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我叫李艳,来自河南郑州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十几年前,我考进了北京一所大学,毕业后就找了份工作留在了北京。那些年头,我过得非常拮据,住的是租来的老旧小房子,努力工作、节衣缩食,就是想要实现自己的城市梦想。
终于,当我结婚生子、事业有成之后,我在北京买了一套小两居的房子。对我来说,这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了。我一直很感激父母多年来对我的养育之恩,尤其是母亲,在我小时候就非常疼我,没少为我操心。现在我有了房有了车,也想报答一下父母,特别让我开心的是,父母的生活条件一直不好,我有房子可以给他们住了。
于是,当我存够了首付款,就立刻买了一套离老家不远的三居室,花了60万,然后把房子钥匙交到母亲手里,让父母直接住进去。那一刻,我看到母亲满面笑容,激动地说:“艳儿,谢谢你,这房子太好了,正合用我们夫妻两个人住。以后你有事没事经常回来看看我们啊。”

我也笑着对母亲说:“妈,这是我应该做的。你和爸爸辛苦把我养大,我能买房是你们的功劳。这房子就是给你们享福用的,你们喜欢就好。”
母亲听了,眼眶立刻红了,她握着我的手热泪盈眶,说:“艳儿,你现在过得好,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这个房子太贵重了,我们会好好珍惜的。”
我看看母亲头上已经长出的白发,心里升起一股感动。的确,父母为我付出太多太多,我必须要孝顺他们,让他们晚年能生活得舒心些。

那天,父亲没有说太多,但我看得出他也很高兴。他是典型的传统男性,不大善于表达情感,但是当他接过房子钥匙时,脸上难掩喜色,还轻声对我说了句“谢谢”。
买下房子给父母住后,我经常打电话回家询问他们的生活情况。母亲总是很热情,絮絮叨叨跟我说他们吃得好、睡得好,偶尔还说起我小时候的糗事,我们母女俩就这样聊得很开心。父亲平时不怎么说话,但我也能感受到他对我的感激之情。
如此,在我买下那套房后,父母夫妻俩平静地在老家生活了十多年。期间我也结婚生子,在北京过着忙碌的生活,只有过年或重要节日才回去看看他们。孩子慢慢长大,我的事业也在稳步发展,感觉自己已经实现了当初对生活的向往。

直到16年后,父亲因病去世,享年74岁。我接到母亲的电话赶回老家,心里隐隐发酸,虽然父亲活到这把年纪已不易,但还是感叹生命太过短暂。
父亲的丧礼办得简单却隆重,我和哥哥承担了全部费用。当天,许多父亲的老朋友前来吊唁,说父亲一生朴实善良,没有丝毫亏欠。看到父亲就这么离开人世,我的心里复杂万分。
办完丧事后,我留在老家陪母亲141了一段时间。一天,我和母亲闲聊时,她无意中说起那套房子的产权已经转给我哥哥了。我很吃惊,追问缘由。母亲才告诉我,原来在买下房子的那年,父亲就私下找法务所办理了产权转移手续,只是这些年一直没有告诉我。
我瞬间怒火中烧,委屈和痛苦涌上心头。我痛心地对母亲说:“妈,你怎么能答应爸这样做?那房子是我花了60万买的,本想留给你们居住,怎么可以不告而取转给哥哥?我白白花这么多钱,他配得上吗?”

母亲一脸歉意,眼里噙着泪花,说:“艳儿,当时这是你爸的决定,我也很为难,但不敢违背他。你也知道,你爸讲究传统观念,一直认为闺女嫁出去就是外人,只有儿子才能传宗接代,把家业留给儿子是他的心愿。我劝过他,但他坚持这样做,我只能依从他,实在对不起你!”
我听母亲这么说,心如刀割,泪水夺眶而出。我哽咽着说:“妈,我对爸的恩情很深,只是这房子我花了血汗钱,本想留给你们住的,怎么可以不告而取给了哥哥?他明明不像我那么孝顺你们,怎么就值得留给他了呢?”
我和母亲陷入沉默,都陷入了痛苦的自责与迷茫。

就在这时,哥哥回到家,看见我和母亲面带泪痕,一脸困惑。我把事情经过哭诉给他听,质问他为何接受父亲的安排。
哥哥叹了口气,沉痛地说:“妹妹,我知道这对你很不公平。但这确实是父亲的遗愿,我不好违抗。父亲一直偏爱儿子,你也明白这种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当年出国发展,父亲很不看好,关系一直不太好。这次他把房子留给我,也许是想弥补一下过去的遗憾吧。”
我听后,虽然还是难以释怀,但也开始理解父亲的用意。哥哥见我情绪低落,主动开口道:“妹妹,你花了钱买下这房子,我没资格独占。咱们按房子的现价平分吧,钥匙你先拿着,以后我会经常回来看望妈的。”

