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有四个问题要搞清楚,不要到七十岁以后才明白

2021年10月15日14:30:03 情感 1808

人老了,有四个问题要搞清楚,不要到七十岁以后才明白 - 天天要闻


文/和雨似


秋去冬来,四季轮转,每一个人都逃不过时间的法则。


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人这一生其实很短暂,每个人都演绎着自己的故事。回头望去,我们总是在选择中徘徊,失去那些本该重要的东西,但也得到更多值得怀念的东西,得到和失去宿命般地交织着。


衰老让我们恐惧,热爱的工作没有了,身边很多人走了,家里的烦心事不少,再加上还有一个心愿没实现,可是已经老了。


生命不可逆转,能做的实在有限,即使满是遗憾,还是得往前走。不管年轻时是哪种活法,人老了,依然有选择的余地。


陈海贤在《了不起的我》一书中说道,进入老年期,无论一生是否顺遂,经历了哪些快乐和痛苦,我们都能把它作为一段独特的经历接纳下来,接纳自己的生命是完整的、独一无二的。


当我们老了,如何优雅地度过?真的不要等到七十岁人为什么而活着?有时候人早点明白生活的真谛,才会越过越好。


而活着的聪明人都深刻懂得以下4个问题,也正是因为他们弄清了这四个问题,所以晚年才会越过越好。

人老了,有四个问题要搞清楚,不要到七十岁以后才明白 - 天天要闻


1.放下执念,终有意义


一个人,不管哪个阶段,都是生命的自然过程,不管你在过去走过什么样的路、经历了什么样的风景,人老了,越发显出它们的意义。回顾人生,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意义,接纳它就好。


但是,我们总是被过去束缚,深陷泥潭无法自拔;也害怕回忆,因为回忆总是让人怀疑自我。


绿山墙的安妮》中有一段话:总有一天,我也会变老,时间掩盖了我的热情,吞噬了我的纯真,收回了我的童趣,但它抹不去我的快乐,我的愿望是:“现在当个快乐的女孩,中年时当个快乐的阿姨,老年时当个快乐的老太婆—总之,拥有快乐的一生。”


可惜,大多时候,我们连安妮都不如。如果执念太深,那些隐藏的美好你发现不了,就会少了很多快乐,多了不少烦恼;要是不去回忆,就会安于现状,不愿折腾。


对于不需要面对衰老的那部分人,不要害怕长大,也不要害怕改变,我们走的每一步都会有意义。


对于已经衰老的那部分人,人生没有可怕的虚无,你的人生是你用脚一步一步走出来的、独一无二的。


只有放下执念,从这独一无二中找出意义,才不会觉得人生苦短,还没来得及开始就已经结束。

人老了,有四个问题要搞清楚,不要到七十岁以后才明白 - 天天要闻


2.别放弃爱好,学到老


许多年轻时能做的事,老了就不能做了,同样,年老时做的事,年轻时不一定做的来。


有人会觉得老年人的生活很可悲,每天买菜做饭说闲话,身边没有亲人在,也不敢打电话给外地的子女,怕打扰他们。这样的老年人其实是没有自己的爱好,如果有,不会这么闲。


没有爱好的人,除了应付生活上的琐事之外,其他时间像在“混日子”,混一天少一天的感觉。


要是能做些其他有意义的事情,哪怕是了结年轻时的一个心愿,自己的精神层面也会变得丰富起来,至少少留点遗憾。


人在年老时,依然有一份坚持,不放弃对生活的追求,最好的办法就是学习,这是一件值得终生去做的事。


学习,不只是让生命更充实,还能跟外界产生联结,结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海边小屋》中说:“步入老年并不可怕,老年时光可以是辉煌壮丽的。”


万事万物都在改变,人要是保持不变,即使你很年轻心却已经老了。始终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去学习、探索,才会有不断的活力。人老了,依旧可以折腾出一片新天地,不服老,精神上就会永葆青春。

人老了,有四个问题要搞清楚,不要到七十岁以后才明白 - 天天要闻


3.心态平和,身体健康


我们总说“人生实苦,要苦中作乐”,其实,没必要过早给人生定下这样的基调,毕竟,境随心转。


有人这样说过:人活的本就是一种心态,心态好,一切都好。


小王子》里面有一句话:所有的大人当初都是孩子,但是很少有大人记得这一点。


长大后的我们,虽然更成熟了,但也变得复杂了,遗忘了孩提时期内心的纯真和快乐,怪不得小王子会觉得大人都在做着自以为正确的事情,但都不快乐。


尤其是到了老年,随着生理上的衰老,心理状态肯定会发生变化,直接导致情绪上的起伏不定,进而影响了身体各个方面。


人到老年,已经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身体健康就意味着无限可能。此时,摆正心态,宠辱不惊,不为名利所累,重拾儿时的简单快乐,心态自然就平和了。


