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结婚而言,恋爱与相亲哪个更靠谱些?

2021年09月16日21:47:03 情感 1913

自从崇尚婚姻自由以来,恋爱的模式开始出现,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大批的热恋男女,刚开始恋爱都是奔着结婚去的,“有情人终成眷属”的例子是比比皆是。可不知道为什么,从什么时候开始,恋爱跟结婚划清了界限,完全成了两码事,“有钱人终成眷属”竟成了网络热语。

而唯一不变的却是相亲,以前“说媒”是个不错的职业,促成的婚事也是数不胜数,可受“恋爱潮”的冲击后逐渐没落,再加上某些女性的“诚信缺失”——骗彩礼和高离婚率,让媒婆担负了更大的风险和信誉危机,硬是把“说媒”这一行业彻底打进了“地狱”——消失不见。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恋爱结婚的离婚率远远高于相亲结婚的离婚率。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其实原因也很简单,恋爱是“有情温水饱”,什么都可以不用考虑,只要有激情、有新鲜感、有吸引力就可以在一块,至于未来怎么样,统统不在考虑的范围之内,恋爱的世界里只有她们两个人,跟其他人无关。热恋中的两个人一旦走进婚姻,接触到了柴米油盐酱醋茶,需要有更多的真金白银来维持生活,那情况就会不一样了。婚前婚后两幅面孔是常态,为钱导致矛盾激化肯定在所难免,当初有多爱,离婚时就会有多干脆和决绝,这就是爱情的脆弱之处——终究败给了现实。

与之相反的是相亲,本来相亲的目的就很明确,就是冲着结婚过日子去的,所以男女见面谈时就会直奔主题,该说得都说开,该问得都问清楚。虽然说谈房子车子票子什么的都很俗,也被说成“物质”,可这些东西在实际生活中一样也不可缺少呀!不是吗?恋爱是两个人的事,但婚姻却是两个家庭的事,所以男女双方及家长都会把很多事情摆到明面上说开,特别是牵扯到经济方面的问题,以防留下隐患,婚后产生不必要的家庭矛盾或纠纷。这种相亲模式其实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先结婚后恋爱”的老模式,却也是最稳固的婚姻模式,要不然也不会在中国实行和传承了几千年。

不管怎么说,婚姻发展到今天这种地步,离婚率这么高,与选择的结婚模式也有很大的关系,毕竟稳固的婚姻是建立在牢固的经济基础之上的,爱情终究不能当饭吃,可以有但不是生活必需品,不是吗?

就结婚而言,恋爱与相亲哪个更靠谱些? - 天天要闻


就结婚而言,恋爱与相亲哪个更靠谱些? - 天天要闻


就结婚而言,恋爱与相亲哪个更靠谱些? - 天天要闻

情感分类资讯推荐

中年男女,与异性关系暧昧,是怎么产生的? - 天天要闻

中年男女,与异性关系暧昧,是怎么产生的?

中年男女,与一个异性之间的相处,彼此之间的关系,大大方方,坦坦荡荡更长久,更值得珍惜。人到中年,在日常生活中,与异性的相处过程中,智者的选择是保持距离,不频繁接触,靠近。
当情人临终想见你,你会如何选择?一场戳心的灵魂拷问! - 天天要闻

当情人临终想见你,你会如何选择?一场戳心的灵魂拷问!

爱情这事儿,多半藏在生活的鸡毛蒜皮里,可要是生死关头突然来了,那些被身份、规矩裹着的感情,到底会露出啥样的真相?好多人把情人关系当成生活的调剂,却很少琢磨:要是有天她躺在病床上,用尽最后一点力气说想见你,抛开那些世俗说的角色,你心里头抗拒的
一个德国客户的人生经历,真正阐释了什么叫做九死一生 - 天天要闻

一个德国客户的人生经历,真正阐释了什么叫做九死一生

(原创,欢迎点赞评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鲍勃·迪伦曾说过:一个人要走过多少路,才能被称之为人。今天和一个德国客户聊天,听了他的人生经历,我想说,一个人要经受多少磨难,才能被称之为强者。他这一生,挺传奇,也足够悲催。
普通人变强的第一步:丢掉羞耻心 - 天天要闻

普通人变强的第一步:丢掉羞耻心

心理学中有个词叫“焦点效益”。 是说人很容易太看重自己,从而高估别人对自己的关注。 因为过于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怕尴尬、怕丢脸,以至于不敢尝试新事物,从而错过很多成长的机会。 ....
玄学!他27岁宣布跟她恋爱了,她28岁时,却传来了俩人分手 - 天天要闻

玄学!他27岁宣布跟她恋爱了,她28岁时,却传来了俩人分手

玄学!他27岁时宣布跟她恋爱了,她28岁时,却传来了俩人分手刚好差7岁,刚好出处了8年,到底是他等不到她,还是她耗不起他呢?当年他27岁,他的事业还是巅峰期,她才20岁,她的事业还在上升期!他不管不顾的宣告了俩人的关系,他作为顶流,事业一度
在这复杂的社会生活环境中,像这样的情人关系会真的有吗? - 天天要闻

在这复杂的社会生活环境中,像这样的情人关系会真的有吗?

有一种特殊关系能够长久维持。好多人都觉得这种关系不道德,会破坏别人的生活。其实在生活中每当出现这种关系的人,其实他们是真正有着真感情的人,其中互相之间没有任何利益关系与算计对方的想法。这样的感情是很难遇到的,也是很珍贵的。
女人这一生,什么样的活法最高级? - 天天要闻

女人这一生,什么样的活法最高级?

香奈儿曾说:我的生活不曾取悦我,所以我创造了自己的生活。在这个喜欢定义女性“应该这样、应该那样”的时代,有太多的标签绑架。有人把婚姻当终点站,有人将年龄作倒计时,更多人困在“既要又要”的完美陷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