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定居新西兰的顾城,用一根绳子结束自己的生命,在那之前,他亲手将陪伴自己半生的妻子杀掉。被他留下的,只有他那年仅5岁的儿子。
这个儿子一度让他极其厌恶,顾城面对儿子,也很少有好脸色。不过说来奇妙,被他厌恶的儿子,最终却长成了他最希望儿子活成的样子。
顾城为什么会亲手杀掉自己的妻子?他的儿子现在又过着怎样的生活?
如果要说顾城的一辈子,那就不能只说他的诗,也不能只说他的文学情怀,围绕着他的解不开的两个字,其实是执着。
执着是个中性词,放在某些人的身上,可能指代的是坚持追求梦想的美好品质。但是放在顾城的身上,这个中性词却变成了一个贬义词。
因为执着,顾城伤害了最爱他的人,也伤害了他自己。
年轻时候的顾城,在追求爱情的道路上就非常执着。他和一个名叫谢烨的漂亮姑娘一见钟情,从那之后,就对谢烨展开了不懈的追求。
可是他的思想有时候太过极端,而且他的家庭条件并不算顶顶好,再加上他时常表现出疯疯癫癫的样子,让谢烨的家人非常不放心,于是他们两人的爱情受到了来自家庭的阻挠。
为了打动谢烨的家人,顾城风雨无阻,在谢家门外生活了好几年,用自己的执着,娶回了自己心爱的姑娘。
可是这份执着,却并没有为他们这段终成眷属的感情带来好的结果。
结婚之后,顾城对于爱情纯粹度的执着越来越高,他的控制欲很强,而且有着相当偏激的大男子主义,试图掌控谢烨的每分每秒。
每一天,谢烨做了什么,说了哪些话,遇到了怎样的人,其中有哪些是陌生人,这些事情,谢烨都需要事无巨细的向他汇报。但凡有一点隐瞒,顾城在家里可能就会大发雷霆,随手乱甩东西。
他要求妻子对他100%的忠诚,这不仅仅体现在对婚姻和爱情的忠诚上,更体现在他对谢烨时间的掌控欲上。
他要求谢烨放弃自己的事业和私人生活,围着他打转,为他收拾诗集,为他处理出版工作,把白天的每一分钟都花在他的身上。
这份执着太过于夸张,以至于两人的儿子出生之后,顾城甚至对儿子产生了一种厌恶的心理。
他认为儿子分走了谢烨作为母亲的时间,给谢烨强加了本不该出现在她生命当中的枷锁。
他和儿子,他们这对亲生父子,好像一瞬间成为了竞争对手,在共同争夺这个家庭女主人的时间和注意力。
为了成为这场竞赛当中的胜利者,顾城不顾家人的反对,强行将儿子送到亲戚的家里抚养。 可以说,在儿子的成长阶段,他并没有起到太多父亲的作用,也没有承担任何应该承担的责任。
在儿子幼小的记忆当中,父亲这个形象是模糊的。
然而顾城本人又是个十足的双标怪,他要求妻子对自己忠诚,绝对赤诚,可他自己却对婚姻不忠。
在和妻子的婚姻存续期间,顾城遇到了一个更加年轻漂亮的女粉丝。这位女粉丝非常仰慕顾城的才华,一谈到他的诗便是赞不绝口,而且有很多想法都能和他产生某种思想共鸣。
他觉得自己遇到了红颜知己,那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灵魂伴侣,但他又舍不得放弃和妻子维持多年的婚姻,所以就想左拥右抱,像古时候的皇帝一样尊贵。
谢烨知道了他的事情,想过离开,但不被顾城允许。她已经失去了生活的自由,命运给她戴上了镣铐,唯一的钥匙,可能就在顾城的手上。
于是,她只能像一个麻木的行尸走肉一样,机械地维持着这段婚姻,不再计较爱情的多少,也不再计较顾城的背叛。
她甚至主动邀请第三者来到自己的家中,和他们一同生活。
谢烨顾城与英儿(右一)
这样的事情在正常的婚姻关系中是难以想象的,但是第三者的出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对于谢烨而言,大概算是一种解脱。
如果把顾城的控制欲比作100分,那么从前,这100分全部都会施加到她的身上。
但自从第三者出现,这位年轻漂亮的姑娘就分走了30分,40分,甚至更多的部分,这也让谢烨感受到了莫名的轻松。
然而第三者最终也忍受不了顾城偏激的性格,选择和另一个让自己心生好感的男人离开。这样的行为,在顾城眼中等于背叛。
失去了红颜知己之后,顾城只能紧紧抓牢唯一的妻子。
可这个时候,妻子也对他失望了,谢烨也想要离开。在察觉到谢烨的意图之后,1993年,顾城用利器将谢烨砍死,然后用一根绳子了结了自己。
当时他们生活在新西兰,一个陌生的国度,他们夫妻俩去世之后,年仅5岁的儿子便失去了依靠。
不过儿子对此倒是没有感到太过悲伤,因为他很少生活在父母身边,所以对父母的记忆都很模糊,很片面。
姑姑远道而来,将孩子接到了自己的身边抚养,力求让孩子生活的像个正常人,不受到父亲偏激性格的影响。
所以这孩子在成年之前都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大诗人顾城,自己的父母,有过一段悲剧般的婚姻。
顾城大概也意识到自己人生的失败,所以希望儿子活得不要像他自己。
如他所愿,儿子是个正常人,没有跑偏的性格,没有极端的思想,成长轨迹可以说是按部就班,正常读书,正常工作,组建家庭,过着安稳幸福的生活。
据悉,顾城的儿子现在仍然生活在新西兰,已经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也常年生活在华人圈子里,并且还很混得开。
他没有从事文学艺术相关的工作,而是一个典型的理工男,工作也很稳定,职业之路大概能看到光明的前程。顾城如果看到儿子现在的样子,想来应该也会是欣慰的吧。
参考资料:
[1]梅文英.关于顾城的死[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04):35-36.
[1]谢际春.李英走了,顾城三角恋再回首[J].婚姻与家庭(婚姻情感版),2014,(10):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