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书删除《卖油翁》最后一句“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 避免主旨理解的混淆:
故事本身的完整性:《卖油翁》的主体内容是陈尧咨与卖油翁关于射箭和倒油技艺的对话及展示,重点在于通过卖油翁的言行传达出“熟能生巧”的道理。前面的情节已经能完整地体现这一主旨,故事到“康肃笑而遣之”结束,给读者留下了足够的思考空间,能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熟能生巧以及做人不应骄傲自大的道理。如果加上最后一句,学生需要额外花费时间和精力去理解“庖丁解牛”和“轮扁斫轮”这两个典故,这可能会分散对卖油翁故事本身的关注,使文章的主旨变得不够突出。
典故与主旨的契合度:“庖丁解牛”出自《庄子·养生主》,强调的是养生应当顺乎自然,方能游刃有余;“轮扁斫轮”则是说明真正的道理不在书中,而在实践中。这两个典故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与熟能生巧有联系,但所表达的侧重点与《卖油翁》的主旨并不完全一致。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的理解能力有限,可能难以准确把握这种微妙的差异,容易造成对文章主旨的误解。
2. 防止不良价值导向的影响:
对读书学习的轻视:“轮扁斫轮”的故事中,轮扁认为齐桓公所读的圣人之书皆是糟粕,读书不如实践。这种观点如果不加正确引导,可能会让学生产生读书无用的想法。对于三观尚未健全的中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学习知识的重要阶段,需要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如果接触到这样的观点,可能会对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对知识的尊重产生不良影响。
思维的片面性:欧阳修在最后一句中用这两个典故与卖油翁的故事进行类比,有将熟能生巧的观点绝对化的倾向。这可能会让学生认为只要不断重复练习就能掌握一切技能,而忽视了创新、思考等其他重要因素。在当今社会,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对于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这种片面的价值导向不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
综上所述,教科书删除《卖油翁》的最后一句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旨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文章所传达的积极、正确的价值观和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