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情感缺失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网友安安分享了他的故事:
在外地上大学时,奶奶去世,为了不影响我的期末考,妈妈过了两个月才告诉我,
叙述的时候又忍不住失声痛哭,一边哭一边对我说:“你还挺坚强的,我还以为你会哭呢。”
那一刻的我吓出一身冷汗,那是我最深的恐惧,我的秘密最接近暴露的时刻。从此我回避任何有关生死的场合,只是因为怕别人问我“你怎么都不伤心”。
还有跟前女友在一起的时候,对于她的一些小心思我真的很难理解,我不懂她为什么会吃醋、撒娇、因为小事莫名难过。
有时候跟她在一起,我不知道该有什么样的表情,该说什么话,该怎么做。
我学着别人恋爱的那套,每天对她表演喜怒哀乐,
但那都不是发自我内心的,我很累,我只想自己待着,为此她跟我提出了分手,或许我不适合谈恋爱吧。
来源:pexels
在与亲人、伴侣、朋友等相处的亲密关系中,情感缺失的人在面对某种情境时,习惯性掩藏自己真实的情绪,
转而思考情理上本应表达的情感,再做出动作和行为,通过这种方式来得到一种归属感和认同感。
因此,在他人眼里,他们常常是以自我为中心、冷酷无情、不懂得浪漫、不懂得感恩的。
事实上,情感缺失的人自身也很痛苦,痛苦自己的经历,痛苦自己的无感,痛苦自己的表达却是假装和演戏。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亲密关系中的“情感缺失”这件事。
情感缺失的表现
在小说《局外人》里,有一个惊世骇俗的开头:“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在昨天,我搞不清。”
就是这样一句话,奠定了主人公莫尔索在别人眼里冷漠的性格特征,他对人对事总是无动于衷,置身事外,
普通人认为很重要的那些东西,在他眼里一点都不重要。
面对亲情,母亲的死讯传来,他对于母亲具体是哪一天去世的毫不关心。
在葬礼上他没有流一滴眼泪,两次拒绝看母亲最后一眼,母亲下葬后立刻就走了,没有在她坟前默哀。
在守夜那晚,他抽烟、打盹、喝自己喜欢的牛奶咖啡,没有表现出一丝悲痛。
来源:pexels
面对爱情,女友玛丽问他爱不爱自己,他回答,这种话毫无意义。
女友玛丽向他求婚,他说:“结不结婚都行,只要你要,我们就结”。
玛丽问,如果是另一个女人向你求婚,你和那个女人的关系就像你和我一样,你会不会接受。他的回答是“当然”。
玛丽说:“婚姻是一件严肃的事”,他反驳:“不”。
对于至亲的死亡,莫尔索没有流露出一丝悲痛,在旁人看来他简直毫无心肝;
对婚姻和爱情,莫尔索采取随便的态度,很多女人可能会冲上去给他扣一个“渣男”的帽子。
来源:pexels
莫尔索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态度,是因为他某种程度上的情感缺失,让他认为一切都没有意义,他是一个坚定的虚无主义者。
心理学上,情感缺失指由于某些家庭或社会性因素造成的心理障碍。
它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生活状态。
在亲密关系中,情感缺失的人往往有这些表现:
缺少同情心和共情能力,很难感同身受地体会到他人的笑点或者泪点,对外界充满了敌意和冷淡。
言语刻薄与直白,不会对伴侣说体贴的话,宁可沉默也不表态,但是态度难免直接且真实。
完全质疑爱情的价值和意义,自己不相信爱情,也影响着身边人不要过分相信爱情。
对于恋爱保持无感的态度,甚至觉得自己一人能过得更好,而拥有伴侣是一件非常麻烦并令人感到恐惧的事情。
有自卑心理,不自信也不轻易相信别人,不善与人交际,经常感到孤独寂寞。但是他们一旦选择相信一个人,就会不遗余力的信任他,所以很容易被别人利用或欺骗。
来源:pexels
可以看的出,情感缺失的人对亲密关系缺少很多兴趣。
他们不想去维持任何一段感情,感觉自己的情绪都是流于表面,不想去应付别人,喜欢独处,身边的关系都很表面。
而每次在关系进一步时都会反射性地退缩,每每想哭却又不知道去哪里哭,也没有什么可以慰藉心灵的东西。
甚至没人可以去倾诉,整个世界仿佛只剩下自己。
因此,情感缺失的人有时候为了不被世界抛弃,常常戴上面具,去表演喜怒哀乐。
但是他们却逐渐忘了,真正的感情无需成为一种“表演”,没有必要的迎合只会让心疲累,疲累到忘记自己是如何真心去爱去感受。
虽然,情感缺失只是一种有别于正常人的生活状态,但是长时间的自我内心封闭还是会带来一些心理问题。
来源:pexels
原生家庭,引发的情感缺失