哥哥的这番话让我感动不已,原来多年未见的他也成熟了许多。我擦干泪水,沉默了一会,然后对他说:“哥,算了吧,房子就留给你吧。反正我在北京也有房,钱对我来说倒不是最重要的。只要你能好好照顾妈妈,使她晚年生活无忧就行。”
说这话时,我的内心已不再怨恨,取而代之的是释然。我开始反思自己是否太计较权利义务了,忽略了家人情感的交流。父亲固守传统,哥哥也不是出于自私,我要学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从那之后,我决定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这件事。我请了一个月的长假,腾出时间陪伴父母。和哥哥商量后,我们决定合资为母亲换一个舒适宽敞的房子,并定期聘请保姆来照看母亲的起居。我也会每月抽时间回老家看望母亲,带她出去走走换换心情。
这些年来,我和哥哥都尽了作为子女的责任。现在母亲已80高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我更加珍惜和她在一起的时光。每每看见她浑浊的双眼中依稀透着笑意,都让我的心久久温暖。我深知,亲情无价,至亲至爱是人生最大的精神寄托。钱财权利终将过眼云烟,唯有家人的陪伴才是永恒的。

在父亲过世和房产纠纷之后,我和母亲、哥哥之间的关系变得亲密无间。我们互相理解、宽容,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这个家。
最近,孩子们放暑假了,我决定带着他们回老家探望祖母。临行前,我兴高采烈地对孩子们说:“我们去外公外婆家玩几天,你们要好好照顾奶奶,不可以调皮捣蛋。”
坐上返乡的火车,看着孩子们哼着小曲目不亦乐乎的样子,我也激动不已。多日来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我已迫不及待想看到母亲惊喜的样子。

到了老家,我按响了母亲家的门铃。哥哥先打开了门,笑着说:“妹妹,你来啦!快进来坐吧,妈刚做好了午饭。”
母亲慢慢踱着步子出来,脸上洋溢着喜悦。她张开双手拥抱我和孩子们,眼角的皱纹都在发光:“你们来啦!快进屋吃饭,奶奶做了你们最爱吃的鱼香肉丝、麻婆豆腐。。。。。。”
我们一家人开开心心吃起午饭来,我看着母亲精神奕奕的样子,放下了心头大石。吃过饭,孩子们腾地就跑去院子里玩耍,朵朵笑语飘进屋内,热闹非凡。我和哥哥搀扶着母亲在房中慢慢走动,聊着家常话题。
这一刻,我感觉前尘已远,家人团聚就是最大的幸福。哥哥一定会帮我好好照顾母亲,我也会尽到身为女儿的责任。我们误都已成过眼云烟,只剩下浓浓的亲情永存心间。

晚上,我们一家人坐在老房子的门廊上聊天。微风拂面,月光静好,192年的点点滴滴在这静谧的夜晚涌上心头。
我看着母亲满头银发在月光下闪烁,不禁失声叹道:“妈,您辛苦了,我和哥哥一定会永远陪伴着您的。”
母亲慈爱地看着我们,眼里泛起泪花,她说:“儿女们,有你们在,我这一生并不孤独。这老房子见证我们一家人的点点滴滴,希望你们不要因为过去而遗憾,好好珍惜现在即可。你们健康快乐,就是我这个老太婆最大的心愿。”
我和哥哥都红了眼眶,我们紧紧握住母亲干枯的双手,久久无法言语。

这一刻,我明白自己已经走过人生重要的一课——用包容的心态去理解家人,珍惜眼前的一切。昨日种种都已化为乌有,我该感激的,是父母对我们兄妹的一片爱,哥哥对我的宽容谅解,以及母亲给予我们的厚爱。。。。。。
那之后,我开始频繁地回老家看望母亲,经常带着她在老城区逛逛,买些她喜欢吃的东西,穿些新衣服。每次带她出去走走,她都像个孩子一样开心。我也常叮嘱孩子们要节日或周末陪奶奶视频,报平安。我希望母亲的余生能过得开心些,不再为过往的事感到遗憾或自责。
有一天,母亲突然提起要写遗嘱,我激动地忙说:“妈,您还长寿着呢,别想这些有的没的。遗嘱的事以后再说吧。”
母亲却摇摇头,说:“我这把老骨头坚持不了多久了,有些心里话想对你们说,也该把后事安排清楚,免得你们姐弟间生分。”

于是,在母亲的坚持下,我请了律师来家里,母亲对我们宣读了简短的遗嘱,大意是房子平分给我和哥哥,积蓄按照法定继承 533。她叮嘱我们无论发生什么,都要互相关心,不要让矛盾影响亲情。我和哥哥都哽咽着点头,发誓一定会遵循母亲的嘱托。
就这样,时光荏苒,转眼母亲已经92岁高龄。虽然她记忆力衰退,身体每况愈下,但她的眼里却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我和哥哥尽我们所能让她舒舒服服地度过晚年。
在她最后的那一天,家人围坐在她床前,她已经无法说话,只是微微地笑着,用目光与我们诀别。当她轻轻阖上双眼之时,我泪如雨下,但内心却充满了宁静。我知道,母亲此生无憾,她一定会在天之灵安息。
葬礼过后,我独自坐在母亲生前最爱去的老榕树下,回想着她一生的点点滴滴。临走时,我最后看了眼那栋略显破旧的老房子,它记录了我们家几代人的故事,即使不再属于任何一个人,也会永远活在我的记忆里。这才是真正的家,桩桩件件都值得我用毕生的时间去怀念与珍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