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感受到的痛苦,都是你价值观带来的

2024年04月13日22:21:58 情感 9998

你所感受到的痛苦,都是你价值观带来的 - 天天要闻

人生的很多痛苦,

其实都是自找的。

作者:洞见cc

一个人痛苦的根源是什么?

大部分人可能会觉得,是人生路上遭遇的苦难与挫折,遇到的烂人烂事,造就了我们生活的疾苦。

然而真的是这样吗?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请大家看两个故事。

1

第一个故事,来自心理咨询师卡伦·霍妮分享的一则案例。

有一位企业家,从小到大,他都不允许自己被任何人比下去。

读书时要名列前茅,考学时必须上名校,创业后也只许成功不能失败。

为了达成所愿,他多年来殚精竭虑,一刻不敢放松。

然而就在一次商业会谈中,他遇到了一个强劲的竞争者。

为了赢下对方,他用尽手段,最后还是输得一塌糊涂。

他无法接受自己的失败,感觉自己活得像个小丑,抬不起头来,每天都痛苦不堪。

卡伦·霍妮安慰他说,你不应该这么较劲,要允许一切发生。

可他始终听不进去,整天沉浸在自怨自艾中,人也变得越来越萎靡。

你所感受到的痛苦,都是你价值观带来的 - 天天要闻

2

第二个故事,是关于余华的一段往事。

余华写作初期,稿件常常被退。

退稿次数多了,有时邮递员门都懒得敲,直接把他的包裹从墙外扔进来。

当时,同事亲友们都怕余华受不了打击,便纷纷劝他放弃算了。

余华却觉得这次失败了就失败了,大不了再写就是。

所以每次稿子被退回后,他就先研究退稿原因,再找低一级的出版社去投稿。

如果还是选不上,他就一直写,一直投,就这样一直循环重复了5年。

你所感受到的痛苦,都是你价值观带来的 - 天天要闻

直到5年后的某一天,他的作品终于被《北京文学》选中,得以出版。

他的人生,才迎来了最大的转机。

3

看完这两个故事,不知道你发现没?

同样是经历挫折,价值观不同的人,就会有截然不同的反应。

怀有积极价值观的人,遇到问题会反躬自省,积极回应生活发起的各种挑战;

而消极价值观的人,受挫后总喜欢逃避,最后在无尽的内耗中,不断消耗自己的能量。

这让我想起作家米兰·昆德拉说的一句话:

除了生病以外,你所感受到的痛苦,几乎都是你的价值观带来的。

也就是说,生活中你感受到的绝大部分痛苦,并非因为事情本身,而是源于你的观念。

很多情况下,你怎么想,怎么看,才真正决定了一件事对你的伤害程度。

作家渡边淳一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他实习的医院有一位教授级的医生,虽然医术高明,但脾气暴躁。

很多给教授当助手的实习医生,都有过被骂哭的经历。

甚至还有些人被骂了之后,就一度觉得自己能力不行,做事也心不在焉,很快就丢了工作。

但其中有一位s医生却与众不同,他只管专心致志地学习教授的医术。

对于教授骂人的话,他右耳进,左耳出,从来不放在心上。

有同事就忍不住问他,怎么可以做到如此气定神闲。

s医生说,他跟着教授学习,就是想精进自己的医术,至于其他的,他并不在意。

就这样,s医生成了同辈医生中手术方面进步最快的一位。

周国平曾说:

如果痛苦,只因为你在乎,愈在乎就愈痛苦。只要不在乎,就一根毫毛也伤不了。

人生中会遇到很多糟糕的事,你若是不在意,其实对你也产生不了什么影响。

你若总是向外归因,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受害者,一桩小事也能给你酿成巨大的情绪内耗。

所以你看,很多痛苦的出现,并不是事情本身导致的,而是你的观念出了问题。

想要人生有所改变,你就一定要学会转变心态,重塑你的价值观。

你所感受到的痛苦,都是你价值观带来的 - 天天要闻

4

作家洛莉·戈特利布曾说:

痛和痛苦是有区别的,感到痛不是出于你的选择,但持续的痛苦,是你的选择。

外在的苦难,从来都只是表象。

消极的价值观,才是对一个人最严重的迫害。

只要你转变价值观,引导自己走出思维的泥潭。

让你感到痛苦的枷锁,也将不复存在。

作家刘大铭,一生下来就是命途多舛,被人们称为“苦命人”。

他从一月龄就被确诊患有“先天性成骨不全症”,那是一种连打哈欠都会骨折的世界级绝症。

因为这病,他在18岁前,经历了9次骨折,11次大型手术。

身体内被装上各式螺钉钢板,皮肤表面密布手术刀痕……

也因为这病,他上学时,就被同学嘲笑为怪物;后来毕业了,也没有单位肯雇用他。

在这样的处境之下,刘大铭觉得生活苦不堪言,想自暴自弃了吗?