其实,很多人并不是天生的情感缺失,而是成长缺失,也就是在成长过程中缺少了某种东西。
但是成年后已经没有机会再去弥补,所以只能靠模仿。
而这种东西本质上就是爱,是最初来自原生家庭的爱。
可能是父爱、母爱或者父母之间的爱,任何一种爱缺少,都可能引发一个人的情感缺失。
电视剧《乔家的儿女》中的乔家兄妹,因母亲很早去世,父亲又疏于对他们的养育和陪伴,对他们的心理造成很大创伤。
其中大哥乔一成最早懂事且肩负起照顾弟弟妹妹的重担,受到的情感缺失最大。
来源:pexels
从小缺少母爱,又对父爱求而不得,也没有人教他如何去爱,造成他的不安全感和自卑心理。
因此乔一成成年后,对他人发展出一种基本的不信任感,始终跟父亲保持距离,对弟弟妹妹的感情生活更是谨慎。
他不理解二强的师徒恋,也会打压四美的敢爱敢恨,他会用自己缺失的情感来判断,很多爱情并不可靠。
但是他一旦选择相信一个人,就会不遗余力地相信他,
在与叶小朗的婚姻中,他被动的接受表白,因为两人都受原生家庭的影响,缺乏必要的安全感。
两个没有安全感的人在一起,就像两只带刺的刺猬在拥抱,
外界充满不安的变化,会让他们竖起身上的刺保护自己。
最终以叶小朗独自出国,两人离婚收尾。
来源:pexels
著名发展心理学家爱利克·埃里克森对人格发展理论的研究,可以很好的解释这种受原生家庭影响,对待感情的处理态度。
他提出,对于一个婴儿来说,要满足自己的需要,甚至存在本身,都依赖于那些照料他的人,
如果婴儿的需要得到了满足,他就会发展出“基本信任感”。
如果事实恰恰相反,婴儿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或者由于母亲突然去世或离开,导致他情感缺失。
他就可能对他人发展出一种基本的不信任感,并且对世界的多变与不可预测性产生夸大的焦虑感。
来源:pexels
到成年早期(十七八岁-30岁),即与他人亲密-梳离阶段,容易与他人缺乏亲密感,与自身的情绪十分疏离,与身体的体验缺乏联结。
“如果一个人不能与他人分享快乐与痛苦,不能与他人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
不相互关心与帮助,就会陷入孤独寂寞的苦恼情境之中。”
这也是情感缺失的直接后果,我们必须进行有意识地填补,才不至于在亲密关系中迷失自己,疏离与他人的情感联结。
来源:pexels
如何唤醒情感体验?
心理学家荣格认为,
“我们不仅仅是被自己的过去所塑造,而是同时受到过去和未来的双重影响。”
为了摆脱束缚,转化为真正的自由能量,我们需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唤醒自己的情感体验。
1、接纳自己,停止迎合
首先,正视自己情感缺失这件事,尝试着不把他们当成问题,接受它们,才能舒缓自己。
其次,情感缺失与否并不是关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不是因为跟别人不一样就是错的,停止迎合别人,摘下面具,按自己的方式表达喜怒哀乐。
事实上,在亲密关系中,比迎合更重要的是交流与倾听,和你亲密的人坐下来,让别人走进你的内心了解你,也让自己发现身边人的心,
了解他们对你付出的感情,然后慢慢的融入他们的世界,唤醒亲密关系中的情感体验。
来源:pexels
2、自我觉察,学会自愈
自我觉察意味着一个人开始超越自己的心智,让觉察的自我从心智中分化出来,把自己的心智作为一个对象来加以认识。
既要向内觉察自己的内心真实想法,又要向外觉察家庭环境给自己带来的影响。
觉察之后,想走出来,就要拉自己一把,用“正念”法,感受一下自己的呼吸,仔细分辨一下五颜六色的世界,听听清晨的鸟叫,摸一摸小动物的毛发。
问问自己饿不饿,想不想喝水,想不想出去走一走,还是想在家宅着看书、看电视或者打游戏。
来源:pexels
问问自己身体有没有不舒服,需不需要按摩或者体检。
问问自己今天做了哪些事情,有没有让你感觉良好的瞬间,有哪些糟糕的情感体验,找到体验不好的源头,消灭它。
生活,其实就是一个自己取悦自己的过程。
我们或许改变不了环境,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改变不了过去,但可以把握现在;不可能样样顺利,但可以事事尽心。
正如加缪在《局外人》结尾说的:
“人生在世,永远也不该演戏作假。”
与其每天表演喜怒哀乐,不如卸下面具,用心体验,用心与人交流,找回真正的自己。
作者:奇妙麻麻
图源:网络
首发:壹点灵心理
专注心理成长,温暖而有力地爱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