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日子,“躺平”这一话题在热搜榜上居高不下。而这一词不单纯是指躺在床上一动不动,而是形容人面对外界压力时不作出反应,甚至于不工作、不婚恋等一种得过且过的生活态度。前些年,社会上有一些生活态度消极的年轻人,网络上称其为“丧文化”。而如今这类年轻人似乎更加绝望,继而放弃了工作、社交,索性直接“躺平”来逃避生活中的困难。对此许多爱国人士表示忧虑,如果年轻一代不追求上进,我们的民族复兴梦何时实现呢?
你“躺平”了吗?
实际上,形成“躺平”这种社会风气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上看,① 随着经济发展的速度放缓,各个领域的机会逐渐变少,年轻人能从事的工作大多已经有了成熟经验或是形成了固定模式,这抑制了年轻人追求有挑战、多样的生活天性。② 年轻人为了争夺有限社会的资源,展开了激烈的竞争,而由于过度竞争,致使产生“内卷”,付出较多努力,但收获却很少。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轻松,一些“躺平”青年开始抱有这种心态。
从年轻人的角度上看,90后初入社会就面对着“高房价”、“高彩礼”等挑战。为了能交上购房首付,有的年轻人不惜掏空了“六个钱包”,甚至于背上了几十年的房贷。这降低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如果说对于一些月入过万的年轻人还可以接受,那么对于月薪三、五千的年轻人来说就是一件令人绝望的事。
从教育的角度来说,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更有可能选择“躺平”。他们早早地看清了这个社会,不愿意用自己一生的努力来为炒高的房价买单。他们追求自由的、有价值的生活。
“躺平”原本是无奈之举
在这些人眼中,“躺平”其实是一个无奈的选择。但如果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躺平,社会上结婚意愿就会进一步降低,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也会进一步加重;人们消费意愿降低,市场经济活力下降,甚至影响就业;国家创新力下降,影响经济转型等,对国家发展造成不利。
如果你选择“躺平”,那么你可能不会遇到工作、交际上的麻烦,但生活不会让你一帆风顺。“躺平”不可持续,人总得站起来面对生活。从另一视角来看,“躺平”的只是一小部分人,更多的年轻人明知北京、上海房价高还要去前往谋生,面对996的工作环境仍保持认真的工作态度。我们应该学习这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在此之上选择正确的方向去努力,“有所为”地去创造价值,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也为自己的人生创造更多、更好的选择。不懈努力,让自己的人生际遇变得更好。
努力成就自己
最后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都能迈向更好的自我,向幸福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