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成长的本质是打破依赖关系

2024年02月07日15:45:04 情感 1301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成长的本质是打破依赖关系 - 天天要闻

1,蛤蟆的悲伤来源于父亲严苛的管教



蛤蟆在自己家的阁楼上找到一本老相册。



一阵尘封已久的巨大悲伤汹涌而来。



并不是因为照片里的人已经去世,而是因为他看到表情严肃的父亲,想到了那一段悲伤而无奈的记忆。



祖父创立了家族酿酒企业,父亲接管之后,常带着幼年的他去酿酒厂,机器的轰鸣声,蒸汽的异味让他窒息。



也就是那个时候,他对这种环境喝酿酒这件事产生反感。



但由于父亲的严苛管教,每每训斥不准这么做,不准那么做。



他由最初的恐惧,愤怒,无奈,悲伤,最后转化成无法消解的复杂情绪,隐藏在心理。



而母亲的杜丈夫的唯命是从,察言观色,让本该享受母爱的蛤蟆失去了一个幼儿应有的权利,他的妈妈连抱他的次数都有限,因为害怕引起丈夫的不满。



在蛤蟆的童年记忆里,惊悚和恐惧是他生活的主色调。



而由于恐惧的积累引起的愤怒,却强烈而无力。



每到圣诞节,人们会捧着各式各样的礼物来蛤蟆家表示敬意,以换取酒窖的陈酿。



戴着大黑帽的老姨妈,他们想象着,他的帽针一定深深插进她的脑袋里;



变戏法的怪人居然用屁点火;



脖子上挂着金表链的老大叔,挺着大肚子晃来晃去,狠狠的在蛤蟆的腿上捏了一把。



这些累积起来的恐惧转化成愤怒,在无力改变的情况下,蛤蟆开始内疚,悲伤。



他知道自己对于父亲的严苛是愤怒的,这种愤怒至今无法消减。



因此,獾的出现,让他再一次打开了尘封已久的童年记忆,挖掘出了心灵深处对于父亲当年严苛管教的愤怒。



当他跟苍鹭讲过了这些的之后,他又一次抑制不住的悲从中来。



阿德勒说:“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我们的出身无法选择,但成年以后怎样生活在于自己的选择。



当我们把不幸的童年转化成成年以后改变的力量时,我们都会是那个幸运的人。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成长的本质是打破依赖关系 - 天天要闻

2,在童年的双重压力下,使蛤蟆形成儿童自我状态



直到今日,蛤蟆脑海中父亲的高大威猛令人生畏,蛤蟆庄园的图书馆依然挂满了外祖父和祖父的画像,那个代表着最高道德标准的化身,依然主宰着蛤蟆的成年后生活。



童年时父亲对他的严苛管教,语言施暴,母亲对他永远像孩子一样的照顾,使他的内心产生了复杂的情绪。



它打乱了“自然型儿童”具备的基础情感。当蛤蟆对自己遇到的恐惧情感无法调节的时候,他把成长看成了一种与这种情绪的战斗。



也就是说,童年承受了巨大的压力,由于那时候没有无法反抗父母,造成这么多年来一直在跟这种情绪做斗争,以至于父母已经不在了,依然纠结。



当苍鹭问他是怎么应对父亲的严格管教的时候,蛤蟆做了反思:



如果这个人确实没有力量,就必须学习顺从压迫者,不然可能无法生活下去。



也就是说由于父亲的力量强大,他无法与之抗衡,于是就学会被迫顺从,取悦。



他想让父亲对他满意,为他骄傲。



所以成年后的蛤蟆喜欢炫耀浮夸,取悦救过他和像父亲一样的獾。



虽然内心感到悲哀,但身体里的另一部分挑战感觉,时刻警醒着。



有一句话说,父亲的名声有时无助于儿子,反而会淹没他:他们彼此站得太近,阴影扼杀了成长。



蛤蟆的父亲是一个高大威猛的形象,可能在当时人们的心中是一种权威的存在,但他在蛤蟆心中对却是恐惧和愤怒的。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成长的本质是打破依赖关系 - 天天要闻

3,成长的本质是打破依赖关系



“对大多数人而言,成长的本质就是要减少并最终打破这样的依赖关系,才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



童年时期,蛤蟆对于父亲严厉管教下的顺从行为导致了对这种生活方式的依赖,以至于成年以后仍然生活在这种依赖之下,没有真正的脱离父亲掌控下的生活状态。



平姐家的孩子大学已经毕业,在某个城市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



她总是唠叨每一个月开支,两口子挣的钱几乎有一半供给了孩子,是本来的小康生活变得越来越拮据,连买一件喜欢的衣服穿,都得考虑半天。



而她的孩子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月光族,不仅花光了自己挣的钱,父母给的也不够。



