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以后,全是离别

2025年03月21日22:10:47 情感 5191

作家白先勇讲过自己的经历。

中年之际,他相继经历了父亲去世、挚友离去等种种苦厄无常,为此一度悲痛欲绝。

直到多年后,他才渐渐懂得,离别便是人生常态。

走过半场,才发现人与人的关系,没有永远。

纵使你再不舍、再不愿,也无法阻止命运的安排。

人活着,就要学会接受离别。

01

  • 父母的离开,是我们一生的潮湿。

前几天,春节结束,我回合肥临行之际,父母忙翻了天。

一遍遍清点我的行李,后备箱更是塞得满满当当。

他们舍不得吃的东西,却在我离开时,一股脑都塞给了我。

父亲一直没说话,而一旁的母亲抹着眼泪问我能不能再待几天。

我想了想身上背着的房贷,只能无奈摇摇头。

可看着他们花白的头发,佝偻的背影,我还是忍不住红了眼。

人到中年,跟父母见一面少一面。

我们常说来日方长,可时光如指缝流沙般,不知不觉就见了底。

父母也在日复一日的等待中,白了头发,弯了腰。

等到一切都无法弥补时,才发现父母的离开,成了我们一生的潮湿。

去年,我去参加一位朋友父亲的葬礼。

一向稳重的朋友,蹲在角落里哭得像个孩子。

我嘴上说着节哀顺变,自己的眼泪却也抑制不住掉下来。

还记得国学大师季羡林,自小离家求学,与父母聚少离多。

后来,母亲忽然去世,他从北京赶回老家,却只看到一口黑魆魆的棺材。

他在自己的散文《永久的悔》中写道:

“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

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

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待在母亲身边。”

年少时,我们牵着父母的手,慢慢回家;

长大后,我们松开父母的手,去奔赴远方。

都说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中年以后,才知道这人生路,最后只剩孤身一人。

中年以后,全是离别 - 天天要闻

02

  • 朋友的离开,是心照不宣的退场。

丰子恺先生说:

小时候总以为,成为朋友就永远是朋友。

长大后才明白,人与人之间,哪来什么永远,能陪伴彼此走上一段路,就已经是温暖。

成年人的世界,从没有永远一说。

作家张小娴上大学时,有一个关系要好的同学。

两人很聊得来,做什么事都要约在一起,几乎形影不离。

可随着大学毕业,同学去了英国学设计,成了著名的首饰设计师;

她则留在了国内继续攻读文学,几年后,也成了知名的畅销书作家。

尽管两人的事业各有成就,但也渐渐失去了联系。

后来有次偶然的机会,她在香港遇见了那位朋友。

她在原地犹豫了很久,还是没有叫住对方,只眼睁睁地看着那个身影再次消失在了人海。

张小娴笑着说,和对方已经生疏了,再次寒暄,只会给彼此徒增尴尬,不如就这样沉默着告别。

年岁越长,就越认同一句话:

人间枝头,各自乘流;各有渡口,各有归舟。

距离的改变、境遇的不同,都会导致原本相熟的两个人逐渐失去交集。

相伴是幸运,散伙也是常态。

即使关系再好,也逃不掉分道扬镳的结局。

吴孟达周星驰搭档过十二年,是当之无愧的最佳拍档。

但自从《少林足球》以后,两人就再也没有合作过。

一次,在《十三邀》中,吴孟达被问及与周星驰的昔日友情时,他说:

“我跟他很熟,互相了解很深。我们超有默契,一个眼神就知道对方想的是什么。”

主持人许知远问他,失去了这段友情,会不会感到遗憾。

吴孟达叹了口气,说:

“不管怎么样,相识一场,缘分都不容易。”

两人明明熬过了彼此最艰难的时期,却在功成名就之后,一个向左,一个向右。

电影《重庆森林》中,有这样一段台词: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什么东西上面都有日期。

秋刀鱼会过期,肉罐头也会过期,连保鲜纸都会过期。

食物有保质期,而人与人的感情,也有保质期。

并不是说当初的情分不够真,而是有些人,注定只能陪你走一程。

缘起时满心欢喜,缘尽时体面结束,不动声色地静静退场,故事便是圆满。

中年以后,全是离别 - 天天要闻

03

  • 子女的离开,是父母心甘情愿地放手。

演员黄磊,一直是出了名的女儿奴。

黄多多12岁那年,第一次站上舞台,饰演话剧《水中之书》中的女主角。

演出时,黄磊却一反常态地没有给女儿捧场。

后来,他在网上发文:

