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有感——《自律的人生更自由》

2021年10月10日16:34:05 情感 1934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本书,也是我像其他人推荐次数最多的书,它叫《自律的人生更自由》,作者是小椰子。这本书是生活励志类型的鸡汤书,但是它更强调的是通过自律,从精神思想、物质生活等不同维度的改变,来打造属于个人的幸福生活。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阅读书中的精彩文锦吧!


读书有感——《自律的人生更自由》 - 天天要闻

《自律的人生更自由》

任何形式的“低配”,都会拉低你的人生质感

  • 习惯“低配”,只会迅速拉低你的人生质感,导致你的人生道路越走越逼仄、越晦暗,最终庸碌一生。
  • 向上的路,其实并不拥挤,然而大部分人都选择了安逸。如果一个人总是用将就的态度搪塞自己,那么最终只会越来越庸常。反之,如果一个人总是精进努力、精益求精,最终必将改写自己的命运。
  • 最近,朋友圈里流传着这样一段话:“你背单词时,阿拉斯加的鳕鱼正跃出水面;你算数学题时,太平洋彼岸的海鸥正振翅掠过城市上空;你上晚自习时,极圈上的夜空正散射着斑斓的光。但是,少年你别着急,在你为自己的未来踏踏实实地努力时,那些你曾以为永远不会看到的景色,那些你曾觉得终生不会遇到的人,正一步步向你走来。”



读书有感——《自律的人生更自由》 - 天天要闻

享受独处的美妙

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就付出什么样的努力

  • 慵懒的人,抱团取暖;优秀的人,互相促进。
  • 努力,永远不嫌晚!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去挑战自己的潜力,这样你才能不再庸庸碌碌地原地打转。很多人一生都在寻找成功的捷径,可他们却忘了,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就必须付出什么样的努力。只有脚踏实地、永远不放弃提升自己的人,才配得上丰富、充实的人生。建议你为自己的人生,放手搏一次!



读书有感——《自律的人生更自由》 - 天天要闻

学会终身学习


别做积极策划者、低级执行人

  • 和进取的人在一起,你不会甘于堕落;和自律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恣意放纵。“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努力靠近积极自律、执行力强的人,并不断向其学习,是你一生的幸运。
  • 拿着将就的薪水,过着得过且过的人生,还美其名曰“与自己的平凡和解”,实际上,这样的人根本没有摆脱现状的勇气。不要让一事无成的焦虑感淹没了你,从今天起,做自己人生航程的掌舵人吧,你完全可以活得更精彩!
  • 当自律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一个人的心灵和人格才会更加完善。就像《智慧书》中所说:“千万不要失去节制而成为一个蠢怪之物。”

投资自己,是一生的修行

  • 有人说:“一个人变老的标志是,他觉得人生一眼望得到头,不会再有改变,于是放弃了学习,放弃了提升自己。”然而,作为一个人,让自己每一天都比前一天更光鲜、更自信,才是对自己最负责任的表现。
  • 实际上,当你决定改变时,最困难的一部分已经结束。投资自己,是一生的修行,不要让自己的金钱和时间,荒废在最好的年华里。


读书有感——《自律的人生更自由》 - 天天要闻

最好的投资就是自己


与其讨好别人,不如取悦自己

  • 讨好型人格的人,总是卑微地努力讨好别人。他们活得极度恐惧和敏感,对他人的感受十分在意,对自己的需求置而不理。然而,在人际关系中,你越是低到尘埃里,别人就越不会把你当回事;你越是小心翼翼地讨好别人,换来的关系越是不堪一击。
  • 宁可一个人寂寞,也别两个人凑合。
  • “这一生,你要成长两次。一次是发现生活没有那么好的时候;一次是发现只要内心坚强、努力打拼,生活也不会那么糟的时候。”

强行合群,不过是在丧失自我

  •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羊群效应”,说的是在一个集体中待久了,从众惯了,人们就会逐渐丧失自己的判断,沦为集体意志的奴隶。但正如毛姆所说:“就算有五万人主张某件蠢事是对的,这件蠢事也不会因此就变成对的。”你以为你在合群,其实只是在被平庸同化。
  • 勒庞的心理学著作《乌合之众》里有这样一段话:“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会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倍感安全的归属感。”有多少人为了合群而放弃思考,在群体中不辜负任何人,却唯独辜负了最重要的自己。
  • 余华的《在细雨中呼喊》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不再装模作样地拥有很多朋友,而是回到了孤单之中,以真正的我开始了独自的生活。有时我也会因为寂寞而难以忍受空虚的折磨,但我宁愿以这样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自尊,也不愿以耻辱为代价去换取那种表面的朋友。”


读书有感——《自律的人生更自由》 - 天天要闻

请找回真实的自己,不要再让强行合群消耗你的人生。

情感分类资讯推荐

我对朋友吝啬消费观的鄙视,藏着自己内心深处的秘密 - 天天要闻

我对朋友吝啬消费观的鄙视,藏着自己内心深处的秘密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受:看到身边朋友在消费时斤斤计较,买瓶水都要货比三家,心里就忍不住泛起一丝不屑,觉得他们太“小家子气”,而自己似乎在消费上要更豁达、更有格局?但你有没有想过,这种对他人吝啬消费观的鄙视,背后可能藏着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呢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顾家人、还债60万元:我不能让他背负着失信的骂名离开 - 天天要闻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顾家人、还债60万元:我不能让他背负着失信的骂名离开

4月11日湖南衡阳县金兰镇金家村曾家组来了一位时髦的90后美女沿途不断有乡亲与她打招呼只见她熟门熟路地走进曾祥再老人的家送上牛奶等礼品,并掏出300元钱然后陪老人聊天拉家常,其乐融融……▲王婷与曾志的伯父。这位90后美女名叫王婷,是曾祥再老人已故侄儿曾志的前女友,因他儿子患有精神疾病,生活无法自理,王婷每年都...
人老了,走不动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这才是真聪明 - 天天要闻

人老了,走不动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这才是真聪明

在人的一生旅途中,当我们步入一定的年纪,就会被过往的记忆所包围,如同海浪不断拍打着心灵的岸礁。这便是我们逐渐变得柔软和宽和的奥秘所在。正如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所言:“岁月的流转中,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肩负起越来越沉重的记忆重担。”这种记忆,尤其
55岁大妈丧偶后频繁相亲,并开出4个条件,大叔直呼:无法满足 - 天天要闻

55岁大妈丧偶后频繁相亲,并开出4个条件,大叔直呼:无法满足

阅读此文之前,请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每天给您带来不一样的故事,感谢您的支持,这厢有礼了~01我姑妈也是丧偶后开始相亲,要求男方有房有车无贷款,还得会跳广场舞,结果遇到一个大爷说房子车子都有,就是跳广场舞会踩脚,最后
想用爱感化“治愈”NPD?别多想了!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务 - 天天要闻

想用爱感化“治愈”NPD?别多想了!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务

面对NPD的各种精神打压和情感虐待,有些朋友“心胸宽广、内心强大”,认为自己可以“包容”。另外,还有圣母拯救者心态,总认为她的本质是好的,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爱能治愈一切”等,希望自己能用爱感化、疗愈NPD。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NPD是一种人格障碍,她们的大脑部分结构异于常人(请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