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孩子就该被欺负吗?当儿子遭遇校园霸凌,我第一时间这样做…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不列颠恩典之家 (id: gh_41459d845a5f)

文丨佳佳    编丨kk

“校园霸凌”问题长久以来是一个棘手的话题,无论在中国还是英国,都牵动着孩子、家庭、学校、社会敏感的神经。

要不要写这篇,之前有过一丝犹豫。但当我的孩子亲历其中,我的胸中好像一直被难以明说的情绪堵着,选择勇敢地直面才能体会坚决抵制“校园霸凌”的困难与决心

写作五千字的意义,在于勉励有同样“校园霸凌”困扰的孩子和家长,勇敢地站起来,相信“邪不压正”,相信借着上天赐予的勇气,我们的孩子至终可以走出“校园霸凌”的阴影,不再焦虑和惧怕,不再受到困扰,迎向光明。

三月初的一个周一,桥桥如同往常一样在16:04左右放学回家。

他按了门铃,我从厨房匆匆跑出来开门,“good day?(今天过得好吗?)”这是每天他放学回家,我问他的问题。如果今天过得很愉快,他就会腼腆地微笑点点头,干脆利落地用中文回答:“很好!”然后迅速换了鞋,喝口水,就马上上楼开始做作业,一点儿都不需要催的那种。

但那天回家,他没有回答我“很好”,他只是“嗯”了一声,就低头进了门。

做妈妈的,好像天然就是有种超能第六感。我觉得他今天肯定有什么事儿……我想起我妈说我中学时,她也是能够特别迅速地就从我回家进门的状态就判断我那天在学校里过得好不好。

桥桥进门后去了厨房,打开冰箱,拿了牛奶准备喝。我“尾随”他一起进了厨房,问他:“是不是有什么事情?”

他淡淡地用英语说了一句:“i don’t want to talk about it.”(我不是很想谈。)

“明白。你先去做作业吧。如果需要沟通的话,随时来厨房找我。”

我现在已经学“乖”了,如果孩子暂时有情绪不想聊,一定要给他这个空间,不要紧追不舍,等他想聊的时候自然会来找我们。

晚饭后,桥桥的情绪还是不太高涨,但他那晚正好有足球训练,匆匆扒拉几口就赶去训练了。等再回来的时候,妹妹已经睡了,弟弟在房间里阅读。我问他足球训练得好不好。他摇摇头:“今天训练得不好,因为我心情不好,所以不在状态。”

然后,桥桥没绷住,开始啜泣起来。

他说自己今天在学校的足球课被欺负了。

我让情绪激动的桥桥平复一下,然后他大致向我描述了事件整个发生的过程:

下午的足球课上,八年级的男生被分成ab两队分别踢比赛,a队有两位老师在做裁判/边裁,b队只有一个体育老师w,踢到一半的时候,出于某种原因,w老师要去开个会,于是他转身对b队的孩子们说:“i trust you guys will be sensible, right?(我相信你们肯定能好好踢的吧!)”
w老师“嘱咐”完,便将b队近20个男孩留在球场,自己离开了
噩梦就此开始。
一开始,有三个男孩h、a、j在踢球时动作幅度有点大,甚至有故意犯规行为,这在踢足球时也很常见,桥桥并不在意。
但当桥桥进球以后,这三个男孩似乎受到某种冒犯似的,开始针对桥,其中两个故意把桥推倒在地。桥桥叫他们走开,可他们非但没有停止,反而变本加厉,在桥桥准备踢点球时屡次将他的球踢飞,让他没法踢。
那时,桥已经很愤怒了,他快速抡起一脚却把点球踢飞了,结果三个男孩中的另一个就跑到桥桥面前,开始用极其难听的脏话辱骂桥桥和我(应该可以肯定的就是骂娘的脏话),并且做着带有性暗示的不雅手势对着桥。桥叫他们走开,但他们仍然继续挑衅。后来这几个男孩踢进了点球,他们就又跑到桥桥面前转圈向他炫耀,并最终把桥再一次推倒在地上,嘻嘻哈哈说说笑笑的,便扬长而去。

