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红时,她和倪萍并称为“央视的台柱子”,主持的《曲苑杂坛》更是伴随着几代人的记忆,
然而在鼎盛时期,节目却突然停播,而她也随之消失在了大众的视野。
对于她离开的原因众说纷纭,有人说是因为和相声大师姜昆的纠葛,揭露姜昆的丑闻被封杀了,也有人认为,她是年龄大了,想卸甲归田。
而当年她为何会和姜昆起争执?她的离开又是否因为姜昆,如今已离开荧幕十多年,70岁的她又生活的如何呢?
今年的这位主角,就是有着“央视名嘴”称号的汪文华,说起她的人生经历,堪称爽文小说女主逆袭记。
1955年,汪文华出生于河北,家境并不富裕,三岁那年的一场变故,让她们本就贫穷的生活,更加的雪上加霜,母亲意外瘫痪。
家中的劳动力全靠父亲一人承担,好在汪文华从小就很懂事,别人都在追求漂亮精致衣服时,她已经开始帮父亲分担家务了。
这段艰苦的岁月,养成了她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精神,生活虽贫瘠,但挡不住她对艺术的追求,自幼她便喜欢音乐,后还喜欢上了表演。
中学时的一次文艺汇演,还让她获得了武汉空军文工团的团长青睐,后来她成功进入文工团,成为了一名文艺兵。
刚进文工团时,她能力并不算突出,但从不缺自我突破的精神,开始尝试各种知识技能的学习。
工作上她吃苦耐劳,还很上进,从不抱怨苦,从不抱怨累,做事也很有干劲,
她的努力周围人都是看在眼里的,在她的不懈努力下,没多久,她成功跻身一线,成为了团中的骨干人物。
在团中立足后,她又喜欢上了评书和京韵大鼓这些富有时代古韵的技艺,为了能透彻的学习,她满心欢喜的找到了著名曲艺大师袁阔成。
但能拜在名师门下,可没有她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学艺并不是一件易事,光有天赋是不够的,还需要坚韧的耐磨力。
看到如此年轻的汪文华,再加上是女孩,害怕她吃不了这个苦,第一次拜师,她就被袁阔成拒绝了,但她并没有放弃拜师的决心。
可谓是三顾茅庐,此后经常去拜访他,没时间去就给他写信,
叙述自己对艺术的想法和追求,就这样日复一日,袁阔成最后被她真诚和求知若渴的态度给打动了。
成功收她为徒,汪文华也没有让老师失望,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刻苦训练,一遍又一遍的练嗓,只为发出更有京腔韵味的腔调。
在老师辛勤的教诲下,她的艺术才能更上一层楼,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她先是被调入空政文工团,后又被调入了中ji委工作。
中ji委人人羡慕的铁饭碗,汪文华却志不在此,早在文工团时,
她就想进入电视发展,为追求心中的梦想,1991年她放弃铁饭碗,进入央视,她的命运也因此再次被改写。
俗话说:“是金子到哪都会发光”,即便是所处人才济济的央视,她照样靠着自己的真才实学,闯出了一番天地。
创办了《曲苑杂坛》和《电视书场》两档节目,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汇集相声、魔术和杂技等多项文艺的《曲苑杂坛》。
节目火爆的背后,是汪文华用无数汗水的浇灌,可以说这档节目是由汪文华一手创办的,刚进入央视,汪文华就被委托这档节目的重任。
算上她才三个人,所以她是既当制片人,又要做主持,不管是策划,还是选题,又或是邀请嘉宾,都由她一手操办。
除此之外,舞台细节和灯光服饰这些琐碎的事情,也要她去做,与此同时,同行业的施压,不得不让她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创新。
终于在她的不断努力下,节目播出后大火,多元化的节目风格,深受荧幕前观众的喜爱,多年来,节目的收视一直稳居央视前列。
节目大火,随之汪文华这个掌舵人也有了不小的名气,但她却一直保持着虚心的态度,当别人夸赞她节目做的好时,她只会说是节目本身就好。
然而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有人喜欢,就有人不喜欢,例如姜昆,2005年一场研讨会上,
追求传统的姜昆对这种新颖的节目方式,进行了批判,在他看来,这种“杂”文化,不伦不类,误人子弟。
并因此和汪文华产生了理念冲突,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当时传统相声发展迫在眉睫,姜昆希望节目可以更侧重于发展相声。
但汪文华却并不认可他的观点,认为节目之所以爆火,就是它的多元性,节目的目的就是迎合大众的需求,如果单方面追求个人利益,是不妥的。
双方各执一词,谁也不肯退让,后来矛盾更是一触即发,汪文华直接公开称“姜昆走后门”,揭对方短处,此言一出,更是引发了轩然大波。
起初不少观众还是站她这边的,但揭短行为的确有些不妥,曾因此遭受了不小的骂声,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经历过这场风波后。
不管是节目,还是汪文华都消失在大众的视野,因为和姜昆曾有过过节,所以很多人一致认为,她的离开是遭遇了姜昆的封杀。
但也有一部人反对,认为播出多年的节目,怎么会仅凭借姜昆的一己之力就消失了呢,而且汪文华的身份并不是只有主持和制片。
她还是女儿、妻子和母亲,因工作原因,她和丈夫长期分居多年,对家庭缺少的陪伴,再加上飞速发展的时代,想要节目屹立不倒,也伴随着很多压力。
即便是很努力的做节目,但跟随不上时代的潮流,节目也随时会被人们撇弃,
虽然退居了央视的舞台,但她并没有因突如其来的变故所达到,反而一直坚守在文艺圈中。
创办中华曲艺社,继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还在老年大学教授评书和京剧。
除了对艺术的弘扬外,她还做起了公益,资助贫困儿童,最主要的是,她陪伴家人的事件也变多了,结束了和丈夫的异地。
如今已70岁的她,头发白了不少,老了不少但精神头依旧十足,虽不再出现在舞台,但经常可以在公益事业中看到她的身影。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汪文华
深圳晚报——汪文华:不求乱鼓掌
搜狐娱乐——汪文华高调回应姜昆:为个人树碑立传?没门
中国新闻网——中国“金话筒”主持人汪文华:乡村振兴更需要文化振兴
《曲苑杂坛》主持人汪文华.搜狐娱乐频道 [引用日期2024-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