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头硬,道理才会有人听

之前我看过一个健身房的广告很有意思,那广告词是这样写的:


你读书是为了心平气和跟傻子说话,健身是让傻子心平气和跟你说话。


当然了,傻子这个词其实没什么“攻击性”,所以换成其他形容愚蠢,卑鄙,尖酸刻薄的词其实也说得通,这句话的字面意思其实很好理解,而作为一个既读书又健身的人,我认为这句话其实还有另外一层意思,


健身的目的,是让那些愚蠢卑鄙之人看到你,让他们意识到如果敢冒犯你就会付出代价,所以他们才会选择用心平气和的方式跟你说话,这是一种规避风险的表现。


而读书的意义,则是意识到那些愚蠢卑鄙之人的无礼行为,是一种不需要让自己浪费时间思考其行为意义的事情,而这,则是一种无视价值的表现。


在我们这个世道,很多人不是不相信读书的意义,而是因为见过太多“读书解决不了的问题”,所以他们更愿意让那些愚蠢卑鄙之人明白,


如果真的有人要付出代价的话,


那么付出代价的,就必须是他们。



读书也好健身也罢,真遇到事了,遇到那些避无可避的麻烦事,说到底都不会有真正两全的解决办法。


读书的遇到了事,在脑海中选择心平气和的结果就是,事过去了,心过不去。


健身的遇到了麻烦,真动手输赢都有代价,躺着的难受,站着的也难受。


人活着,总归要付出代价,无非是付出的是多是少,付出的东西是能接受与不能接受。


这就导致了人们宁肯站着后悔,也不在心里受罪,为什么?


因为心里受罪的地方,太多了。


忍这个字,几乎贯穿了大多数普通人的一生,忍这个字,有太多的时候需要嚼烂了嚼碎了往肚子里咽,忍无可忍爆发出来的结果,痛快是痛快了,但往往也会伴随着爆发之后的代价。


要说“对错”,站着说话的人永远不会认为自己是错的,而那些坐着说“无所谓”的人,心里的对错也不会说,因为他们知道,说了也不会有好结果,


与其说了惹麻烦,不如不说,静观其变。


所以,人与人之间,忍与忍之间,往往也存在着这种微妙的制衡关系。


读书也好,健身也罢,本身也不是为了对付那些卑鄙之人,龌龊之事所学会的本事,只不过在如今这个世道,光是脑子里明白往往是不够的,态度上,尤其是外在的态度上也要有所表示,


脑子里的东西重要,外在的东西也重要。


诚然,这样会让人活得很累,毕竟脑子里的东西不只是读书,外在的东西也并非只有强身健体这么简单,所以手脑并用,言行合一,才会让一些问题的处理上有着更具优势的答案,


一双手,攥紧拳头能办明白的事,松开手掌与他人相握是不是也能办明白,


这个,靠的就不是拳头,而是脑子了。




拳头硬,道理才会有人听,道理讲的符合逻辑,道理说的符合实际,


拳头能硬也能软,一张一弛,一思一想之间,


对付的是世道,压制的是卑鄙,


盘算的是出路,


一巴掌打过去的,也不仅仅是那些冒犯自己的愚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