你越认真生活,生活越是会回馈你美丽。心态好了身体也不会差到哪儿去,这样晚年的时光会很幸福。

人老了,有四个问题要搞清楚,不要到七十岁以后才明白 - 天天要闻


4.向死而生,该怎么样去活


村上春树说过:“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总有一天我们都会死。人到了六十岁的时候,不得不直面死亡的恐惧。你要拿出勇气去面对,关键是弄明白“死”真正的含义。未知死焉知生,死只是在告诉我们如何才能更好地活着,生命的意义也在于此。


试想一下,人既然都有一死,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奋斗,不去尝试。


那么,你想怎样度过这一生?是沉溺于享乐、物质、名利,还是积极规划、付诸行动、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


正因为我们真正意识到死,才会珍惜当下,不愿蹉跎岁月,碌碌无为,而是不断突破自己,去创造无限可能。人生短短数十年,尽最大的努力才不枉此生。


或许这样,我们就不用去感叹光阴太短,后悔错过了最美的时光。


《人生谢幕前,请全力以赴》中说道:“生命仅有一次,我们只有活得义无反顾,才能活得无可替代。”

人老了,有四个问题要搞清楚,不要到七十岁以后才明白 - 天天要闻


有的人害怕变老,有的人无法想象自己年老时的样子,有的人已在规划自己理想中的老年生活,还有的人在思考着人生这条路怎么走才能少些后悔。


不管是八十岁,还是十八岁,都要清晰地活着,只有知道自己要什么,才能活得明白,才能活得通透,真的不要等到了七十岁,才去回忆一生该怎么度过才算不辜负。


越清晰,越清醒的人,才能掌控人生。虽然每个人都有一死,但并非所有人都真正活过。


-END-

生活,思考,感悟。世界那么大,感谢遇见你!

情感分类资讯推荐

我对朋友吝啬消费观的鄙视,藏着自己内心深处的秘密 - 天天要闻

我对朋友吝啬消费观的鄙视,藏着自己内心深处的秘密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受:看到身边朋友在消费时斤斤计较,买瓶水都要货比三家,心里就忍不住泛起一丝不屑,觉得他们太“小家子气”,而自己似乎在消费上要更豁达、更有格局?但你有没有想过,这种对他人吝啬消费观的鄙视,背后可能藏着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呢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顾家人、还债60万元:我不能让他背负着失信的骂名离开 - 天天要闻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顾家人、还债60万元:我不能让他背负着失信的骂名离开

4月11日湖南衡阳县金兰镇金家村曾家组来了一位时髦的90后美女沿途不断有乡亲与她打招呼只见她熟门熟路地走进曾祥再老人的家送上牛奶等礼品,并掏出300元钱然后陪老人聊天拉家常,其乐融融……▲王婷与曾志的伯父。这位90后美女名叫王婷,是曾祥再老人已故侄儿曾志的前女友,因他儿子患有精神疾病,生活无法自理,王婷每年都...
人老了,走不动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这才是真聪明 - 天天要闻

人老了,走不动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这才是真聪明

在人的一生旅途中,当我们步入一定的年纪,就会被过往的记忆所包围,如同海浪不断拍打着心灵的岸礁。这便是我们逐渐变得柔软和宽和的奥秘所在。正如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所言:“岁月的流转中,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肩负起越来越沉重的记忆重担。”这种记忆,尤其
55岁大妈丧偶后频繁相亲,并开出4个条件,大叔直呼:无法满足 - 天天要闻

55岁大妈丧偶后频繁相亲,并开出4个条件,大叔直呼:无法满足

阅读此文之前,请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每天给您带来不一样的故事,感谢您的支持,这厢有礼了~01我姑妈也是丧偶后开始相亲,要求男方有房有车无贷款,还得会跳广场舞,结果遇到一个大爷说房子车子都有,就是跳广场舞会踩脚,最后
想用爱感化“治愈”NPD?别多想了!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务 - 天天要闻

想用爱感化“治愈”NPD?别多想了!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务

面对NPD的各种精神打压和情感虐待,有些朋友“心胸宽广、内心强大”,认为自己可以“包容”。另外,还有圣母拯救者心态,总认为她的本质是好的,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爱能治愈一切”等,希望自己能用爱感化、疗愈NPD。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NPD是一种人格障碍,她们的大脑部分结构异于常人(请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