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到底什么意思啊?真要把我扔在这儿?”老陈站在路边,脸涨得通红,看着我的行李箱,声音拔高了几分。
我没回头,拉着箱子往车站走,心里一片冰凉。两天前,我满怀期待地踏上了这趟旅程,想着或许能借此机会,给自己晚年找个合适的伴儿。谁知道,就短短两天,我就看清了什么叫“不合适”。
人老了,最怕的不是一个人过,而是跟错了人,把日子过得更糟心。
要说起来,我和老陈认识,是去年冬天的事。那天朋友张姐打电话,说要给我介绍个人,说是退休前是个厂里的技术骨干,女儿成家了在外地,他一个人过得挺孤单,挺想找个搭伙的。
张姐话里话外意思就是,这人条件不错,经济独立,性格还幽默风趣,绝对是个“靠谱人选”。
我一听,心里也有点动了。毕竟,儿子儿媳虽然孝顺,可他们有自己的日子,我总不能天天赖在他们家。孙子今年也上小学了,我的忙算是帮到头了,回家一关上门,屋子里冷冷清清的,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人到这个年纪,孤独是最熬人的事。
见面那天,老陈穿得挺精神,一身灰色外套,头发梳得整整齐齐。他一见我就笑,说:“哎呀,王姐,看您这气色,真不像退休的人啊。”
我听了心里挺舒坦,觉得这人嘴挺甜,话也多,聊起来特别热闹。
后来我们又见了几次,他总是主动请我吃饭,还会带点小礼物,比如水果啊,或者一条围巾,说是冬天怕我冷。那时候我心里挺满意,觉得这人细心,也懂得照顾人。
可真要搭伙过日子,我心里还是有点犹豫。
咱这个年纪,找老伴跟年轻人不一样,不是看对眼就行,还得看人品、性格、生活习惯。
老陈三个月后提议让我搬过去,说:“咱们都这个年纪了,别浪费时间了,搬过来吧,俩人搭伙过日子多好。”我犹豫了一下,说:“不急,再相处一段时间,正好出去旅游看看,了解一下彼此到底合不合适。”
老陈一口答应,说他开车带我去江南玩,顺便看看他老家。
出发那天,约好了早上八点。结果我七点五十到了小区门口,提着箱子等到八点半,都没见到人影。
冬天的早晨,冷风吹得人直哆嗦,我打电话过去,他才慢吞吞地接,说:“哎呀,我刚起呢,早上真冷,再给我十分钟。”
我一听,心里就不太高兴了。
又等了二十分钟,他才开车来,车一停下就笑着说:“哎呀,王姐,不好意思啊,昨晚看球看得太晚了。”
我没吭声,心里却暗暗记下一笔:咱们约好了时间,怎么能这么随意?
车开了一会儿,老陈就开始聊起之前的旅游经历,说什么“江南的景色多美”“这次一定让你玩得开心”。他话多,我不爱搭腔,心里想着,别看这人嘴甜,生活里是不是也这么靠谱?
中午在服务区吃饭,他说:“咱们搭伙过日子也得讲究平等,这顿你来吧。”
我一愣,但想着吃顿饭也没多少钱,就掏了钱。
下午到了景区,他又让我买门票,说:“你看,这次油费我出,门票你来吧,这样咱们公平。”
这话一出口,我心里就跟灌了凉水似的。
你说买顿饭也就算了,门票一人一份,凭啥让我全掏?可他那副理所当然的样子让我一下子说不出话来。
晚上回到宾馆,他开始抱怨,说油费贵、饭菜难吃、床硬得要命,连景区的风景都嫌弃不值票价。
关键是,他的呼噜声震天响,吵得我整晚都没睡好。
第二天早上,顶着黑眼圈起来,我已经有了决定:这趟旅程结束后,咱们就各回各家,谁也别提什么搭伙的事了。
可让我彻底死心的,是中午的事。
我们在一个小镇上吃饭,他非要点便宜的菜,说什么“旅游嘛,花钱的地方多,吃饭简单点就行。”点完菜,他突然冒出一句:“这顿你请吧,我昨儿开车累得要命。”
我没忍住,直接回了一句:“老陈,你觉得开车累,那干脆咱别玩了,我自己坐车回去。”
他愣了一下,脸色一下子沉了下来,说:“王姐,你这话说得可真难听,咱们搭伙过日子不就得互相分担吗?怎么这点事你都计较?”
我心里一阵冷笑:“计较?这一路上谁在计较?迟到、掏钱、门票、吃饭……你不觉得自己有点过分吗?”
说完,我直接扔下筷子回宾馆收拾行李。
可就在我要走的时候,他突然拉住我,说想跟我坦白一件事。
他说:“其实,我这次出来,是因为我女儿非让我找老伴,可我自己不太情愿。我觉得吧,人老了就图个清净,你非要旅游,我就陪你来了。现在这么一折腾,我更觉得一个人过挺好。”
我听完,简直哭笑不得,心想:自己不愿意找老伴,还非要出来糊弄人?
我没再理他,直接退了房,一个人坐车回了家。
回去的路上,我越想越觉得可笑。人这一辈子,最重要的是活明白,不能为了“找个伴”而将就,更不能委屈自己。
后来,我把这事儿跟儿子儿媳说了,他们都笑得不行。儿媳说:“妈,您也别生气,这种人就是不合适您。下次再遇上合适的,咱慢慢来。”
日子一天天过,我渐渐放下了这段经历,心里反而更加明白了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其实,孤独不可怕,可怕的是跟错了人,把好好的日子过成了灾难。
这一趟旅程,虽然不愉快,却让我看清了什么叫“不将就”。
后来,我把这段经历当成笑话讲给朋友们听。朋友说:“王姐,这说明你眼光好,及时止损了!”
我也笑了,心想:人活到这个年纪,最重要的就是心里敞亮。
哪怕一个人过,也得过得舒心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