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走上坡路的3个迹象,越早知道越好

2022年09月15日07:10:19 情感 1400

一个人走上坡路的3个迹象,越早知道越好 - 天天要闻

看完这本书,让我体会最深的是在成事的心法部分,身份认同、语言表达和压力管理,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做好心理建设,明确个人身份

想象一下,你身边有这样一个人:

我经常对自己说一句话:“你是个干大事的人”。

我们办公室有一幅字,上面写着:我们很贵。

若你还没富,请先让自己像一个富人,用富人的思考方式、用富人心态、富人思维武装自己,改变自己的气质,让自己看起来更具“富人气”……

看到他的这些语录,你会不会心生鄙夷:这不是给自己灌心灵鸡汤么,靠画大饼怎么能让自己变富变贵呢?

作者周岭在《认知驱动》里谈到的这个人是剽悍一只猫(猫叔),非常成功的个人商业顾问,畅销书《一年顶十年》的作者。

深度接触猫叔后,周岭发现他的所言并非狂妄,而是皆来自亲身实践。

这其实是推动个人成长非常重要的力量——心理建设,即明确自己的身份目标,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如果连你都不相信自己能干成大赛,那就真的很难改变命运。

这让我想起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的一段经历。

他的高中老师,曾对全班同学说:“你们在座的,没有一个能考上大学,以后一定都是农民。”

很多同学就奉为命运的旨意,要么半途退学,要么考一次就放弃了。

唯独俞敏洪坚信可以改变命运,于是他考了一次又一次,终于在第三次参加高考后,以优异的成绩被北京大学录取,从此改变了人生际遇。

曾看过一句话:“一个人相信什么,他未来的人生就会靠近什么。”

很多人很难成功,不是没有能力,恰恰是因为缺乏自我认同,没有明确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不敢相信自己会成功。即使当好运眷顾时,也可能因为心理准备不足而错失机会。

周岭说:“那些能明确自己身份的人才是真正的高手,他们肯花时间进行心理建设,能从上而下或从里到外的改变自己。”

重塑自己身份的过程,或许有点难。但只有迈出这一步,才有可能获得成长的动力,在遇到困惑和挫折之时选择坚定地前行,最终创造不凡的人生奇迹。

一个人走上坡路的3个迹象,越早知道越好 - 天天要闻


借用语言模式,改变思维习惯

我上初中的时候,其实一直不太自信。后来发生了一件事,对我的成长影响很大。

数学老师把我叫出教室,说有个参加数学奥赛的机会,我推荐你报名。

当时,虽然我的数学成绩在班里排名前三,但是自认为还达不到参赛的水准,便下意识地回应老师:“我不行。”

结果,老师说“还没有尝试,就说‘你不行’?如果连你自己都觉得不行,还有谁能觉得你行呢?”

自那以后,我好像变得更勇敢了,乐于尝试新鲜的挑战,做任何事都告诉自己“我能行”,也开始在各种比赛中崭露头角。

你有没有想过,究竟是你的语言决定了你的思维,还是你的思维决定了你的语言和行为?

我们的固有认知,会觉得心里想什么,嘴里才会说出什么,语言应该是思维的产物。

然而,周岭在《认知驱动》一书告诉我们:语言和思维之间其实是双向车道,而非单向车道。如果你知道自己还可以在思维和语言之间“逆向行驶”,你的生活就会多出很多主动的选择。

一个人走上坡路的3个迹象,越早知道越好 - 天天要闻

正如《富爸爸,穷爸爸》中记录的这个片段:

穷爸爸总是习惯说:“我可付不起!”,而富爸爸则会建议说:“我怎样才能付得起?”

富爸爸认为,当你下意识地说出“我付不起”的时候,你的大脑就会停止思考;而如果你自问“我怎样才能付得起?”,则会让你的大脑动起来。

遇到困难的时候,千万不要轻易地给出否定式的结论,认为自己“做不到”。一旦用这种封闭的语言关闭了思维的主动性,你就会放弃思考解决方案,从而让自己真的陷入做不到的泥潭中。

不妨试试对自己说“我只是暂时做不到”、“我怎样才能做成呢”,换一种表达,意味着这件事通过努力可以达成。

语言带给一个人的心理暗示,会直接影响思维的出发点,从而影响行动的方向和结果。

正如周岭所说:

“无论遇到什么事情,说积极的话,不说消极的话;

无论遇到什么人物,说和善的话,不说刻薄的话;

无论遇到什么问题,说开放的话,不说绝对的话……”

一段成长之旅的觉醒,可以从改变语言开始。

一个人走上坡路的3个迹象,越早知道越好 - 天天要闻


保持适度焦虑,激活成长动力

最近有句话很流行:“人不是叫醒的,而是痛醒的。”

20多岁的时候,父母劝你少熬点夜,少吃垃圾食品,多注意身体,你是完全听不进去的,因为这个时期你的身体还很抗造。等到一定年龄,体检报告逐年亮红灯,这才开始下定决心,锻炼身体,注重养生。

