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上台后,美欧关系就出现大幅转变,俄乌问题上,美方“背刺”欧洲转向俄罗斯,这次特朗普对等关税的大棒,也分毫不差地挥到了欧盟的头上。
眼看美方步步紧逼,欧盟成员国也迅速行动,为寻找应对措施召开了全体会议。当天,欧委会想出的办法是,对一部分美国进口的产品征收25%的关税,并向美方提议美欧互免工业品关税。同时和美方进行谈判,敦促美方取消关税。
当下,虽说具体如何反制欧盟内部还是没有统一意见。但是欧盟各个成员国一定程度上都做出了让步。
(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
然而,欧盟方面的退让,并没能获得特朗普的认可。贪心的特朗普再次向欧盟提出要求,除非欧盟大量购买美国商品,否则工业产品关税豁免的提案“行不通”,欧盟方面的提议,也不足以让美方取消关税。
对美“下跪”无果后,一向骄傲的冯德莱恩也撑不住了,终于低下高昂的头颅,一通电话打来了中国。
在和中方通话中,冯德莱恩主动表示,欧盟始终高度重视中欧关系发展,当下美国关税措施严重冲击了国际贸易体系,也对中欧以及其他国家带来了严重影响。在这样的形势之下,中欧必须要保持稳定关系。
冯德莱恩还强调,欧盟方面希望能在合适的时机,举行中欧领导人会晤,共同庆祝中欧建交50周年。
同时,其还当场向中方做出承诺,称欧盟愿意和中方一起,深化在各领域的互利合作,维护多边贸易体系,毕竟这才符合中欧和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
对于欧盟来讲,之所以扭头找上中方,主要有两点原因。
首先就是现在的形势不容其彻底对美服软。
当下特朗普对欧盟商品加征的20%关税,已经直接打击了欧盟汽车、制药和农产品等关键领域。拿德国汽车来举例,若是关税战升级,将导致欧盟每年损失850亿欧元的出口额。再加上欧盟单一市场依赖成员国之间的供应链整合,若是一味地对美服软,将导致欧洲内部产业外流,加剧失业率上升。
(特朗普)
此外,欧盟内部对华态度虽然存在分歧,但是在对美关税问题上高度一致,若是在这个时候向美方妥协,可能引发法国、德国等工业强国的强烈反对,甚至激化民粹主义情绪,同时也会被视为是牺牲民众利益,届时将损害执政党的支持率。
其次,深化和中国的合作,也是欧盟应对美国单边主义压力的策略性调整。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市场容量庞大,欧盟通过深化与中国的合作,可分散对美出口依赖,缓解关税冲击带来的经济压力。中欧若能重启电动汽车反补贴谈判,并扩大农产品、绿色技术等领域的合作,将为欧盟企业开拓新增长点。
同时,中国对高端制造、绿色能源等领域的旺盛需求,与欧盟的技术优势高度契合。过去欧盟在汽车、机械设备、医药等领域对华出口持续增长,去年一年中欧贸易额已经达到了7858亿美元,中国市场已成为欧盟企业的重要收入来源。在这样的背景下,进一步深化合作有助于欧盟企业进一步拓展中国市场份额,弥补对美贸易损失。
最重要的是,通过向中国靠拢,欧盟也能向美国释放“美方并非欧盟唯一选择”的信号,增加与美国谈判的筹码,迫使美国在后续谈判中让步,以避免完全孤立。
总之,欧盟深化与中国的合作,既是应对美国关税压力的应急之策,也是推动长期战略自主的关键布局。未来,若美国持续施压,中欧合作可能进一步扩展至金融、安全等领域,形成更紧密的“非美联盟”,重构多极化贸易体系。
(中欧合作互利共赢)
而站在中方的角度来看,与欧盟深化合作,也可为中方带来多方面的战略利益。
在经济层面。美国加征关税导致中国对美出口受阻,而欧盟作为全球第二大单一市场,有能力为中国提供关键的替代出口目的地。
在政治领域,若是中欧共同反对美国单边主义,联合推动wto改革,将增强中国在全球贸易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削弱美国“关税武器”的合法性。同时,通过加强与欧盟的合作,中国在新疆、南海等问题上的国际舆论压力得以部分对冲,同时借助欧洲平衡美国“印太战略”的围堵。
在供应链领域,中欧联手将使得彼此都减少对美国技术的依赖,形成“欧洲设计+中国制造”的新型分工模式,提升双方的抗风险能力。
综上所述,中欧合作将使中国在经济上获得市场与技术红利,政治上构建“非美联盟”支点,技术上加速关键领域突破,金融上削弱美元霸权,最终形成对美国遏制政策的系统性破局。这一进程不仅缓解短期关税冲击,更在长期重塑全球化2.0时代中国的新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