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喜欢结交三朋四友,结果发现独处的时间越来越少;
喜欢与人争个对错,结果发现真心的朋友越来越少;
耿耿于怀闲言碎语,结果发现自己的心情越来越差。
这一切都归因于,不懂屏蔽,把自己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了不重要的事情上。
心理学上有个“三七定律”,指的是人要想获得成功,应用70%的时间处理30%重要的事,用30%的时间处理70%不重要的事。
很多时候,我们感到焦虑,就是因为太在乎那70%不重要的,而忽略了那重要的30%。
人生在世,精力有限,不必把所有的人,所有的事都请进生命。
屏蔽,才是一个成熟的人最该学会的“神功”。
隐藏自己,屏蔽无知
唐代书法家徐浩在《论书》中说过这样一句话:
“用笔之实,特须藏锋,锋若不藏,字则有病。”
诚然,写字如此,人生亦是如此。
在这纷繁复杂的时代,若凡事自以为是,遇事不懂得收敛,迟早毁在自己的无知上。
三国时期,曹操手底下有一位谋士叫杨修。
他天资聪颖,年少有为,却恃才傲物,自作主张,不懂得低调做人,最后因为自己的小聪明丢了脑袋。
有一次,曹操让工匠建花园,花园落成。当天,曹操转了一圈,什么也没说,在门口写了一个“活”字就走了。
工匠们一头雾水,于是就去请教杨修。杨修听后,笑了笑说:“门内添‘活’,字乃‘阔’字,说明你们把门造大了,丞相不满意。”
工匠们恍然大悟。曹操再去花园时,惊奇地发现门造小了,工匠们便把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曹操表面上称好,心里却十分不悦。
还有一次,曹操出兵汉中进攻刘备被困,进退两难,终日夜不安寝,食不下咽。
一天,厨师给曹操送了一碗鸡汤,正好夏侯惇进来,请示今晚的口令,曹操随口说了句“鸡肋”。
夏侯惇出了行军帐篷,撞见杨修,就告诉了他今晚的口令。
杨修听后说:“你赶紧让士兵收拾东西,启程回朝。”
夏侯淳疑惑地问:“此话怎讲?”
杨修解释道:“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如今,进不能胜,退又怕被耻笑,在这里干耗着也没什么意义,过不了几天,丞相就会让士兵收拾东西,我只是让大家提前收拾,免得临时慌乱。”
曹操见军中上下都在慌忙地收拾东西,问清情况后得知,又是杨修自作聪明。
于是,他命人把杨修抓起来,以扰乱军心的罪名,把杨修杀了。
心理学上,有种现象被称为“达克效应”。
有的人总是莫名其妙地有种优越感,常常摆出高人一等的姿态。
殊不知,越是能力低的人越高估自己的能力,把一知半解当成真知灼见。
自以为是的傲慢,十有八九会成为别人的笑柄,遭人唾弃。
《周易》有言:“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一个人,若不懂得隐藏自己,锋芒毕露,则进退维谷;锋芒不露,才难能可贵。
隐藏,才是一个人最不动声色的武器。
及时翻篇,屏蔽内耗
很喜欢丰子恺的一句话:“不困于心,不乱于情,不惧将来,不念过往,如此甚好。”
不让过去的种种困扰自己的心,亦不忧心还未到来的将来,只活在当下。
学会翻篇,允许过去的留在过去,才是对当下的自己最大的关爱。
世界首富埃隆·马斯克的母亲梅耶·马斯克,被称作“超人母亲”。
她把三个孩子培养成亿万富翁,但她在年轻的时候遭遇了一场不幸的婚姻。
梅耶22岁结婚,丈夫是她的高中同学,婚后不久,她的丈夫暴躁本性毕露,经常对她拳打脚踢。
但是梅耶并没有想过离婚,以为自己做个贤妻良母,丈夫就会慢慢变好。
可家暴一旦出现,就会成为无法根除的噩梦。
