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全国高校“摇人”模式,到湖南创业“正是好时机”

【导读】

5月下旬,首届“金种子杯”大学生创业大赛决赛将在长沙举行。大赛吸引来自全球各高校5.2万名大学生注册,3.9万个项目报名。

大赛前夕,湖南省支持大学生创业“七个一”进校园活动走进全国多所高校,以政策推介、项目路演、创业分享等形式,向全国青年学子发出热情邀约:欢迎全国乃至全球大学生来湖南创业!

过去说起“支持大学生创业”,人们脑海中的印象往往很直接:给政策!给福利!给场地!

这一次,湖南从七个方面为所有创业大学生提供一站式服务,并深入全国多个高校选拔有发展前景的创业项目,背后是湖南对于大学生创业的高度重视。

现在正是创业的最好时机

“现在正是创业的最好时机。”

朋友们还记得三一重工董事长向文波中南大学说的这句话吗?

3月20日,“创星闪耀 湘创未来”湖南省大学生创业导师校园行启动仪式暨首场创业名师大讲堂在中南大学举行。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健 摄

2个月前,向文波参加湖南省大学生创业导师校园行启动仪式暨首场创业名师大讲堂活动,与大学生们分享自己的创业故事。在现场,他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最近,湖南省第二批大学生创业导师名单公布,确定了200名创业导师入库,向文波就在名单内。

记者注意到,此次入库的导师中,还有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晓红、山河星航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清华蓝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群飞等。他们将结合自身经历,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精准指导和服务。

为什么说“现在正是创业的最好时机”?

一方面,社会对大学生创业的接受度相当高,放弃“铁饭碗”去“下海”不再是稀奇事。另一方面,湖南从政策、基金、孵化、导师、课程、典型、宣传等七个方面,部署了支持大学生创业“七个一”行动,为所有创业大学生提供一站式服务,让大学生创业更有底气。

此外,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科技创新已经成为经济蓬勃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只要脑子里有想法、手里头有技术,谁都有机会投入到发展浪潮之中。比如,今年火遍全网的“杭州六小龙”,就是很好的例证。

湖南开启全国高校“摇人”模式

今年以来,城市间的“抢人大战”如火如荼,特别是北京深圳上海等一线城市接连出台新政,引发大家广泛关注。

全国多地“抢人”政策不断升级,湖南如何聚集更多年轻人才?“推动大学生创业”是湖南的重要解法之一。

前不久,记者跟随湖南省支持大学生创业“七个一”进校园活动团队去到重庆。在西南大学,记者提前10分钟赶到学校报告厅时,现场已是座无虚席,切身感受到了大学生们对来湖南创业的热情与期待。

4月13日下午,湖南省支持大学生创业“七个一”进校园活动走进重庆大学。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璐 摄

4月14日下午,湖南省支持大学生创业“七个一”进校园活动走进西南大学。西南大学团委供图

兴养(重庆)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黄著龙是湖南株洲人,2年前从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在获知重庆大学专场活动消息后,他带着腿伤赶来参加。

4月13日下午,兴养(重庆)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黄著龙在路演现场。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璐 摄

前几天,黄著龙高兴地告诉记者,他们团队在株洲市团委的引荐下,已经与当地的智慧医疗公司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他说要用亲身经历点赞湖南支持大学生创业的良好生态。

商界资本董事总经理李靖是重庆大学专场的专家评委,她坦言,这些年参加了不少大学生创业基金的评审,但像湖南出台这么具体的支持政策并且在省外高校进行宣讲的并不多。

从今年3月开始,活动已经陆续去到了全国多个城市,既有地处西北的六朝古都西安,也有东部发达城市上海、厦门、杭州、南京;既有西南明珠重庆,也有九省通衢武汉,还有北国冰城哈尔滨。参与项目路演环节的高校名单,可以列出一长串: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重庆大学、西南大学、东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重庆科技大学浙江理工南京工业大学……在将“七个一”举措精准送到全国大学生身边的同时,湖南也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创业的“金种子”。

记者还注意到,在众多路演项目中,既有聚焦新材料、人工智能、机器人研发、高精度显示芯片等领域的项目,也有深耕低空经济、深海定位、大健康、数字信息技术等领域的项目;既有关注食品加工、绿色矿业、林业工程等领域的项目,也有潜心现代农产品种质资源开发、装备制造、“音乐+文旅”带动乡村振兴等领域的项目。可以说,这些创业项目与湖南“4×4”现代化产业体系契合度很高。

4月29日,湖南省大学生创业导师校园行暨创业名师大讲堂低空经济专场活动在湖南信息学院举办。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铭俊 摄

得年轻人者得未来

无论是在基础研究还是产业革命领域,年轻人最富有创造力,他们在创新方面具有压倒性优势。难怪有人会说,“抓住了年轻人,就抓住了城市的未来”。

要让人才“流量”成为人才“留量”,持续擦亮对年轻人友好的城市底色是关键。

作为新一线城市,长沙购房成本最低,医疗、教育水平却处于全国的第一方阵,是“低成本创业,高品质生活”的典型代表。

开放包容是城市吸引年轻人的另一重要气质。在长沙,没有地域的偏见,没有资历的门槛,无论是深耕科研的学者、投身创业的青年,还是钟情于烟火生活的追梦者,都能在这片土地上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

比如,创新奖酬激励。中南大学首创“两个70%”政策,推动更多优质科技成果从“书架”走上“货架”,培育出山河智能、博云新材等一大批知名企业。依托中南大学技术在湖南设立的公司达到1000家以上,创造了“从研到发”的“造富神话”。

只有给人才“松绑减负”,让更多年轻人才站C位,才能真正吸引高“研”值人才,让他们放开手脚、大干一场。

目前,湖南省级重点项目的负责人和骨干中,青年人才的比例提高到了50%以上。

“湖南这片土壤,在如今,并不比沿海城市差,甚至更有优势。”在厦门大学民间艺术与现代应用专业硕士毕业生、湖南熠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粟臻一看来,湖南所处地理位置优越,且文化多元、包容度高,“宝藏”满满。

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带上创业梦想来到湖南,一场青年与城市共同成长、双向奔赴的故事正在发生。

END

来源丨湘伴

编辑丨梓欣 吴霞

编审丨朱麟 肖斌

▼ 扫码查看专栏 ▼

长沙新闻

总编辑调查

说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文章内容、图片、字体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