每次平姐都会有意无意的提醒他别花钱太厉害,将来自己攒不下钱,父母的也跟着你受穷。



那孩子哼哼哈哈答应过之后,根本没管她说的话。



有次平姐没告诉孩子自己就去他的城市看他,赶到的时候正巧开门时听到孩子跟他同事在家微信聊天:



小时候,他们管我太狠,考了我不喜欢的学校,学了我不喜欢的专业。有时候我真想花光他们的钱……



平姐到吸了一口冷气,原来在这孩子心中我跟他爸是这样的形象,怪不得每个月花钱像流水一样,根本就不听劝,他这是在报复我呀。



平姐寒了心,本来自己的孩子再亲不过,但自从听了那句话,心里总是疙疙瘩瘩的难过。



这种从金钱到情感的心里依赖,像割不断的藕丝一样,让她既心痛又不忍。



心痛的是,孩子并不理解她的难处,把过去的一切付出,如今成了孩子拿捏她的把柄。



但她又不忍看着孩子在大城市打拼,吃苦罪。

由于在外面害怕上当受骗,孩子遇到一切事都马上打电话给她,让她帮忙拿主意。



从物质到情感的依赖关系,就是一个人不能独立自主的成熟表现。



二十几岁的成年人,只要遇到一点事就打电话给父母,完全脱离不了父母的掌控,由于物质需求,父母对金钱的给予,造成心甘情愿的顺从。



但偶尔内心也会产生反抗心里,所以花钱的时候对父母是一种快意恩仇的心态。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成长的本质是打破依赖关系 - 天天要闻

4,怎么打破这种依赖关系呢?



首先建立自我意识,尝试设立个人边界,明确哪些是自己的决定,哪些是需要协商的问题。



其次,学会独立思考和承担责任,不要让父母的一件左右你的生活选择。



第三,有效沟通。与父母坦诚交流你的想法和感受,让他们理解你要独立的决心。



不要害怕改变,你的每一步努力都引领你走向成熟,成长。



胡适说:你们说要争自由,自由是针对外面束缚而言的,独立是你们自己的事,给你自由而不独立,仍是奴隶。独立就是不盲从,不受欺骗,不依赖门户,不依赖别人,这才是独立的精神。



一个人想从依赖走向独立,拥有独立自主的精神,自己面对问题自己独立解决,这个成长的过程虽然很难,一旦经历过这种切割,就会成为永久的能力。

情感分类资讯推荐

两性关系:50到60岁的女人找男人还有什么用?2种用处! - 天天要闻

两性关系:50到60岁的女人找男人还有什么用?2种用处!

年逾五十,万物皆淡,看过世事浮沉,懂得人情冷暖。有人说,女人五十之后,还要男人做什么?其实啊,这不过是生命中又一程花开,“人间有味是清欢”,岁月从未亏待过用心生活的人。五十到六十岁的女人,曾经也为爱而哭,为家庭奔忙,终日操劳,也许青春不在,
歌声里的岁月与爱:在党的生日追忆往昔 - 天天要闻

歌声里的岁月与爱:在党的生日追忆往昔

今天是党的生日,也是父亲的生日,在这个充满意义的日子里,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向过往。时光的长河缓缓流淌,那些珍藏在记忆深处的故事,如同璀璨的星辰,在心灵的夜空闪烁,诉说着岁月的温暖与沧桑。我想起年少时在老家春节晚会上的辉煌时刻。
七零夫管严:嘴甜小娇妻被宠上天 - 天天要闻

七零夫管严:嘴甜小娇妻被宠上天

图片来源于网络精彩剧情“许绽放,咱俩是领了证,办了酒席,合理合法的,而且是你非要嫁给我的,你再推我一下试试!”许绽放呼哧呼哧的喘着气,看着地板上坐着一个四仰八叉的黑脸男人!男人穿着白色衬衫结实的扎在黑色的裤子里,腰带勒出劲瘦的腰身。
人到中年,最高级的活法不是享乐,而是坚持这3个“冷原则” - 天天要闻

人到中年,最高级的活法不是享乐,而是坚持这3个“冷原则”

在人这一辈子里,中年阶段具有独特性,处在这个时期的人,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压力一下子增大了不少,人到中年就应当明白,真正高级的活法并非只图享乐。人生在世,懂得生活的真谛,才能活得更加通透,人到中年,最高级的活法是坚持3个“冷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