丈夫发现她只会逆来顺受,便变本加厉,殴打梅耶的次数也越来越多。
梅耶曾想过离婚,可丈夫威胁她,要是敢离婚,就用剃须刀毁掉她的脸,打残三个孩子的腿。
当时的南非,家暴并不能成为离婚的理由。梅耶·马斯克就这样忍受着家庭暴力,长达9年。
终于在她31岁时,迎来了南非的婚姻法改革,她再次向法院提出离婚,在律师的帮助下,终于摆脱了这段噩梦般的婚姻。
后来,梅耶净身出户,带着三个孩子独自生活,日子虽然清苦,但生活却有了新的期待。
再后来,靠着营养咨询师的工作,梅耶慢慢有了收入,一家四口的生活开始有了改善。
她从决定过一种新生活的那一刻起,就坚定地向前,从不回头顾影自怜,自怨自艾。
正因如此,她才把三个孩子都培养成了人中龙凤。
《生死疲劳》中有一句话:“世事犹如书籍,一页页被翻过去。人要向前看,少翻历史旧账。”
无论过去有多么不堪,那都是已经完成的篇章。续集如何,全在于你当下的用心。
纠结于过去,只会困在过去的旋涡中不断消耗自己。
只有将翻篇能力置顶,才能给美好的明天腾岀位置。
翻篇,就是一个人的豁达从容。
享受独处,屏蔽外耗
很喜欢这样一句话:“任何消耗你的人和事,多看一眼都是你的不对。”
生活中,我们常常不自觉地陷入盲目的攀比;
又或因为他人的闲言碎语或越界的要求而烦恼不安;
亦或是被他人的情绪和评价左右而郁闷焦虑。
这时候,若能寻得一处“世外桃源”,享受独处,不被万事万物打扰,只做自由自在的自己,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素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的李清照,少时历经繁华,中年时又遭遇丧乱,晚年在风雨中飘摇。
纵使万般无奈,她仍能在独处时,写下一首又一首流传千古的诗词。
无人作伴的她,在庭院中种下了梅花。
等待来年冬天再来到小院时,她欣喜地发现,梅花已全部绽放。
于是,她提笔写下:
手种江梅更好,又何必、临水登楼。
无人到,寂寥浑似,何逊在扬州。”
她想到往后无需再临水登楼,不受任何人打扰,就可以独自赏梅了,这日子仿佛回到了当年在扬州看梅花。
李清照曾经常和丈夫赵明诚在书屋中烹茶读书,而丈夫离世,她独自空守时,仍有泡茶的习惯。
她在独处中自洽自愈,也学会了随遇而安。
不管外面的世界如何热闹,她仍保持着一颗初心,安静地慢煮生活。
《孤独力》中有一句话:“独处,是我们认识自己的最好机会,从热闹中失去的东西,在独处中找回来。”
一个人最好的状态,就是能在繁华中暂时退却,在孤独中洞悉自己,在磨练中找到方向。
从他人和喧嚣中抽身出来,透过表象和伪装来找寻真实、纯粹、完整的自己。
独处,便是一个人的狂欢。
写在最后
作家粥左罗说:“没有人对我们的人生负责,我们却一路被指指点点,若没有屏蔽力,别人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表情,都可能让你心生波澜,无法安心做自己、坚定做事。
最可怕的是,如果你是这样的人,这种干扰将是日日不断、持续一生的。如果你也有这种困扰,请一定要修炼你的屏蔽力。”
修炼好屏蔽力,就可以认请自己,低调做人;
修炼好屏蔽力,就可以活在当下,珍惜拥有;
修炼好屏蔽力,就可以从容豁达,自由人生。
屏蔽力,是一种包治百病的神功,厉害的人都已练会!
—THE END—
▼据说好看的人都关注我了▼
与霞同行一个晚熟的中年人,vx:15827813183,全职新媒体写作2年,擅长认知和成长文,喜欢研究心理学,期待与你携手共同成长!
你的每个“赞”,我都很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