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非典,与当下这个时刻发生了一种奇妙的呼应。此时此刻毕业同学面临的种种艰难,经历过彼时彼刻的我似乎多少也能共情。但仔细琢磨一下又会发现,我们虽然都是疫情一代,但面临的困难却又未必一致。当年我毕业时的困难主要是师大法学在业界的无名。彼时的我们很难想象,师大法学会以如此飞快的速度跨越发展,用短短20余年的时间,延揽名师,培养人才,扩展珠海分部,发声国际舞台,在最新一轮的学科评估中取得骄人成绩,跻身全国一流法学院的阵营。这一切放在我自己在师大读书的时代,都是不敢想象的奢侈。但反过来看,各位24届毕业生面临的困难,则更多来自外部的大环境,而这,也同样是当初正值中国加入WTO因而对未来的国际化和现代化都充满信心的2003年的我所难以想象的。
作为过来人,面对这些困难和挫折,我特别希望各位能够保持一点“迷之自信”。我们要相信既然能够来到这所学校,这座学院,并且经过相应的训练和教育,就已经在同龄人中居于前列。即便遭遇挫折,也往往能逢凶化吉遇难成祥。我的一位同学当时因为没有留京机会,只好回到家乡,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待业后无奈加入了一家名不见经传但因为名字过于奇怪因而让人记忆深刻的民营企业——阿里巴巴。当然,这样的例子可能太过传奇因而未必能够批量复制。但我的大学同学们在人到中年的当下,都还是过上一份较为体面自如的生活。在这个意义上,大家应当对自己的资质、能力、以及师大法学院的教育有十足的自信。即便遭遇挫折,也可以有自己的底气,信任自己的选择,拒绝内耗,乐观生活。
各位同学,我并不认为上面的这份劝慰是无营养的心灵鸡汤。我下面将从两个角度来尝试论证,保持自信,探索自我,发掘自己的兴趣,坚定自己的选择,在当下这个时代的意义要远大于职业发展、学业攀登过程中一时的荣辱哀乐。
作者=刘哲玮
来源=微信公众号 | 中美法律评论
原题=2024毕业致辞|北大教授刘哲玮:发掘自己的兴趣,坚定自己的选择
原出处=京师法海
-麦读小书单-
《法学的11种可能:中国法学名家对话录》
一句话推荐:一个法科生的人生,有多少种可能?本书通过对话苏力、梁治平、季卫东、陈瑞华、白建军等十余位法学大家,为我们展示了他们的治学心得、方法与历程,为法学院学子打开了法学研习的大门和条条道路。
本书详细介绍 ↓
苏力、陈瑞华、季卫东……11位当代法学家拍了拍你,邀请你接入他们的对话
《写给年轻法律人的信》
一句话推荐:豆瓣评分9.2!陈少文老师利用书信问答的方式解答了年轻法律人会遇到的各种难题,这些解答温暖而坚定。很多读者读完的感觉都是:如果早点遇到本书该多好!其实这本书适合所有年轻人,不仅仅是年轻法律人。
本书详细介绍 ↓
陈少文:这些写给年轻法律人的信,为我一生最重要的创作
《不负热爱:法大、耶鲁、华尔街历险记》
一句话推荐:我们与世界难得相遇一场,不如竭尽全力追寻此生热爱。一个法律学霸女神漂洋过海追寻热爱的真诚分享,从求学、求职到经历职场坎坷、追问人生意义终于找到答案的多彩旅程。在这本书里,丹喵(赵丹洋)分享了自己15岁上中国政法大学、20岁进入美国耶鲁法学院,22岁进入华尔街顶级律所,25岁离开律所开始人生新起点的成长历程,并介绍了她在学习、演讲、写作、职业、时间和情绪管理等方面所总结的个人方法和人生感悟。丹喵曾以她无限的热情和真诚的分享,通过微博、知乎、公众号等平台,激励和帮助了许多迷茫中的青年人。在本书中,她将首次完整地分享自己的成长历程、学习方法和人生哲学,激励更多的读者走上寻找自我的道路。
本书详细介绍 ↓
法律新鲜人:我在法大、耶鲁、华尔街的这十年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和立场
扫码添加夏浅浅个人微信
每天分享法律人专属日签
也非常欢迎投稿!
- 彩蛋 -
点击↓进入麦读书店回复 书单
获取麦读小书单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