初入职场,感觉终于可以逃脱学习的压力了,不用考试的日子太爽了,于是下了班就追剧打游戏。直到有一天,你出现在公司裁员名单上,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毫无竞争力。

作者周岭认为:好的生活是始终游走在舒适区边缘。太大的压力或没有压力都会使我们生活不幸,唯有适度的压力才能让我们的人生幸福源源不断。

所谓适度,就是在当前最佳水平上再加一到两成的难度。

没有谁的人生可以一劳永逸,所谓的安逸很可能是潜伏的危机。生活中有一点压力和焦虑,其实是好事。它们能让我们保持警觉,避免能力退化,从而进化成更优秀的版本。

电影《功夫熊猫》也印证了这个道理。

熊猫阿宝本是一家面条店的学徒,日子过得还算舒服。他渴望学习武功,但他太胖了,所有人都瞧不起他。直到遇到乌龟大师,他意外成为神龙大侠,被迫走上了习武之路。一路打怪升级,最终打赢了强大的敌人,拯救了家园。

试想,如果阿宝一直做面条,不敢去突破,又怎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对于普通人来说,成长就是从自己的小世界里走出来,在艰难中突破自己,然后获得新的能力和见识,

贪恋舒适区势必会走向退化,聪明人都会刻意保持适度的难受。

只有在挑战中修炼自己的耐压性,不断扩大能力边界,才有机会赢得人生的掌控权。

一个人走上坡路的3个迹象,越早知道越好 - 天天要闻

写在最后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其实也涌动着很多可能性,每个人都有成就自己的机会。《认知驱动》这本书,就提供了很多可以实操的成长方法论。

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教授贝南·塔布里兹和迈克尔·特雷尔的研究表明:

“如果一个鸡蛋的蛋壳从外面裂开来,它的生命就结束了,但是如果一个鸡蛋的蛋壳从内部裂开来,则意味着新的生命破壳而出,伟大的事物都是由内而外产生的。”

只有破除了认知上的藩篱,才能做成一件事,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不妨跟着这本书,从最简单的3个小习惯开始练习:

做好心理建设,明确身份目标;

重塑语言习惯,积极推动行动;

保持适度焦虑,挑战能力边界。

希望我们都能不断重构自己的认知系统,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与理想的人生惊喜相逢。

本文作者:VV安,秋叶写作营学员,曾任行业TOP1上市公司中层管理者,品牌管理专家。中国人民大学MBA,驰骋职场的治愈系成长教练,多平台签约作者,愿用文字温暖精进人生。

情感分类资讯推荐

我对朋友吝啬消费观的鄙视,藏着自己内心深处的秘密 - 天天要闻

我对朋友吝啬消费观的鄙视,藏着自己内心深处的秘密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受:看到身边朋友在消费时斤斤计较,买瓶水都要货比三家,心里就忍不住泛起一丝不屑,觉得他们太“小家子气”,而自己似乎在消费上要更豁达、更有格局?但你有没有想过,这种对他人吝啬消费观的鄙视,背后可能藏着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呢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顾家人、还债60万元:我不能让他背负着失信的骂名离开 - 天天要闻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顾家人、还债60万元:我不能让他背负着失信的骂名离开

4月11日湖南衡阳县金兰镇金家村曾家组来了一位时髦的90后美女沿途不断有乡亲与她打招呼只见她熟门熟路地走进曾祥再老人的家送上牛奶等礼品,并掏出300元钱然后陪老人聊天拉家常,其乐融融……▲王婷与曾志的伯父。这位90后美女名叫王婷,是曾祥再老人已故侄儿曾志的前女友,因他儿子患有精神疾病,生活无法自理,王婷每年都...
人老了,走不动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这才是真聪明 - 天天要闻

人老了,走不动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这才是真聪明

在人的一生旅途中,当我们步入一定的年纪,就会被过往的记忆所包围,如同海浪不断拍打着心灵的岸礁。这便是我们逐渐变得柔软和宽和的奥秘所在。正如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所言:“岁月的流转中,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肩负起越来越沉重的记忆重担。”这种记忆,尤其
55岁大妈丧偶后频繁相亲,并开出4个条件,大叔直呼:无法满足 - 天天要闻

55岁大妈丧偶后频繁相亲,并开出4个条件,大叔直呼:无法满足

阅读此文之前,请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每天给您带来不一样的故事,感谢您的支持,这厢有礼了~01我姑妈也是丧偶后开始相亲,要求男方有房有车无贷款,还得会跳广场舞,结果遇到一个大爷说房子车子都有,就是跳广场舞会踩脚,最后
想用爱感化“治愈”NPD?别多想了!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务 - 天天要闻

想用爱感化“治愈”NPD?别多想了!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务

面对NPD的各种精神打压和情感虐待,有些朋友“心胸宽广、内心强大”,认为自己可以“包容”。另外,还有圣母拯救者心态,总认为她的本质是好的,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爱能治愈一切”等,希望自己能用爱感化、疗愈NPD。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NPD是一种人格障碍,她们的大脑部分结构异于常人(请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