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自己相处

2023年11月01日15:32:04 情感 1439

和自己相处 - 天天要闻

有这么一句话:人总是把最多关心,最多耐心,最多善意释放给了远方的陌生人,但对于自己的身边人却总是过于苛刻,有太多责难,太多压力。假设这里的远近关系是成立的,那么就必然可以推导出一个结果:人往往对于自己最为苛刻,有最多责难,释加了最大压力。

人们总是在问,如何能够改善自己和身边人,周围人的关系?认为一定存在某种人际关系技巧,或者把一切归结为所谓的情商问题。但这么去想,最终往往不会有任何成效,不会有任何结果。因为问题是一个链条,想要解决需要解开第一扣,也就是改善一个人和他自己之间的关系。除此之外,自己和任何他人的关系,只是因为这个问题没解决好而产生的外溢而已。

这同样可以解释一开始的问题:为什么人对自己亲近的人,周边的人反而不好?因为他们之所以会在你身边,是因为他们身上一定有一部分很像你自己。所以,你不是对他们严苛,你是在他们身上想起了自己,你是在对你自己严苛。同样的,你没有责难他们,你是在责难自己。

从最基础的层面来说,如果你不爱自己,那么你当然也就会对周围的人冷漠。也因为你不爱自己,所以你会认为爱不可能在近前,它只能在远方,在陌生人处。所以,你会对远方的陌生人热情友好。不是因为他们当真可亲可爱,是你的心一早认定了温暖只可能在远方,只存在于陌生人身上。

但是你依然对自己有所期待,因为那不是别人,那就是你自己。于是,你又要给自己定下许多难以达成的高标准,难以完成的大目标。这也很好理解---既然不存在一个可爱的自我,那么起码应该有个伟大的自我,值得他人赞美、肯定、崇拜的自我。压力就那么产生了,这种压力一旦外溢,那就是望子成龙的父母。

而且,这样的父母对于子女任何小进步,小成就都不屑一顾。这样的人对亲人对好友的任何小进步,小成就都不屑一顾。因为这不符合自己的高标准,也不是自己想要达成的大目标。于是,他们就总是会去鄙薄,去贬低,去否定。他们不是对别人不满意,他们真正不满意的是自己。

不出预料的话,大部分的高标准都无法达成,所有的大目标都会失败。这时候自己和自己的关系就达到了最糟:早就知道你是个废物!早就知道你根本就不可能做到!这样的糟糕关系也需要得到和解,于是人就会开始接受自己是个废物,自己的确无能,自己缺乏勇气,自己没有判断,自己没有运气,或者像很多人经常说的那样:我就是会在最后那一下出问题,我控制不了。

在这样的和解基础上,人就会认定这个我不合适,这个我无法达成,这个我不是那块材料,这个我无法坚持到底,或者,“这个它就不是我的菜”。同样的,这样的心态也会外泄,于是就有了我们所有人都熟悉的那些说法:你别弄了,你别试了,想都别想,绝对不可能,你做不到的,没希望的,别浪费时间了,我看你还是算了吧......

人们不觉得这是对于他人的一种否定,不认为这种否定会带来伤害,这是因为他们熟悉。他们在内心里已经对自己说过无数次类似的话,现在只是对他人重复一遍而已。在他们看来,这些话语根本不能称之为一种伤害,恰恰相反,这些话语表达所要的是自己的关心---因为自己已经尝试过了,想着让别人省点气力,别走弯路。但他们不会想到,这些想法的基础是他们一早接受了自己是个废物的这个观点,于是,讲这些话的时候对方能感受到这些话语下隐藏的那句话:你就是个废物。这就带来了伤害,并且对方会把这些话理解为一种贬低或者仇视。

所以,首要的问题是一个人应该如何和自己相处。比如说一个人不爱自己,这就是件很麻烦的事情,几乎和太爱自己等同麻烦。不爱自己的理由往往是认为自己不值得爱,不值得喜欢,不值得欣赏,那么这里就涉及到自我评价的问题。自我评价也是一种评价,那么重点就是不偏不倚的目光,和诚实勇敢的态度。

如何获得不偏不倚的目光?这就回到了老问题上:需要一个人对于自己的想法、情绪和行动随时保持觉知。这样人就对自己会有足够长足够多的观察,基于这种观察,得出的结论就要更接近真实一些。只有在人生巅峰才会打开觉知,感觉到自己的英明神武,或者只有在人生低谷才会打开觉知,感觉到自己的弱小无助,这样观察的结果只会是扭曲的,要么过度放大自我,要么过度贬抑自我。无论是哪一种,人和自己的关系都不会是很好。

如果能够不偏不倚地观察自己,诚实勇敢地面对真实的自我,那么每个人都能认识到自己身上有可亲可爱的一部分,也有鬼憎神厌的那一部分。都能认识到自己身上有达成某些事情的能力,也有搞砸更多事情的能力。同样的,人也能够因此知道自己潜能和边界,于是避免了过度自我贬抑,同时也避免了自大狂妄。他还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欲望,观察过欲望的生起、壮大、衰退和消亡,观察过欲望在自己身上造成的效果,无论心灵还是肉体。那么,他对外求取的心就会不那么炽盛,没那么炽盛就对自己不会那么严苛,不那么严苛内心就容易平和安定。自身安定了,那么和他人的关系也就安定了。

