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通识教育中国道路!第七届大学通识教育联盟年会在中大举办

5月18日至19日,第七届大学通识教育联盟年会在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举办,全国100余所高校逾350位专家学者相聚,剖析中国通识教育现状,擘画中国高等教育未来。18日上午,开幕式召开,由中大副校长谢湜主持。

中大党委书记陈春声致辞时指出,通识教育应以价值塑造为引导,学科融通为途径,进行能力培养与知识传授,推动学生对中国与世界、自我与社会的深入理解,养成其人文情怀、科学精神、国际视野与专业素养。既有怀抱“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的情怀与格局,也能积极回应世俗规则与时代问题。中大将与各高校一起,共同为中国大学的通识教育乃至整个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北京大学未来教育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北大原校长林建华以《人工智能时代更需通识教育》为题作开场报告。他认为,人工智能时代,大学的未来发展趋势是打开学科边界、学习边界、学校边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成长体验,利用ai拓展知识领域,使人更具创造力。他强调,教育的目的是释放人的内在潜力、使人成长成熟,教育的真正意义不仅仅是传授显性知识,更要注重默会知识的建构。他从“知识与大学演化”“人工智能对大学的挑战”“人类的知识活动”等方面阐释教育的真正意义,引领大家关注回归教育的根本面向。

随后,大学通识教育联盟秘书长、清华大学新雅书院讲席教授甘阳介绍了联盟近期工作,通报了理事会成员变更情况,并宣读新加入联盟的11所院校名单。目前共有83所高校为联盟成员单位。

大会邀请了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北大元培学院院长李猛、复旦大学通识教育中心主任孙向晨、南方医科大学校长黎孟枫、中大副校长谢湜等13位通识教育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作主旨报告,他们分享各院校在通识教育方面的经验做法,从不同角度回应如何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的大学通识教育。

年会为期两天,还举办了六场分论坛,主题为“经典文本”“多学科交叉课程建设”“人工智能”“通识与拔尖人才培养”“书院制建设”“科学与人文”。嘉宾结合教育领域实践经验,在交流中互相启发,共同探讨未来中国大学通识教育发展的路径与方法,为进一步推动通识教育在中国高校的开展、探索通识教育的中国道路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共创辉煌。

据介绍,大学通识教育联盟由北大、清华、复旦、中大于2015年共同发起创立,旨在推动中国高校通识教育的发展,增进高校在通识教育方面的相互交流、协作与支持。据悉,当年四校联盟的第一次工作会议就在中大南校园举行。时值中大建校一百周年,中大博雅学院(通识教育部)、人文高等研究院成立十五周年之际,大学通识教育联盟年会再回中大召开,为百年华诞献上一份特别的礼物。

文丨记者 陈亮 实习生 罗钰涵

通讯员 吴海

图丨学校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