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P每日一练 | 考试不迷路-10.5(包含敏捷+多选)

PMP最新考试通知

2022年6-8月落考考生可免费重考一次!

11月考试

​(中文报名已开启)

每日5道PMP习题助大家上岸PMP!!!

考PMP的家人们:这是来自考过625考试人的资料分享,这边转移下载:“链接”

1.项目经理领导着一支跨职能团队,包括其本⼈在内项目共有12名相关方。在创建沟通管理计划时,团队识别出 2 名额外的项目相关方。这 2 名额外的 项目相关方是产品经理和 PMO 经理。请问现在项目中的沟通渠道有多少条?( )

A. 91

B. 80

C. 65

D. 25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点:沟通渠道。 题干关键词:其本⼈在内项目共有12名相关方,识别出 2 名额外的项目相关方。问的是现在沟通渠道多少,沟通渠道=nx(n-1)/2,那么就是(14*13)/ 2 = 91。

2.在项目会议期间,敏捷团队的一名成员分享了一项新技术的专业知识,而团队以前对该新技术并不了解。大多数团队成员都很感兴趣,但他们对该技术对于项目的价值有一些保留,敏捷项目经理应该怎么做?( )

A. 使用原先规划的技术继续该项目

B. 聘请外部专家评估新技术的适用性

C. 在下一次迭代中实施新技术,支持持续改进

D. 让团队运行一个探索性的“刺探”,评估新技术的优势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点:敏捷项目管理——刺探。 题干关键词:一项新技术,该技术对项目的价值有所保留。 题干描述的是Spike的一个典型应用。向团队介绍故事创意、潜在的挑战或问题。 如不确定依赖关系,请求团队对相应功能进行刺探,以了解风险,选项D是最佳实践。

3.一个敏捷团队已经工作了两个月,但是仍然无法完成迭代计划中的用户故事数量,项目经理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

A.促进更改迭代持续时间以按计划提交

B. 考虑使用奖励制度来鼓励加班并能及时交付

C.参与招聘高技能资源以加强技能

D. 确保迭代大小适合迭代持续时间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点:迭代。 据题干描述:一个敏捷团队已经工作了两个月,但还是无法完成迭代中的用户故事数量,并且敏捷团队一般都是自组织团队和通才型专家,四个选项中最有可能的原因是迭代的大小跟迭代持续时间不符合导致的,意思就是我们要确保这个迭代要做的任务量,和迭代周期时间是匹配的,如果不合适,可以把迭代大小相应调整。所以本题选项D为最佳实践。 选项A:迭代期间的时间盒一般是固定的,不能因为完不成任务就去改时间盒,这种做法不合适。 选项B:敏捷团队可以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监督,一般来说不鼓励加班来交付用户故事。 选项C:敏捷团队成员一般为通才型专家,且题干并未提及无法按时交付是因为团队成员缺乏相应技能。

4.在一个软件开发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项目经理发现WBS遗漏了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添加上将会造成超出 10%预算。为了将这个遗漏的部分加进WBS,项目经理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

A. 将情况上报发起人

B. 立即修改工作分解结构,将遗漏的部分添加进去

C. 因为超出预算,不修改 WBS

D. 和团队一起评估各方面影响,发起变更请求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点:实施整体变更控制。 题干关键词:遗漏了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就是在执行阶段发现 WBS 有遗漏。 选项A不经过任何评估和分析就直接上报是非常消极的处理方式; 选项B有变更走流程,该做法有误; 选项C因为遗漏的部分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修改同样会产生重大影响; 选项D是正确答案。执行阶段发现 WBS 有遗漏,需要首先评估遗漏工作对范围、进度、成本、质量等各方制约因素的影响,然后发起变更请求,执行整体变更流程。

5.一个沉浸在预测型项目管理方法中的组织决定采用混合方法作为敏捷项目管理的过渡策略。已经特许了一个试点Scrum项目,并分配了Scrum角色和职责。项目经理希望确保向客户提供最优的价值。项目经理接下来应该做什么?( )

A.分配故事点以确定产品待办事项列表的优先级

B. 要求该团队采用MoSCoW方法

C. 为产品负责人安排Scrum培训

D. 将WBS分解为Scrum用户故事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点:产品负责人 Product Owner的职责。 题干关键词: 确保向客户提供最优的价值。创建、维护产品待办列表并排序、 确认工作优先顺序 、提供反馈、 指导开发方向都是产品负责人的工作职责,对于一个刚刚通过混合型过渡到敏捷型的组织,要先确认产品负责人有能力做这些事,可以对PO进行培训,以贯彻敏捷原则。 选项 AD:优先级排序以及用户故事的的细化与澄清都是产品负责人做的事,选项B MoSCoW是对功能优先级排序的简单且有效的方法之一。尤其对于需要在短时间内快速确定功能优先级的项目最为有效。要先确认产品负责人有能力做这些事。