没有。

他坦然接受了一切,并选择顽强地与命运做斗争。

命运给了他残破的身躯,他就去书中寻找灵魂的支撑。

最终,刘大铭戴着腰椎护具,用双臂支撑身体,趴着看完了上百本书,还写就了一本17万字的自传《命运之上》。

人生的长途中,遇到工作难题,遭遇人生挫折,都是很平常的事情。

可你若不能以成长的眼光去看待这些阻碍,还一味跟它们较劲,便只会让自己在怨念中走向绝境。

就像有句话所说的:

生活中大多数痛苦都是我们的情绪带来的,而不是事情本身差到无法处理。

一个人的前路,是逼仄,是明朗,也都是由他的想法决定的。

我们只有用积极的态度看待一切世事时,人生中很多痛苦才会消弭于无形。

你所感受到的痛苦,都是你价值观带来的 - 天天要闻

《拆掉思维的墙》一书中,作者古典曾把人分为“受害者模式”和“掌控者模式”。

受制于受害者模式的人,永远在跟痛苦较劲。

他们只要遇到挫折,就怨天怨地怨命运,但就是不肯拿出行动,去改变现状。

而自己调成掌控者模式的人,会主动迎战所有难题,将挫折变成自己进化的阶梯。

所以说,悲观者永远徘徊,乐观者永远前行。

与其做一个在烂事中自寻痛苦的人,不如趁早转变观念。

用积极价值观,取代原本消极的价值观,用实际行动,去扭转人生的困局。

点个赞吧,告别受害者模式,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哪怕命运对你百般为难,你也能掌控人生,凭自己的力量完成救赎。

情感分类资讯推荐

我对朋友吝啬消费观的鄙视,藏着自己内心深处的秘密 - 天天要闻

我对朋友吝啬消费观的鄙视,藏着自己内心深处的秘密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受:看到身边朋友在消费时斤斤计较,买瓶水都要货比三家,心里就忍不住泛起一丝不屑,觉得他们太“小家子气”,而自己似乎在消费上要更豁达、更有格局?但你有没有想过,这种对他人吝啬消费观的鄙视,背后可能藏着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呢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顾家人、还债60万元:我不能让他背负着失信的骂名离开 - 天天要闻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顾家人、还债60万元:我不能让他背负着失信的骂名离开

4月11日湖南衡阳县金兰镇金家村曾家组来了一位时髦的90后美女沿途不断有乡亲与她打招呼只见她熟门熟路地走进曾祥再老人的家送上牛奶等礼品,并掏出300元钱然后陪老人聊天拉家常,其乐融融……▲王婷与曾志的伯父。这位90后美女名叫王婷,是曾祥再老人已故侄儿曾志的前女友,因他儿子患有精神疾病,生活无法自理,王婷每年都...
人老了,走不动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这才是真聪明 - 天天要闻

人老了,走不动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这才是真聪明

在人的一生旅途中,当我们步入一定的年纪,就会被过往的记忆所包围,如同海浪不断拍打着心灵的岸礁。这便是我们逐渐变得柔软和宽和的奥秘所在。正如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所言:“岁月的流转中,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肩负起越来越沉重的记忆重担。”这种记忆,尤其
55岁大妈丧偶后频繁相亲,并开出4个条件,大叔直呼:无法满足 - 天天要闻

55岁大妈丧偶后频繁相亲,并开出4个条件,大叔直呼:无法满足

阅读此文之前,请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每天给您带来不一样的故事,感谢您的支持,这厢有礼了~01我姑妈也是丧偶后开始相亲,要求男方有房有车无贷款,还得会跳广场舞,结果遇到一个大爷说房子车子都有,就是跳广场舞会踩脚,最后
想用爱感化“治愈”NPD?别多想了!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务 - 天天要闻

想用爱感化“治愈”NPD?别多想了!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务

面对NPD的各种精神打压和情感虐待,有些朋友“心胸宽广、内心强大”,认为自己可以“包容”。另外,还有圣母拯救者心态,总认为她的本质是好的,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爱能治愈一切”等,希望自己能用爱感化、疗愈NPD。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NPD是一种人格障碍,她们的大脑部分结构异于常人(请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