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狄更斯曾说过:“做人最好不要管闲事才是最有礼貌的。”
人生短暂,却充满琐碎的事务,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人的一生。
如果只考虑自己的事,或许生活就不那么复杂了。因为只要处理自己的事情,就不费力气但需要费时间,也不用担心别人的情绪。
人与人之间宛如一张纷繁复杂的人际网络,在日常相处中相互扶持与帮助也成为不可避免的现象。
还有些人,总喜欢“热心”帮助别人,虽然自己的事情还没忙完,但心里却惦记着帮别人解决问题。
说实话,这样的日子真的很实在,一不小心出错或遇到挫折,就容易招致责怪。
何况别人也许不需要你的帮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处理方式,你的做法也许不合适。

何况可能没人需要你的帮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处事方式,你的方法不一定适合他人。
可有些人已经年事渐高,仍不明白这个道理,最终耽误了自己的事,也没能帮助别人解决好问题,落得一个两头不顾的结果。
所以呢,生活中最重要的是要以自己为中心,能不干预别人就别干预,毕竟那只跟别人有关,跟你无关。
年过40,该经历的艰辛该忍受的挫折都尝试过了,何不放轻松些呢?到了这个年纪,最好的生活方式就是不要过多干涉他人私事。

02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
自古以来,父母对孩子的关怀便格外地“满溢”,从小时候为他们洗衣做饭,抚育他们长大成人。
长大以后,总是会担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天气变冷时又会担心他们是否保暖,日常生活中也会担心他们是否照顾好了自己。
然而我们往往忘了,子女已经长大成人了,年过40的人,子女往往从大学校园踏上社会舞台。
或许一开始他们做得不够出色,因为缺乏实践经验,总会有些吃亏,但时间久了,他们就会悟出更多道理。
我的同事王奇结婚已有两年,家里催促下,他和妻子终于迎来了一个可爱的宝宝。可是就在宝宝刚满月的时候,王奇的妻子李玲却突然提出要分开。
那段日子里,王奇的心情很低落。有一段时间他也没能来上班,直到从他的故乡那里听说了原因。
原来,他老婆和父母的关系一直都不是很好,虽然人年纪大了,但还是什么都想操心,都想帮孩子。
但毕竟是不同年代,生活方式有所不同,长辈的看法李玲不好过多反驳,希望丈夫可以去谈谈;但同时王奇也不能直接与父母对立。

就这样,父母成了小夫妻家里的"领袖",稍微有不同的想法,就被阻止了。
李玲真的很受不了,一开始以为可以搬出去住,可是没想到有了孩子后,婆婆却总是要按照她自己的意愿来做。
婆婆认为自己有经验,而且可以帮小夫妻省钱找人帮忙,非常愿意,但却没考虑到李玲的想法。
毫无疑问,父母是我们这个世界上最爱我们的人,但有时候他们的爱过于熔铸,对于我们这些子女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孩子也是独立的人,即使再亲近,也只能陪伴他们走一段路。而人生路程最终还是得由他们自己走。
不要事事都插手"指导",还是少管,让他们自己慢慢成长吧。虽然过程可能有些辛苦,但结果会更好。
到了一定的岁数,就应该学会放手,孩子和孙子们自有他们的幸福,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自己开心,好好照顾自己的身体。

03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生活中的绝大多数困扰常常源于,口说无凭或心想无用,多管闲事也不一定让自己重获年轻,还不如避免引来不悦。
就像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每个人也都是独一无二的,人们各自的经历和思想也都不相同。
所以嘛,人与人相处嘛要懂得保持点距离,因为你不知道自己在别人心里面咋样,你做的事情会不会超出别人的底线。
你觉得自己做了件好事,可以帮助别人,可是别人可能不会这样想,甚至会对你的行为感到不满。
有些年纪较长的人觉得自己经验丰富,对别人的人生随意评头论足。
然而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未经过别人的痛苦,不要劝告别人去做善事。”你可能会随口说出这样的话,但对于别人来说,却需要经过很多年才能够承受。
过了四十岁,不要轻易评价别人的生活,要明白那是他们自己的人生,无论美好还是糟糕,都需要他们自己承受。
人到了一定的岁数,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好好照顾自己的生活。如果有空闲时间,可以尝试发展新的兴趣爱好,多和朋友外出旅游。
就像郑板桥所说的:多读古书能开阔视野,少理闲事则能积蓄精神。
尽量少言,避免多言;少参与事务,不要多管闲事。生命的本质在于去繁留简,多管闲事只会造成反感。
所以说,年过四十的人,最好的生活方式就是少管闲事,别给自己和家人惹麻烦,留点儿清净给自己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