我不知道当时桥桥是什么状态,有没有哭,心里有没有恨……但我完全可以想象那种屈辱、愤怒和委屈。(甚至如今当我用文字把它描述出来的时候,我的手指都在不自觉地颤抖。)

事件发生的时候b队没有任何老师在监管,更可悲的是,在场的另外十几个男孩,没有一个人勇敢地站出来制止那样的恶行。

而我可以毫不犹豫地说,如果桥桥是其中的旁观者,他一定会站出来制止。我们对他一贯的家庭教育就是帮助弱者——“你手若有行善的力量,不可推辞,就当向那应得的人施行。”

更过分的事情还在持续……下课后,那些男孩回到教室,居然开始“恶人先告状”——妄称是桥桥先挑起的事端,最后还联合其他同学篡改了整个事件。

听完桥的叙述,我内心很气愤,并敏感地意识到下午发生的事情已经构成了霸凌:其中有肢体上的碰触、有故意地挑衅和为难,还有言语上的侮辱及造谣诽谤。

桥桥仍啜泣不止,他说:“我最难受的就是他们还骂你,妈妈。他们用很脏的话侮辱你!

我抱着桥桥的头,对他说:“i don’t care whatever they say but i know you are super upset.”(他们说什么我一点儿都不在乎,但我知道你肯定很难受)。

那天david正好在出差。(可能因为他出差太频繁的缘故吧,我总觉得很多重要的事件——好的坏的,他都没参与、没见证到,比如上次演出《奥利弗》的奇妙生病经历,再比如这次的霸凌事件。)

第一时间,我和桥桥就给人在巴黎的david打了电话。我非常果断地对david说:“我们需要第一时间将这个霸凌事件举报给学校。最好今晚就发邮件。

那时已快接近晚上十点了,我对桥桥说:“桥桥,很抱歉现在有点晚了,但我需要你自己把今天下午的经历完完全全有条理地写下来,时间、地点、人名、他们做了什么,做到了什么程度,你是什么样的感受,周围人的反映如何,越详细越好。等你写好了,你就去睡,剩下的邮件我和daddy会来写。”

能看出桥稍微有点儿犹豫:“我们举报他们,会不会被报复?”说实话,我心里也不是没有一丝犹疑,但难道因为惧怕,就要对黑暗势力低头吗?

不,绝不!我们要以最有力地回击对校园霸凌说“不”!

回忆霸凌的细节,让桥桥非常痛苦,他并不情愿,几乎是含着泪写下了上面的叙述。(说实话,我的内心也在流泪。)

我对他说:“我知道你不愿意回忆这些不愉快的经历,不愿意再次去想让你受到伤害的事情,但如果要让恶行得以制止,恐怕这就是你必须要做的事情。来,我们一起祷告,求主给你力量,平复心情,把情况如实地写下来。也求主保护我们。‘公义的日头,但向你们敬畏我名的人必有公义的日头出现,其光线有医治之能。’”

等桥桥睡去,david和我很快拟好了邮件,发送给了学校主管学生纪律和校园安全的副校长mr. y。

邮件虽然发出去了,但我心里却翻江倒海般睡不着,既有愤懑,也有对桥桥的心疼。

平心而论,这个孩子来英国不到三年的时间,收获成长了很多很多,但这方面的“苦其心志”也没少受:

七年级一进中学就被九年级的学生屡次欺负,有一次甚至在餐厅外的楼梯转角处被推下楼梯,险些骨折;
历史课上角色扮演因抽到做国王而被心理不平衡的学生围攻;
因曾保护另一个长得特别矮小的同学而被报复;
电脑课上被捉弄,做的编程作业被其他孩子一键删除;
在社交网络上,同学多次恶意散布关于他的不实信息,骂他是只会学习的书呆子,并无数次被踢出同学自己组的各种小群……