人们在心灵鸡汤里时常会说:请你对自己好一点。这不是好与坏的问题,而是有没有清晰的自我认知,能不能和自己良好相处的问题。如果一个人根本就不认同自己,他如何能对自己好得起来?如果一个人对自己根本就毫无任何信心,他如何能对自己有个好的态度?根本的问题是许多人对自己根本就不熟,对于自己的心根本不了解,也就没办法彼此相处,连彼此相安无事都做不到,更不用说认清楚自己之后,试着改变自己的内心,改变自己和自己相处的方式。

从来就存在着两条路,一条路是向外探索,探索物质世界,从原子结构到股票涨落,从中研究控制现实世界的方法。一条路是向内探索,探索心灵世界,探究“我”的构成,“我”的特性,“我”的能力,建构起对自己的认知。遗憾的是,在前一条路上人山人海,在后一条路上却行者寥寥,而前一条路上遇见的诸多难解的问题,往往在后一条道路上才能找到答案。

和自己相处 - 天天要闻

情感分类资讯推荐

结婚后,工资该不该交给老婆?这是我听过最现实的答案 - 天天要闻

结婚后,工资该不该交给老婆?这是我听过最现实的答案

有些人在婚姻里头,说起工资分配遮遮掩掩的,夫妻关系慢慢就疏远了。可也有些人,大大方方坦诚对待,家里头的日子越过越和美。工资怎么分配,在婚姻里那可是个影响夫妻关系的关键事。古人讲:“夫妻齐心,其利断金。”结婚之后,工资到底咋分配,每个家庭都得
因果定律:人品好的人,多半是智者,不容易吃亏 - 天天要闻

因果定律:人品好的人,多半是智者,不容易吃亏

有些人啊,眼睛就盯着眼前那点好处;可有的人,却把心思花在修养人品上,想着长远的事。人品,是一个人最硬的底牌。古人云:“厚德载物。”人品好的人,多半是智者,不容易吃亏。01:善良是智慧的体现,智者心怀善念当善良成为一个人骨子里的东西,智慧也就
别叫老公“亲爱的”了,换个称呼,男人很爱听 - 天天要闻

别叫老公“亲爱的”了,换个称呼,男人很爱听

亲密关系里面,称呼是很重要的,可以起到增进感情的作用。取一些有巧思的称呼,会拨打男人的心房,让他对你产生不一样的情愫。女人在爱情里面,真的别太老实了,你越有点情趣,男人才会越爱你。别再叫老公“亲爱的”了,太俗气,换个称呼,男人很爱听。
惊人的感情铁律:中年男女暧昧,最大的问题只有这2个 - 天天要闻

惊人的感情铁律:中年男女暧昧,最大的问题只有这2个

如果一个人无法压制自己的欲望,没有能力理清自己的牌局;任由感性,情绪,荷尔蒙操纵行为,而非回归理性本身;那么TA在感情里每个关键节点的选择,都会影响自己接下来几年的势。看过一组数据:有超过60%的夫妻,在30岁之后,对婚姻的满意度越来越低,
失恋后,难过很正常,但没关系,总会过去 - 天天要闻

失恋后,难过很正常,但没关系,总会过去

分手后,我们都是会经历一个阵痛期的。但凡动过真感情的人,不可能不痛不痒。只是有的人来的早一点,有的人可能会后知后觉地难过。有的人是分手当下,痛会更加强烈一些,给自己一个缓冲期,阵痛感会慢慢地消退。而有的人刚开始痛感不强烈,但时间久了会慢慢浮
不听老人言:这5种女人,娶回家就是“活受罪”! - 天天要闻

不听老人言:这5种女人,娶回家就是“活受罪”!

在婚恋关系中,双方的选择确实会直接影响到彼此的生活质量。如果有些性格特质在关系中未得到及时沟通和改善,可能会带来很大的挑战。以下五种类型的人,如果无法有效调解,可能会影响到关系的稳定和发展,值得在交往前认真考虑:1.
离婚后要求探视孩子,对方以孩子不知生父是谁为由反对探视,法院这份判决给出答案! - 天天要闻

离婚后要求探视孩子,对方以孩子不知生父是谁为由反对探视,法院这份判决给出答案!

夫妻离婚后,孩子随女方生活。男方要求探视孩子,被女方以“孩子不知生父是谁,现任丈夫视如己出”为由反对探视,法院支持吗?请看本期案例!2015年,小帅与小美调解离婚,约定2岁的儿子小明由小美抚养并自愿承担抚养费。小美再婚后携小明组建新家庭。小帅定居外地,在小明出生及1岁时有过陪护与探望,离婚后就再未支付过抚...
重病客户取款时不幸去世,谁该为此负责? - 天天要闻

重病客户取款时不幸去世,谁该为此负责?

摘要中青评论对老年人、病患、伤患等特定群体,社会各界都应给予更多关注和关怀。5月14日,湖南株洲一名62岁重病女子因急需取钱就医,被银行告知需本人到场后才能取款,在中国农业银行株洲田心支行办理过程中,不幸去世,引发社会关注。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5月15日,去世女子家属告诉记者,当地派出所、街道办等部门正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