“我怕看到站在不远处舞台灯光下的她,突然想到她已长大,想到她即将渐行渐远,想到她已经是一个独立而勇敢的小姑娘,我怕这份惊喜来得太快太突然,我还没有准备好。

我摆脱不了对孩子那种特殊的依恋式的柔软的爱,但父母对孩子的爱总归是要割舍、放弃、离开。”

这世间,所有的爱都指向团聚,唯独父母的爱指向别离。

孩子总有长大的一天,迟早会跟我们分别。

作为父母,只能远远地目送一程又一程。

不挽留、不拖累,便是我们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余光中作为知名学者,常常在各地讲学,与家人也是聚少离多。

后来,他和妻子回到台湾定居,四个女儿却已各奔东西。

大女儿在美国学习艺术史,毕业后留在国外成家立业。

二女儿去了英国攻读诗歌,一去便是多年。

三女儿先回台湾任教,后去比利时做市场研究。

四女儿在法国学了五年法文和广告设计,最后在温哥华长住。

过去亲密无间的一家人,却分居五地,连思念都有了时差。

每天吃完晚饭,他跟妻子就会守在电视机前紧盯着天气预报。

听见播报:温哥华还在零下,暴风雪袭击了纽约,曼彻斯特比伦敦更冷……

老两口牵挂不已,只能拿起电话嘘寒问暖。

即使心里再挂念,他们也绝口不提要女儿们回到身边。

听过一句话: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无论多不舍,都请微笑着放手,并在心里默默祈祷和祝福。

这种离别,或许就是中年人最心甘情愿的一次放手。

中年以后,全是离别 - 天天要闻

年轻时不知什么叫离别,总以为见面很容易,不懂得珍惜。

人过中年,回头一看,才发现与亲朋,早已渐行渐远。

哪有谁可以永远陪着谁,朋友一场、父母子女一场,最后都会散场。

亲密无间的好友,也有了各自的圈子,成为两条不相交的平行线;

两鬓斑白的父母,离人生的终点越来越近;

日渐长大的孩子,也离开怀抱,奔向自己刚开始的新人生,一如我们当初那样。

到了一定年纪,终于意识到相逢不易,相守太难,离别是常态。

坦然接受生命里的离别,便是对所有关系最好的交代。

点个赞吧,与朋友们共勉。

情感分类资讯推荐

我对朋友吝啬消费观的鄙视,藏着自己内心深处的秘密 - 天天要闻

我对朋友吝啬消费观的鄙视,藏着自己内心深处的秘密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受:看到身边朋友在消费时斤斤计较,买瓶水都要货比三家,心里就忍不住泛起一丝不屑,觉得他们太“小家子气”,而自己似乎在消费上要更豁达、更有格局?但你有没有想过,这种对他人吝啬消费观的鄙视,背后可能藏着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呢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顾家人、还债60万元:我不能让他背负着失信的骂名离开 - 天天要闻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顾家人、还债60万元:我不能让他背负着失信的骂名离开

4月11日湖南衡阳县金兰镇金家村曾家组来了一位时髦的90后美女沿途不断有乡亲与她打招呼只见她熟门熟路地走进曾祥再老人的家送上牛奶等礼品,并掏出300元钱然后陪老人聊天拉家常,其乐融融……▲王婷与曾志的伯父。这位90后美女名叫王婷,是曾祥再老人已故侄儿曾志的前女友,因他儿子患有精神疾病,生活无法自理,王婷每年都...
人老了,走不动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这才是真聪明 - 天天要闻

人老了,走不动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这才是真聪明

在人的一生旅途中,当我们步入一定的年纪,就会被过往的记忆所包围,如同海浪不断拍打着心灵的岸礁。这便是我们逐渐变得柔软和宽和的奥秘所在。正如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所言:“岁月的流转中,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肩负起越来越沉重的记忆重担。”这种记忆,尤其
55岁大妈丧偶后频繁相亲,并开出4个条件,大叔直呼:无法满足 - 天天要闻

55岁大妈丧偶后频繁相亲,并开出4个条件,大叔直呼:无法满足

阅读此文之前,请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每天给您带来不一样的故事,感谢您的支持,这厢有礼了~01我姑妈也是丧偶后开始相亲,要求男方有房有车无贷款,还得会跳广场舞,结果遇到一个大爷说房子车子都有,就是跳广场舞会踩脚,最后
想用爱感化“治愈”NPD?别多想了!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务 - 天天要闻

想用爱感化“治愈”NPD?别多想了!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务

面对NPD的各种精神打压和情感虐待,有些朋友“心胸宽广、内心强大”,认为自己可以“包容”。另外,还有圣母拯救者心态,总认为她的本质是好的,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爱能治愈一切”等,希望自己能用爱感化、疗愈NPD。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NPD是一种人格障碍,她们的大脑部分结构异于常人(请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