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给予这个群体的“幸福感”,终将转化为全社会的“安全感”

2024年12月15日14:31:48 情感 1121

作者:龙舟

来源:钧正平工作室

退役军人事务部、财政部日前发出通知,明确从2024年8月1日起再次提高部分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据了解,这次提标,是国家连续第20年提高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

这条通知不仅被各大新闻媒体平台纷纷转载,也在许多朋友圈里迅速刷屏。“补助虽不多,但荣誉性极大!”“这是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职业的又一实打实举措”“连续20年的坚守与关怀,从中感受到了浓浓的关心关爱”。

国家给予这个群体的“幸福感”,终将转化为全社会的“安全感” - 天天要闻

抚恤优待军人军属,是针对军人职业风险和牺牲奉献所采取的重要保障措施。此条通知的优抚对象中,有革命战争年代舍生忘死浴血奋战的老红军战士,有和平建设时期练兵备战默默奉献的退役军人,有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那些年轻时用血肉之躯守护家国如今已然年迈的老战士,那些因战、因公致残或者致病的残疾军人,那些失去了家人默默承受心中悲痛与生活重担的烈属,他们的付出牺牲,我们时刻不能忘记;他们的饥寒冷暖,我们必须放在心上。

军人抚恤优待工作,承载着光荣的历史传统,饱含着军人军属和广大退役军人的热切期盼。我们党从掌握枪杆子之初就高度重视军人抚恤优待工作。早在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中国工农红军优待条例》和《红色战士伤亡抚恤条例》,规定了红军官兵土地分配、婚姻保护、死亡抚恤等制度,以及红军官兵和家属在捐税、房租、交通、子弟教育等方面享有的优待。血雨腥风的战争年代,一声“上战场打鬼子”,热血男儿应者如云、追随者众,他们能够如此积极,除了政治上充分宣传发动外,力所能及地予以军人军属优待抚恤也是原因之一。可以说,优抚工作一直伴随着我国革命、建设、改革进程,有力服务了党、国家和军队工作大局。

近年来,在国家层面,随着政策不断完善,特别是退役军人事务部组建后,军人抚恤优待工作迈上新台阶、开启新征程、展现新气象。从调整优化军人军属在教育、医疗、就业、住房、交通等方面的优待政策,到提高优待抚恤标准,从为烈属、军属和退役军人等家庭悬挂光荣牌到设立国家公祭日、烈士纪念日等等,一系列贴心暖心的政策措施密集出台,强化的是政策措施的“落地感”,增强的是广大优抚对象的“幸福感”,最终又会转化为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安全感”。

国家给予这个群体的“幸福感”,终将转化为全社会的“安全感” - 天天要闻

当然,现实中也偶尔会出现一些军人抚恤优待政策在实施过程中执行不到位、宣传解释不到位的情况。今年年初,徐州男孩毛豆持优待卡乘坐公交车被质疑的新闻引发关注,许多网友唏嘘不已,表示“很遗憾用这种方式了解‘三属优待卡’。”尽管后来北海舰队邀请毛豆一家登上舰艇参加海军成立纪念日舰艇开放活动,为这一事件画上了温暖的句号,但其中暴露出的问题仍值得反思。

让利好政策及时充分落地,真正把好事办好办实,让广大优抚对象切切实实感受到尊崇关爱,不仅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民族尊严、社会稳定、国防建设大局。做好优待抚恤工作,不仅仅是军地有关部门的事情,更应在全社会营造爱国拥军、尊重优抚对象的浓厚社会氛围,激励更多人积极参与到帮助和支持优抚对象的活动中去。全社会对优抚对象的关爱尊重、褒扬激励,必将为新时代强军兴军事业注入不竭动力。

 “后方无忧,前方无畏。” 让军人没有后顾之忧,才能使他们在国家利益受到挑衅时、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时更加无畏地挺身而出,才会有更多的有志青年立志投身国防和军队建设,投入到保家卫国的职责使命中去。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每一条好政策的背后,都离不开对国防建设大局的家国情怀,都离不开对军人军属的深情厚爱。我们相信,在这样的深情厚爱中,“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必将更好地落到实处。

情感分类资讯推荐

泪目!这封写给妈妈的信,藏着多少人难以言说的爱 - 天天要闻

泪目!这封写给妈妈的信,藏着多少人难以言说的爱

亲爱的妈妈:展信时,仿佛您温暖的怀抱正将我轻轻环住,那些被岁月尘封的回忆,如同潮水般,带着爱与愧疚,汹涌地漫上心头。那些平日里羞于出口的话语,此刻都化作跳动的字符,急切地想要奔赴到您身旁。小时候,您是我心中无所不能的超人,是我在这纷繁世界里
我妈78,每月退休金4500,如今她跟我住,把钱都给我,哥嫂不乐意 - 天天要闻

