养女儿,不是养一只欢乐的金丝雀,让她成为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而应该让她看到这个世间的美好和丑恶,才能让她将来面对困境的时候,能够有自己的判断。不至于成为“遇事胆小怯懦,遇琴则沉稳有度”的宋娘子。
宋引章的“乖”,还在于她总是将自己置于弱者的位子,从而总将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
引章一心想要脱籍,但每一次都是想要依靠男人,却又所托非人。前有周舍,后有沈如琢,只要有人许诺可以帮她脱籍,便瞬间依附上去。“乖乖女”一般的她,即使被周舍欺凌,也只会隐忍,想不到自救的方法,给了周舍一次次变本加厉的机会。
我们的身边不乏这样乖巧的女孩,她们从小就被家长灌输“要温柔、要懂事、要听话、要像个女孩”,她们的独立思想和个性就这样被逐渐驯化抹去,最后变成了任人欺负的老好人,一味忍让的受害者,甘于奉献一生的牺牲者……
李玫瑾教授曾在一档节目中说道:“很多家庭都很努力把女孩子往大家闺秀的方向去培养,可是美好的女孩子,一旦遇见流氓就完全没有自我保护的能力。因为她从小时候受到的教育都是特别文明礼貌的,克己守礼的。”
幸而宋引章在和花魁张好好的交往以及一系列风波之后,终于成长了起来,不再是唯唯诺诺的“乖女孩”,而是有棱有角、可以独当一面的宋娘子。
“乖”不应该成为是否是好女孩的标签,女孩同样应该活得充满力量、有所锋芒。当内心有着坚定的自我,成熟的判断,敢于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样的女孩,才能直起腰板,不被欺负。
养育女儿,虽然我们无法给予她奢侈的物质条件,但作为父母,却能给她足够的支持和安全感,教会她独立生活和保护自己的能力,唯有这样,当她走上社会,才不会因为柔弱被欺凌,可以勇敢自信地面对生活中的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