桥桥在自己的年级中无疑是相对突出的——

学业全a;活动积极:唱歌、弹琴、作曲、演戏、军训、辩论,处处有他的身影——可以说是同龄人中佼佼者,这也没什么好避讳的,因为他所得到的成就都是凭借自己的刻苦努力,而他所拥有的才能全都来自于天上爸爸的恩赐。

但他却并不受同学待见,这也毫不意外。

一来他不玩电子游戏;
二来他从不骂脏话,从不参与任何霸凌行动,耍不来滑头,玩不来心机,刚正耿直,甚至有时有点儿“愣头青”的感觉;
三来他是老师眼中的模范学生,几乎所有好事都落在了他的头上,如此一来也就成了同学的“眼中钉”。

坚持真理是要付出代价的,这样“出淤泥而不染”的特质遭致了同龄人的唾弃——因为我正直、勇敢、有阅读量,所以就活该被欺负吗?

桥桥和这些欺负他的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几乎没有什么交集,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但不可否认,就算没有交集,或多或少,那些欺负他的孩子里也有羡慕嫉妒恨的成分吧——这不就是人性吗?”

虽然被霸凌让孩子的身心灵都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但我们也常常这样劝勉桥桥:“遇上这样的事,当然很让人难过和困扰,但也要想到这一定是想要教会我什么?”

世俗的心灵鸡汤可能会这样写:凡事发生,必有利于我。而我们知道:“在患难中也是欢欢喜喜的,因为知道患难生忍耐,忍耐生老练,老练生盼望,盼望不至于羞耻。”

桥桥所在的学校是当地最好的私立中学之一,这些霸凌事件听上去耸人听闻,难道是学校监管不力吗?

校园霸凌几乎是每一所学校都会存在的魔鬼,无孔不入地游荡着,如同吼叫的狮子,遍地游行,寻找可吞吃的人——它比我们所认知的程度要更普遍、更隐秘、更狡猾、更危险

根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21年的报告显示(我想找更新的数据,却没有官方的公布资料),约有32.5%的中小学生曾遭遇不同程度的校园霸凌(包括言语、肢体等形式)。
令人惊讶的是,英国学校的数据也几乎如出一辙:据2023年三月的不完全统计,154万年龄在10-15岁的孩子中就有34.9%遭遇过亲身的霸凌行为,另外有19.1%的孩子遭遇到网络霸凌。

作为家长,我们真的认识“校园霸凌”吗?

以下描述来自deepseek,校园霸凌的四种基本形态、特点及所带来的影响:

身体霸凌(physical bullying)——通过肢体动作直接伤害他人或破坏财物,如殴打、推搡、踢踹、抢夺或毁坏物品等。行为外显,容易察觉,但施暴者可能威胁受害者隐瞒。所带来的影响会导致受害人身体损伤,并引发恐惧、焦虑等心理问题;
言语霸凌(verbal bullying)——通过语言攻击他人,包括辱骂、嘲讽、起侮辱性绰号、散布谣言、恶意玩笑等。这种霸凌的隐蔽性较强,但伤害持久,尤其容易针对外貌、能力、家庭背景等弱点。所带来的影响是损害自尊心,长期可能导致抑郁或自我认同障碍。
社交霸凌(social bullying)——通过孤立、排挤、散布谣言、操纵人际关系等方式破坏受害者的社交关系。常见于女生群体,行为隐蔽,不易被教师或家长察觉。所带来的影响会导致受害者感到孤独、无助,甚至引发社交恐惧。
网络霸凌(cyberbullying)——通过社交媒体、短信、论坛等平台进行恶意攻击,如发布羞辱性内容、人身威胁、泄露隐私等。匿名性高、传播速度快,并形成全天候24小时的持续骚扰。受害者难以逃避,心理压力大,严重时可能导致自残或自杀倾向。

