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布丨这一条例9月实施 维护海外中国公民机构安全与合法权益

中国网7月14日讯(记者 彭瑶)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领事保护与协助条例》经国务院第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将于9月1日起正式实施。

《条例》强调,领事保护与协助工作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统筹协调。《条例》明确了外交部、驻外外交机构、国务院有关部门、地方人民政府等在领事保护与协助工作中的职责。同时,也明确了公民、企业和机构的责任义务。如遵守中国及所在国的法律,尊重所在国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根据外交部安全提醒要求,做好安全防范、避免前往高风险国家和地区。

“当前,越来越多中国公民和企业走出国门,这也对领事保护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海外安全角势严峻复杂,各类安全风险更加多元。”7月14日,在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外交部副部长邓励表示,《条例》的出台将有助于领事保护工作的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提升领事保护工作水平。外交部将以《条例》出台为契机,持续加强海外安保能力建设,坚决维护好海外中国公民和机构的安全和合法权益。

7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领事保护与协助有关情况。中国网 庞睿 摄

提高依法开展领事保护与协助的能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外交部妥善应对了全球范围内一系列紧急事态,先后组织实施了近20次海外中国公民的紧急撤离行动,处置各类领事保护案件50多万起,涉及中国公民数百万人次。今年4月,苏丹国内形势出现动荡,外交部会同有关部门、地方人民政府、军队,指导有关驻外使领馆,实施了在苏丹中国公民的撤离行动,安全撤出了约1500名中国公民。“外交部全球领事保护与服务应急热线”(12308热线)24小时运转,自2014年开通以来,累计接听了300多万通来电。

“《条例》是第一部针对海外中国公民与机构安全和权益保护的行政法规,将提高我们依法开展领事保护与协助的能力。”邓励指出,《条例》出台后,外交部将积极落实,指导驻外使领馆提高依法履职能力,支持地方人民政府加大人员、机构的经费保障。鼓励保险公司、紧急救援机构与律师事务所、安保公司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领事保护工作。动态更新各国安全风险等级,为大家提供及时、有效、准确的信息。推动《条例》尽快走进百姓家,引导人民群众准确看待领事保护与协助工作,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特别要牢固树立自己是“海外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同时,不断提高海外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邓励呼吁,已在国外和计划出国的中国公民在“中国领事”APP平台上预先登记基本信息,以便大家在遇到紧急事态时,能够及时得到领事保护与协助。

出境团队游呈平稳有序增长态势

疫情前,中国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地位。2019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达到1.55亿人次,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以来,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意愿迅速上升。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负责人张维国介绍,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目前共试点恢复中国公民赴60个国家的出境团队游业务。目前看,出境团队游呈平稳有序增长态势,未发生特、重大海外旅游安全事故

“安全是出境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前提。”张维国表示,文化和旅游部在境外中国公民和机构安全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机制统一部署下,会同外交部做好海外安全风险评估和防范预警,加强出境旅游安全问题国际合作,强化对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的指导和监管,配合做好境外旅游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善后工作。

建议计划出国留学的家长学生重视行前培训

目前,我国是全球重要的留学生生源国,留学目的地遍及全球100多个国家。留学人员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趋势明显。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负责人陈大立说,这些年来,教育部主动适应国内外留学服务工作新形势,努力构建覆盖“出国前、在国外、回国后”的全链条管理服务体系。我们会同外交部等部门,坚持在全国开展“平安留学”行前培训,加强与地方政府、国内高校和中国驻外使领馆的协同合作,持续扩大“平安留学进校园”“平安留学伴你行”等培训活动规模,用心设计培训内容,覆盖了安全防范、心理健康、防骗反诈、适应融入、留学政策与回国服务等各方面。目前,“平安留学”各类宣传推广活动覆盖人次已经超过1300万。此外,持续通过有关部门及驻外使领馆微信公众号等官方新媒体平台,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定期梳理海外留学人员的安全事件,提醒留学人员增强防范意识,在外期间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

陈大立呼吁,打算出国留学的家长学生,还有学校和社会,一定要高度重视行前培训,积极参加、用心学习。

已对外签署且生效的投资保护协定108个

近年来,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引领下,中国企业积极“走出去”开展对外投资合作,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为东道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作出了积极贡献。截至2022年底,我国境外中资企业数量已经达到4.6万家,分布在全球190个国家和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达到2.8万亿美元,境外企业中方员工超过150万人。

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司长张力介绍,作为对外投资合作的主管部门,商务部每年发布《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等公共产品,介绍相关国家地区的投资合作政策信息,提示有关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风险。制定发布《境外中资企业机构和人员安全管理指南》《企业境外经营合规管理指引》,加强教育培训,指导企业和人员依法合规经营,防范化解风险。落实《对外承包工程管理条例》《对外劳务合作管理条例》《境外投资管理办法》等有关法规和规章要求,对中国企业前往高风险国家或地区开展业务进行管理,指导督促企业和人员做到危地不往、乱地不去。与相关国家商签投资保护协定,为中国企业和人员海外权益保障提供法律依据。目前,已对外签署且生效的投资保护协定108个。此外,利用双边经贸联委会、投资合作工作组等有关机制和平台,与东道国加强沟通协调,切实保障中国企业和人员的合法权益。

“下一步,我们将以《领事保护与协助条例》的出台为契机,进一步做好中国企业和人员在境外的权益保护工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张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