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为什么要倡导“教考衔接”?有三个重要原因

2025年04月13日18:43:07 教育 1140

新高考为什么要倡导“教考衔接”?有三个重要原因 - 天天要闻

同旧高考相比,新高考有一个近些年喊得很响的理念——教考衔接。什么是教考衔接,简单来说,就是学校教什么,高考就考什么。大家知道,旧高考也有一个喊得很响的理念——以考定教。这个理念指挥了高考十几年,其弊端已经十分明显。正是因为这个原因,2020年教育部考试院终于终止了“以考定教”理念的体现形式——《考试大纲》——的制定。教育部考试院的这一举措标志着“以考定教”的旧高考的终结。旧高考终结了,新高考出现了,那么,新高考靠什么指导教学、指导命题呢?从高考改革和高中课程改革的大背景出发,“教考衔接”这一理念便运用而生。具体而言,催生这一理念的原因应当有三个:

一、对应试教育的反拨

长期以来,高中课程标准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并存。相对课程标准而言,《考试大纲》对知识点的要求更为具体化,加上高考的高利害性,一些学校和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奉《考试大纲》为圭臬,“以考定教”,即教学时对照《考试大纲》,考什么就教什么,不考的知识点就不教,教育目标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异化为片面追求考试分数,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这种做法是典型的应试教育,遭到了众多专家和社会舆论的批评。

2014年3月,教育部出台《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提出:“各级考试命题机构要严格以国家课程标准和国家人才选拔要求为依据组织中、高考命题,评估命题质量,保证考试的导向性、科学性和规范性。”2017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规定:“校内评价或考试、学业水平考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均应以本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和国家相关教学文件为依据。”

新修订的普通高中各科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本学科的学业质量标准,阐明了学业质量标准与考试评价的关系,并提出了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与之相对应,2020年开始,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原教育部考试中心)不再制定《考试大纲》。“以考定教”遭遇釜底抽薪,失去操作上的依据。至此,侧重于教什么考什么的“教考衔接”的理念运用而生。

二、对教育教学改革的响应

2017年12月,教育部组织修订并颁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与此同时,普通高中各学科教材也已编写修订完成。从2019年秋季学期起,全国各省市开始分步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截止2024年,使用新教材的省市已达33个,几乎覆盖了全国绝大部分地区。

为了配合新教材的使用,使新教材能够切实在高中教育教学中落地生根,发挥新教材的功能,教育部从2020年开始,便不再制定《考试大纲》,高考各科命题一律遵循普通高中各科课程标准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相关要求。

新高考为什么要倡导“教考衔接”?有三个重要原因 - 天天要闻

三、对新时期人才培养目标的响应

综合各方面的信息,新时期我国人才培养的目标紧密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和现代化建设需求,强调‌德才兼备、全面发展、服务社会、面向未来‌,旨在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具体目标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德育为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强化理想信念、家国情怀、社会责任和道德品质,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全面发展‌:推进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注重综合素质提升,培养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具有文化底蕴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2. ‌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关键领域人才‌:聚焦科技自立自强、产业转型升级、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重点培养科技领军人才、工程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乡村振兴人才等。

‌“卡脖子”领域突破‌:加强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如数学、物理等),强化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人才储备。

3. ‌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并重‌

‌创新精神‌:鼓励批判性思维、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

产教融合‌: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加强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4. ‌适应全球化与数字化趋势‌

‌国际化视野‌:培养通晓国际规则、具备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全球治理需求。

‌数字素养‌:强化人工智能、大数据、信息技术等领域的教育,提升全民数字化技能,适应数字经济时代要求。

5. ‌终身学习能力与社会责任感‌

‌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学习机制,帮助人才适应快速变化的职业环境。

‌家国情怀与社会担当‌:强化社会责任教育,培养心系人民、服务社会、贡献国家的使命感。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国持续推进教育现代化改革,如“双一流”高校建设、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强基计划”等,并通过《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文件明确人才培养路径。高考作为全国最重要的最大规模的人才选拔性考试之一,自然也要响应国家的人才发展战略,同国家的人才培养目标遥相呼应,为国家在人才培养上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新高考为什么要倡导“教考衔接”?有三个重要原因 - 天天要闻

教育分类资讯推荐

西宁市庆“六一”系列活动暨红领巾先锋剧目展举办 - 天天要闻

西宁市庆“六一”系列活动暨红领巾先锋剧目展举办

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即将来临之际,5月28日,由市委宣传部、团市委、市教育局、市关工委、市少工委联合主办,城东区委宣传部、团城东区委、城东区教育局、城东区少工委、城东区各级学校少工委共同承办的“红领巾爱祖国 高原精神永传承”西宁市庆“六一”
长宁工会“大思政课”启动,推荐课程和首批阵地来了 - 天天要闻

长宁工会“大思政课”启动,推荐课程和首批阵地来了

5月28日,“百年工运路 长宁薪火传”长宁工会“大思政课”启动仪式暨长宁青年职工马克思主义读书会开班式在区工人文化宫举行,本次活动作为“中国工人大思政课”的基层工会实践,同时也是上海市总工会青年职工理论学习分享会的第十站。今年是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上海总工会成立100周年、五卅运动100周年,长宁区以...
高二学生成火箭总师 “手搓”飞燕一号突破一万米 - 天天要闻

高二学生成火箭总师 “手搓”飞燕一号突破一万米

5月27日深圳中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手搓”探空火箭突破10千米海拔高度火遍全网相关视频引发网友热烈讨论“太厉害了”“现在的中学生强得‘可怕’”“少年强则国强”“人类满级小孩哥”究竟是哪些深圳少年这么牛?“手搓”火箭上天到底是怎么实现的?深圳中学生王裕宁担任“飞燕一号”探空火箭总设计师27日上午,中国首枚由深...
严审留学生社交账号,引国际舆论一片哗然,美政府暂停外国学生面签 - 天天要闻

严审留学生社交账号,引国际舆论一片哗然,美政府暂停外国学生面签

【环球时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萧达 王逸】美国“政治新闻网”、路透社等多家媒体27日援引美国国务院一份电报内容报道称,特朗普政府已指示全球各地的美国使领馆暂停为外国学生和交流访问学者等签证申请者安排面签,同时考虑要求所有申请到美国留学的学生接受社交媒体审查。此举被认为是继上周取消哈佛大学招收国际学生的资格后...
“‘橙’心相助·心愿盲盒计划”:你的心愿,我来点亮! - 天天要闻

“‘橙’心相助·心愿盲盒计划”:你的心愿,我来点亮!

5月28日上午,以“你的心愿,我来点亮”为主题的2025年“‘橙’心相助·心愿盲盒计划”公益活动在赛罕区卓凡学校举办,孩子们纯真的笑脸与志愿者们热忱的身影交织,共同谱写出一曲爱的乐章。赛罕区卓凡学校(原东升学校)是一所全日制民办学校,在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