我妈78,每月退休金4500,如今她跟我住,把钱都给我,哥嫂不乐意

穷人的爱,富贵的情"老王家二小子,怎么好意思要你妈那点退休金?她辛苦一辈子,现在连自己花都不够!"邻居刘大婶站在楼道里,声音像早市的大喇叭。我说不出话来,只能尴尬地笑笑。刘大婶也不等我回应,继续道:"你妈在纺织厂几十年,腰都直不起来了,这点
时间过得真快啊?我们这批60后的人,快要迈进花甲之年了 - 天天要闻

时间过得真快啊?我们这批60后的人,快要迈进花甲之年了

不知道你们的感觉是不是这样?时间过得真快啊?不知不觉一天又一天的过去了。我们这批60后的人,年龄大的都66岁,年龄小的也57岁,眼着都要迈进花甲之年。我们这个年代的人我深有体会,不知道从啥时候开始,变得“认命、认怂,还不再认理”,曾经的那股
泰山陪爬大学生称客户主要为女性,一天接三单父母担心其膝盖 - 天天要闻

泰山陪爬大学生称客户主要为女性,一天接三单父母担心其膝盖

“五一”假期,“泰山陪爬”再次登上热搜。5月5日,极目新闻记者从泰山陪爬大学生付同学处了解到,“五一”期间,他的工作室已经成交了37单,他本人的收入有几千元。“爸妈会担心我的身体,让我保护好膝盖,我自己感受还好。”付同学背着小朋友陪爬泰山付同学从读初中起训练短跑项目,目前是一名大三体育生,从事陪爬业务将...
女人最好的活法,不是为了谁,而是为了自己 - 天天要闻

女人最好的活法,不是为了谁,而是为了自己

婚姻不是终点,自己才是归宿女人这一生,别把婚姻当成人生的全部。男人爱不爱你,婚姻幸不幸福,都不是衡量你价值的尺子。年轻时或许觉得嫁得好就是赢家,但活到后半程才明白:再好的伴侣,也给不了你一辈子的底气。你能依靠的,只有自己。
修车棚里的“月光宝盒”:打开父亲沉默的爱 - 天天要闻

修车棚里的“月光宝盒”:打开父亲沉默的爱

那年深秋的夜晚,我在老家杂物间翻出一个锈迹斑斑的铁皮盒。盒盖内侧贴着张泛黄的日历,1998年9月12日被红笔重重圈住——那是我被诊断出先天性心脏病的日子。盒底散落着医院缴费单、中药药方,还有张皱巴巴的便签,上面歪歪扭扭写着:“砸锅卖铁也要治
藏在快递盒里的秘密:当我拆开母亲寄来的第108个包裹 - 天天要闻

藏在快递盒里的秘密:当我拆开母亲寄来的第108个包裹

上周收到母亲寄来的包裹时,同事们又开始打趣:"你妈是不是开快递公司的?"我笑着拆开牛皮纸,二十包真空包装的槐花蜜滚落出来,最底层压着张泛黄的便签:"新蜜,记得每天冲一杯。"这是母亲今年寄来的第18个包裹,而从七年前我到外地工作起,这样的包裹
凌晨三点的急诊室,我终于读懂了父母的“谎言” - 天天要闻

凌晨三点的急诊室,我终于读懂了父母的“谎言”

凌晨三点零七分,急诊室的荧光灯刺得人睁不开眼。消毒水的气味混着此起彼伏的呻吟声,我攥着缴费单的手指冰凉。走廊尽头传来熟悉的咳嗽声,转头看见父亲弓着背蜷缩在塑料椅上,母亲正用掌心轻轻拍着他的后背,像哄着小时候发烧的我。
准婆婆用二手货当婚房:二婚女孩的尊严,真的一文不值? - 天天要闻

准婆婆用二手货当婚房:二婚女孩的尊严,真的一文不值?

“看到全屋二手家具时,我突然明白——在她眼里,离过婚的我,连套新家具都不配。”最近,一位网友的婚房经历引发热议:她曾有过失败婚姻,如今遇到真心相待的男友,却因“二婚”标签遭准婆婆嫌弃,不仅被安排二手房当婚房,屋内更是堆满不知从哪淘来的二手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