校园霸凌的形式也在不断升级。其中尤其是“网络霸凌”成为了家长的盲区——因为现代青少年玩的那些社交软件,大多数家长是不用的。(facebook, instagram, whatsapp青少年都不玩的,目前比较火的就是tiktok和snapchat,这两款我和david都不用,桥也没有tiktok,但snapchat是目前校园通行的聊天软件。)

很多影视剧比如电影《少年的你》、韩剧《黑暗荣耀》也在大力宣传并提高大众对于“校园霸凌”的认知。

最近有一部爆火的四集英剧《少年混沌时》(adolescence),则聚焦了由网络霸凌带来的青少年犯罪问题——剧中13岁的男主角因不堪网络霸凌的困扰,最终拿起刀刺向了对他施暴的女生。

最近有一部奈飞netflix出品的爆火四集英剧《少年混沌时》(adolescence),就聚焦了由网络霸凌带来的青少年犯罪问题。

这部英剧引起了英国教育界广泛的讨论,连英国首相斯塔默在最近的发言中都鼓励所有的家长、老师和孩子去应该去看这部电视剧(当然,他的这番言论也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最近david和我刚看完《少年混沌时》。有时间的话,我觉得不妨可以看一下这部英剧,所有的镜头都是一镜到底的长镜头,情节甚至有些沉闷,但其中所让人思考的校园霸凌问题却发人深省。

令人欣慰的是,举报邮件发出后的第二天一大早就收到了副校长的回复。

在邮件中副校长承诺一定会第一时间调查此事,并及时反馈给我们。

我也在回复的邮件里再次声明了对于孩子遭受到校园霸凌的不满,以及一个关键:老师的离场。体育课上,老师擅自离开,现场没有监管,一群男生一起踢球,无异于没有裁判来维持秩序,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是显然易见的。

在经过调查之后,三个孩子均承认了对桥桥有肢体上的冒犯,却不愿承认在言语上也进行了霸凌,而现场因为没有人证(可悲啊,在场的十几个孩子没人愿意作证),于是这一条就没被列作霸凌的证据。

三个孩子其中有两个受到了处分。桥桥很硬气地对副校长说:“我不需要他们的道歉,因为我知道他们就算说对不起,也绝对不是真诚的。”

事后,我们和桥桥的聊天中也再次鼓励他不要受到此事的影响,并赐他一句话语:“你要逃避少年的私欲,同那清心祷告主的人追求公义、信德、爱心、和平。”

“逃避”并非是懦弱的象征,有时勇气并不一定要用“正面硬刚”的方式表现出来。

反之,勇气可以借着因秉持公义的原则而做出主动的逃避而表达出来:约瑟逃避波提乏妻子的诱惑;罗得带着家人逃出所多玛和蛾摩拉城;早期的基督徒在耶路撒冷于公元70年遭受毁灭之前逃出该城——这些都是上帝手下顺服的忠仆凭着勇气逃避危险的好例证。

事件发生两天后,桥桥所在的年级组长mr. c给我打电话,专门为了此事再次表示歉意,也告诉我他们已经对缺席的老师也进行了训诫,但他最后还告诉我一个细节,就是桥桥当时在叙述事件的时候“漏掉”了一个信息:他被那几个男孩推倒在地站起来后,他也向其中的一人踢了一脚。

mr. c说:“我理解他当时的愤慨,但下次希望他还是能更冷静地处理。”

我的内心却不禁为“这一脚”叫好。

愿更多的孩子懂得如何保护自己,愿更多的孩子远离校园霸凌的困扰。

但如果可以的话,我愿世上永无“这一脚”。

不知道这一天能不能等到,但无论如何,先勇敢地对校园霸凌说“不!”开始。

作者招募&投稿 | tbeducation@daznet.cn

提供内容线索 | 微信:waitan2022

转载&合作 | 微信:waitan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